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对剧集行业而言,2024年是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观众喜好日异月殊,电视剧创作求新求变。现实题材及时体察时代生活,主题创作深挖地域特色,革命叙事坚守史学精神,女性故事彰显自由独立,古装题材凸显国风文化……在起伏不定的市场曲线中,总有人靠坚持常识赢得先机,总有人用惊天一跃突破重围。
这一年,剧集市场惊涛拍岸,既要对抗盗版丛生,更有其他娱乐产品群狼环伺;既要直面爆款配方失灵的危机,更要迎接市场整体需求下降的挑战。
下一年,行业深度调整还未结束,降本增效行动仍在继续,视频平台和电视台积极赶潮拥抱微短剧,长剧顺应观众需求正在重仓短剧集。市场生态和创作法则都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永久性的改变。
挥别2024年,2025年路在何方?
对剧集行业来说,过去几年最无法忽略的一个现象,是总台央视的逆势崛起,从抢抓好剧、锻造精品、重塑高地,到打造央视卫视联播新格局;从“大剧看总台”真正蜕变为行业精品剧集风向标,到布局别具一格的微短剧题材矩阵。总台央视既是引领者,也是破局者。
这一背景下,由总台牵头成立的中国电视剧精品制播联盟,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年度会议令人瞩目。会上,成员单位代表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重点项目交流创作情况,并围绕行业新趋势、新热点、新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及建议。既有行业专家的真知灼见,也有视听平台的中肯之言。行业问题、意见、发展思路汇集于此,拨云见日,破局有望。
DINING
一、创作趋势
趋势一:题材单调动摇剧集基本盘,题材类型创新任务空前紧迫。
2024年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古偶剧和都市剧的遇挫,古偶剧对爱情浪漫主义的想象走向穷尽,造型、置景、叙事、特效方面的“八股化”现象愈发严重;
都市剧原本是百姓生活和美好情感的代言人,但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的都市剧叙事逐渐失去兴趣。此外,都市剧过去几年常用“矮化男性”来制造戏剧矛盾的做法,也在2024年遭遇反噬,亟待开发新型的矛盾编织法。
趋势二:制片公司继续发力IP改编,电视台开发“一鱼多吃”产品。
严肃文学IP和网络文学IP依然是传统制片公司最重要的创意来源,而电视台则出现一种新的创作倾向,开发台内的经典节目IP,实现“一鱼多吃”。
北京卫视2024年播出的电视剧《向前一步》,改编自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同名新闻栏目,将北京基层治理的新成效进行故事化呈现,既符合传播规律,也弘扬了主流价值观。待播剧《生命缘》亦改编自台内同名大型纪实节目。
2024年,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1818黄金眼》栏目被改编为剧《1818编辑部》。
趋势三:剧集助力文旅融合,地标性建筑和地域文化迎来开发热潮。
北京广播电视台开发的《天工之城》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其中讲述的能工巧匠故事,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香山帮》存在一定的选题相似性。
其余还有《诺曼底公寓》《天香》《万水千山总是情》《澳门青年》《江南灯彩图》等剧都与当地文旅有一定的联动。
二、市场嬗变
从内部来看,自2018年剧集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降本增效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2024年剧集上新比2023年减少33部,连续第4年减量,电视台和视频平台吞吐量连续下降,进一步导致了生产端的萎缩。
从外部而言,微短剧和短视频已经打到了长剧集的家门口,微短剧的用户已经超过了网约车、外卖和网络文学的用户数量,严重分流了长剧集的用户注意力。
剧集市场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趋势一:长篇剧集走向“奢侈品”化,中篇剧集是过渡产品,短篇剧集是剧集行业的进化方向。
有统计表明,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在50%以上,剧集的完播率只有20%~30%,用户的留存成为“老大难”。剧集仍然存在篇幅冗长、内容空洞、情节拖沓等问题,加速了观众的流失。
长篇剧集“奢侈品”化,指的是优质的头部商业剧集和国家重大节庆播出的重点献礼剧,依然会以长篇幅的形式存在。
中篇剧集因为成本较低,容错率较长篇剧集高。而在广告招商和长尾效应方面,比短篇剧集有优势。但无论在审美摸高还是商业变现方面,都无法像长篇和短篇那样做到极致,所以会成为一种过渡产品。
短篇剧集的优点在于“性时比”,既满足了观众的去水要求,也可以提供超越微短剧的审美体验,还有超越长篇剧集的视听语言,只要做好了,可以实现减负不减收。
优酷方面表示,未来是一个宁可冒险,不要等死的时代,会重仓12集—16集的精品短篇剧集。
趋势二:长剧制作单位竞相开发第二把武器——微短剧。
前一段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大剧看总台”电视剧片单发布活动中,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明确表示进军精品短剧赛道,即将开设精品短剧剧场并举办短剧创作营。近几年,央视频APP上也开设了微短剧专区,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北京卫视紧跟视听内容创作发展变化,策划推出了“微短剧+文旅”的系列。湖南卫视开卫视先河,有选择地将微短剧搬上黄金档。制片公司接续跟进,探索长剧IP的微短剧化,也为微短剧的精品化创作贡献了力量。
平台方面,爱奇艺已明确表示,未来投资要适度合理增加微短剧内容投资。腾讯视频也表态,2025年要削减长剧支出的10%~20%,投入横屏微短剧开发当中,作为长剧集的补充,同时也积极布局竖屏微短剧。
三、行业痛点
除了市场、用户规模的萎缩和其他视听形式的侵袭,剧集行业还有诸多痛点需要关注。
一是盗版问题依然严峻。
二是舆情问题和劣迹艺人影响节目播出,产生了大量的积压剧,严重影响了行业信心。
三是审查与协审制度束缚创作创新。
四是自去年8月1日起,地方影视企业不再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税收洼地成历史。
这四条中,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属于国家大政方针,影视企业必须积极面对。而前三条能否解决,则在某种程度上事关长视频行业的生死。
盗版问题严重影响长视频平台的会员付费,直接打击创作者积极性,而播出即被盗版已是行业的常态,爱奇艺一年因为盗版的损失在50亿左右,全行业全年损失接近200亿。
舆情问题往往对创作者是一种煎熬,对主管部门的承受力也是一种考验,它从不只停留于正常的文艺批评,而更像是一种恶意的“绞杀”。听之任之,只会让创作者进一步走向创作保守主义,对剧集行业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所谓的审查问题并不是抨击审查制度,而是反映了创作者普遍存在心态上的焦灼,当剧集的路径依赖走向绝路,创作者还能在哪些类型、题材上创新,在容错率越来越低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创新才不会踩到审查和协审的雷区?这有赖于相关部门做出正确指导和引导。
DINING ROOM
四、意见建议
针对剧集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正在发生的变革,成员单位尤其是总台央视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面对长剧走向短篇化的大势,视频平台和制片公司呼吁总台央视和其他电视台开辟精品短剧集的专区,既降低电视台的购剧成本,也为平台和制片方提供一个分销平台,给中国电视剧未来发展更多的可行性参考与启示。
面对恶意的舆情泛滥问题,总台央视希望联合全行业和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强化监管,提高违法成本,健全评分机制等多种手段,共同打击黑色产业。比如可以设立专门的自律监管机构,建立舆情动态黑名单制度,形成行业内的自我净化机制。
面对因劣迹艺人导致积压剧的问题,总台央视倡议建立行业保险互济制度,由行业内各参与方按比例出资,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弥补各种演员失德情况导致的损失。
针对盗版问题,总台央视倡议通过平台自律、技术阻断、行政监管、法律制裁等手段打好遏制盗版“组合拳”,总台也将积极配合各方维护版权利益。
综上所述,大家愿意勠力同心,抱团作战,推动剧集行业在2025年突出重围、反弹回暖。
调研单位:影视独舌
作者:李星文、许心强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CCTV电视剧”
精彩影视内容不迷路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畅 王彩臻
责 编丨蒋璇玮
来央视,看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