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01
小寒的介绍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时间为每年1月5日-7日之间。小寒时节是气温最低的季节,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提醒人们要做好防寒防冻等农事活动,民间有食菜饭”“糯米饭”等习俗。
02
小寒的特点
天气逐渐的寒冷起来,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的时候,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间。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依旧是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数九计算寒天这一方法在中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03
小寒习俗知多少
1.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2.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
3.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小寒之后不久的腊八节也是要喝腊八粥的,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可以驱赶寒意。
4.探梅
蜡梅因为在腊月里开花,被人们误写为“腊梅”。小寒时节,蜡梅花开始绽放,小巧而不起眼,却散发着浓郁的幽香,深为人们所喜爱。
04
小寒养生与诗词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双鹊垒新巢。
拾时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节气前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养生当以防寒保暖、健体强身为重点。加上近期疫情反复,切不可因为天气一时的回暖就放松,当心感冒找上门。防寒保暖:头颈手脚是重点
平时就手脚冰冷的人,小寒时节可能会觉得更冰冷。在寒冷时,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所以说,平时怕冷的人,外出最好带一顶帽子,即使是单帽也有很好的御寒效果。
另外,很多人认为衣服穿得越厚越暖和,其实不然,因为衣服的保暖性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衣服太厚且紧贴身体,空气层厚度为零,反而保暖性降低。
因此着衣应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1.对于身体的锻炼,即使是在三九严寒下也要坚持不懈。当然,此时的运动养生更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2. 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因为室外气温低,身体血液循环缓慢,肌肉韧带、肢体关节灵活性降低,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
3. 运动方式可选择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或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强度适中的运动。
4. 运动时要注意采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因为鼻腔粘膜有毛细血管及分泌液,对吸入的气体有温化的作用,可避免气道因受到直接进入的冷空气的刺激而发生痉挛。
多晒太阳,驱走寒气
1.晒太阳是很好的生阳方法,不仅可以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
2.晒太阳时,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3.由于夜里的阴冷很容易伤人,所以大家在小寒节气要尽量避免夜里出行,如果非要出门的话,出门之前喝点热汤。
4.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或者加点艾叶,湿气重的可以加点花椒,先煮再泡,助阳效果会更好。
饮食养生3原则
原则1:多吃温性食物
根据中医“秋冬养阴 无扰乎阳”的原则,小寒时节要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这样可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冬季是吃牛羊肉、鸡肉、鱼肉等温热类品的好时候,特别是对于偏阳虚和寒性体质的人更加适合。
注意:切忌粘、硬或者生、冷食物。
原则2:多吃味苦食物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以补心气、固肾气。
心主苦,苦能坚阴,降火,苦味食物可以减少肾阴不足引起的虚阳偏亢,使得阴平阳秘。
原则3:饮食种类要丰富
小寒节气要少吃生冷食物,要适当多吃一些热量偏高的食物,品种需多样化。
①杂粮豆类推荐:
糙米、玉米、高粱、藜麦、黑豆、红薯、南瓜等
②肉类食物推荐:
牛羊肉、鸡肉、海参、鱼类、虾类等
③蔬菜水果类推荐:
白菜、萝卜、木耳、核桃、栗子、苹果等
本期编辑/宁慕菡
审核/赵靖环 林乐权
图文来源/阿依古再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