11月18日,三星村遗址考古工作现场会在常州金坛召开,33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长三角地区的部分考古学家、青年考古学者齐聚金坛,共话三星村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三星村遗址出土了刻纹骨版、云雷纹豆等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然而目前人们的认识也只是基于现有的挖掘材料,三星村真正的大发现也许还在后面。
“器物种类、装饰工艺的复杂程度等,均反映出6000多年前的三星村已具备较发达的文化面貌。”徐天进表示,三星村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不仅器物种类多样,而且其加工工艺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准,应用到抛光、彩绘、刻纹等精细工艺。这些器物可能不仅具有满足日常生活的实用价值,也体现出当时三星村先人的精神活动结果。
石钺权杖作为三星村出土的一级文物之一,同样给徐天进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认为,这一石钺结构相较复杂,其长度、安柄方式、帽和镦的纹饰,也许与良渚文化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另外,他还提及,在良渚文化中,“鼎”和“豆”也被作为墓葬陪葬或日常使用的陶器基本器类,三星村在这方面也同样契合。
“在环太湖区域这样一个不大的范围里面,竟保存了如此完整的、大量的墓葬,实在是让人吃惊的一件事情。”据悉,1993年至1998年,三星村遗址在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时,便清理出了上千座墓葬。徐天进表示,这对研究当时环太湖区域的聚落形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清理大量墓葬,也许能够还原出6500年前的生产生活图景。
“三星村遗址一共有35万平方米,目前已发掘的面积是1000多平方米,我们才挖了一点,虽然发现的东西不算很多,但已是精彩极了,所以也许真正的大发现还在后面。”徐天进说。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编辑:王家珩
初审:刘沁怡
审核:陆洋吉 吴文婷
终审:谭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