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家评诗】2024年第三十七期(总224期)
文摘
文化
2024-11-15 18:00
江苏
本 期 收 稿:黄玉庭 范洪玲 朱 文 李 彬
本 期 编 审:蒋继辉 黄玉庭 范洪玲 王素玲
本 期 总 编:徐向中
本 期 制 作:仝艳艳
杨强评:前两句分写,后两句总结。第三句的比喻“盆花亦儿女”,可谓贴切入心。今人养花,对其抚爱之心如同呵护儿女;另一方面,花能娱人,解人烦闷、惹人开心,亦如儿女之相伴。 杨强评:首句以银鹰比喻飞机,次句能够即景生情,较佳。飞机翔于云海,人坐机中,此心亦如白云之悠闲,情与景融。后两句表现飞机之迅疾,尤为形象。作者坐在机舱中,刚刚展卷开读,钱塘已映入眼前。这是以时间为维度,表现速度之快。展卷刚刚开读,而目的地已到,足见用时之短,飞行之速。诗中未用“迅疾”、“飞速”等字眼,而飞机行驶之速自可想见。这种表达思路,即是一种诗性思维。 杨强评:后两句从字面看,对仗甚工,但具体的关系处理或内在意思,看得不是特别明白。下句“诗到乡愁句已穷”,不知是否是说,乡愁的况味过于深沉复杂,用诗句根本难以表达,故而有“句已穷”的慨叹。此句尚可解,然上句“酒因客梦杯犹浅”,却难以梳理明白,不知酒杯如何因客梦而“犹浅”。“酒杯浅”与“客梦”有着何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杨强评:虽则极力赞美鸣沙山骆驼,也很富于想象力,终觉语句过于夸张,显得浮而不切。次句“太阳肩”,有生造词的嫌疑。三四句合看,“昂头触落天河水,泻作沙山月一弯”,当是想象骆驼一昂头,就触落了天河之水,然后这触落的天河水,泻作了鸣沙山的月牙泉。此等想象,若非当地传说,而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便觉不妥。骆驼何得有此神力,将此神奇的想象附着于真实的骆驼上,显得不是很合理。尤其说骆驼昂头就能触落天河水,这种想象未免别扭。 杨强评:三四句合看,“疑是昆仑千片雪,吹来原上牧牛羊”,想象眼前之云,乃是由昆仑山的千片雪幻化而成,然后吹来草原之上,化成草原之云,放牧着原上的牛羊。虽则富于想象力,但问题是“昆仑雪”幻化为“草原云”,这草原的云怎么能“牧牛羊”呢?从未听过云能够牧牛羊的说法。抑或是想象,昆仑之雪吹到草原上,幻化成了放牧的牛羊?终觉想象略欠合理。 杨强评:此诗之章法与一般五律布局颇为不同。作者在湖边漫步,所见之景是秋末冬初,荷花荷叶凋尽的情况。因此前三句属于实写,第四句相当于过渡句,然后接下来四句,纯从虚想入手,想象夏初荷叶荷花满湖的情景。五律由于对仗的缘故,一般中二联采取分写的方式,上下句呈并列结构。古之诗人亦偶有用流水对,上下句顺叙而下。此诗颇为不同,自第二联开始至结尾,全是像记叙文一样,采取顺叙而下的写法。事实上,这种结构更适合五古的章法,而非五律的章法。另外,此诗尚有两点小瑕疵:一是题目曰“湖边漫笔”,实则八句内容只有“荷”的意象。对于湖边其他之景,毫无涉及。这样一来,题目“湖边漫笔”反而显得范围大了,不如直接说“残荷漫想”之类,因全诗内容就是先写残荷,然后针对残荷展开的想象。二是五律开端是写眼前的残荷,后四句则完全拓开,想象夏初荷花繁盛之景。但感觉一笔拉开之后,结尾未能收回,未能与眼前的秋末残荷照应。这就好比我们讲述某个话题,结果摊开去说,摊开得太远,以至于拉不回来了,就显得跑偏了,缺乏浑成之感。 杨强评:整体雅正稳切,诗味纯正。颔联有因果关系处理,上句“禾收田野旷”,因“禾收”,故使得“田野旷”;下句“露湿竹风泠”,因“露湿”,故显得“竹风”泠泠。尾联能写出乡村的独特面貌,读之尤为亲切。初冬之时,农忙已过,田家无事,于是熄灯早睡;此时月色初升,照着村庄,何等清幽静谧。此二句所写,如恬淡幽静的乡村夜景图,读之令人沉浸其中。全诗稍稍有一点似乎不太严谨的地方,按“晴山远色”到“渔舟晚汀”之景,当是乡村傍晚之景。此时尚不至于有“露湿”的景象,“露湿”当是入夜之后,夜色渐深之后的景象。
杨强评:颈联较好,其他相对比较普通。颈联一是善于生发关系,二是语句有压缩、锤炼之功,得古人五律造句之法。上句“蛩声嗟岁月”,还原内容则是“诗人听蛩声而嗟岁月已逝”;下句“草色忆家园”,还原内容则是“诗人见草色而忆家园秋景”。如此进行提炼,写成“蛩声嗟岁月,草色忆家园”,便耐读耐品。 杨强评:尾联拓开一笔,略嫌不够自然。由登高赏景而庆幸自己“今生未逢战”,应该更加重视“戎衣”(军队、国防),感觉拉扯稍远,章法上的关联呼应略欠严密。末句“更应”的“应”字,在这里当是平声。但这里需用仄声,平仄有误。 杨强评:颔联奇崛老苍,字句遒紧。但亦有不足之处,上句“沧桑老干盘龙态”,“盘龙态”的说法颇为自然,至下句此处为了与上句对仗,想出“蓄虎情”三字,虽从字面上对上了,但这种说法有生造之嫌,便不自然。颈联对仗,上下句亦未能统一。上句“小叶黄杨瓜子簇”,“瓜子簇”三字实为比喻,将小叶比作瓜子簇。小叶、瓜子簇,实则所写是一物,皆是小叶。下句“高冠榕树气根生”,“气根生”则并非比喻,而是实写。另外末句的“绿吸睛”三字,直接搬用现代语,与全诗较为古雅的语言风格,也稍显违和,语感不是很调和、自然。
声明: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
投稿: 请联系编辑部朱文老师进入投稿群
电话:13815317035
顾 问: 星 汉 钟振振 杨逸明 熊东遨
徐崇先 李文顺 宋善岭
法律顾问:崔铁军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大风歌诗友会
请点亮右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