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我也没见过谁能真的快速判断。包括巴菲特和芒格,他们其实都很慢。投资做得好的人并不在乎错失一些机会,更重要的是不要踩雷,对吧?
很多人会说,当然你不需要赚快钱,因为你有钱;我们需要赚快钱,因为我们没钱。
我通常会回答,这可能就是你没钱的原因。别老想着挣快钱。
当然,谁不想挣快钱?我也想,但“知其不可为”很重要。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该做的事情。
追问 段学长的意思是要敢于尝试,同时眼光放得更远,是这样吗?
段永平 敢于尝试没问题,但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尝试。比如,我不是不敢冒风险的人,但我会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
我投资最“快”的一次是在赌场,用100块钱赚到了2000多块,然后我立刻收手。但这样的事可以重复吗?显然不行。
当年投网易也是几个月赚了20多倍,而且是全仓投入。有人说:“你真厉害,再来一次!”我说:“这不会,只是运气好而已。”
苹果的投资我们也做得很好,2011年投进去,现在是2025年,刚好14年。如果对苹果的生意、文化、商业模式没有深刻理解,早就跑掉了,不可能坚持到今天。
所以,“快”这个东西在投资中是很难的,可能在比赛中需要“快”,但投资更多需要耐心和深思熟虑。
问题2
现在的创业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很多。你可以找到风投和各种基金的支持,而我们那个时候完全是从零开始,没有外部的帮助,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做起来。
所以,现在的创业环境和我们当年完全不同,条件优越得多。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你必须有真正的想法,或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有时候创业也是个好办法。
我们当年创业,就是因为走投无路。
问题3
其实是这样的,我觉得学校教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能力”。当你有了学习能力,就不怕未来的变化。碰到感兴趣的事情,你自然会想办法去学。比如,你会去找书、查资料、理解它。
逻辑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重要,而这通常和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学习能力相对会差一些。
举个例子,我妈妈曾经跟我说:“iPhone 和 iPad 太难用了,我肯定学不会。”她是拒绝学习的。我见过很多人也是这样,拒绝学习。
前段时间,我还碰到一位同事,我问他:“你为什么还用手写板?”他说:“习惯了,从来没学过打字。”
我说:“这样效率太低了,你应该学。”他说:“行吧。”然后我告诉他:“其实学会打字只需要三天。”
我们最早的时候也是没有打字设备的,还用过手写板接在电脑上。但只要不恐惧,你知道自己能学会,就没有问题。
当然,你还是要学自己需要的东西。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可能所有新东西都去学,那样不仅累,还可能学了也没用。
有些人很渊博,但再渊博能比搜索引擎更全面吗?所以,没必要什么都学。
问题4
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核心都是要认真思考商业模式。不过,创业和投资还是不一样。创业更需要情感和热爱。你必须选择那些你自己真正有感觉的东西去做。
我当年选择做游戏,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自己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从不批评爱玩游戏的学生,我就是那样的人。
我儿子想玩游戏,我也让他玩。我只和他商量他可以玩多久。他需要通过完成其他事情来“挣”时间,而不是简单地禁止他玩游戏。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活动,本质上都是一种游戏。有人喜欢学习,那是因为从中获得了快乐;玩游戏也是如此,它也是一种快乐的来源。
创业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只是单纯地想通过创业赚钱或者出人头地,但对要做的事情没感觉,那最终的结果可能很难令人满意。
当年我做小霸王游戏机的时候,其实想得非常简单。我知道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喜欢玩游戏,我并不需要去说服别人玩游戏,我只需要把产品做到最好。
相比之下,如果你要搞一个全新的东西,需要先让别人知道这是什么,那难度会大很多。
而将大家已经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无论是质量、渠道还是服务,这样的难度就低得多。
当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不得不走向前沿,开拓新的领域。
比如,我们早年提倡“敢为天下后”,那时公司还小;现在规模大了,很多新方向也不得不去尝试。如果不去做,你前面都没人了怎么办?
问题5
大部分情况下,人是知道哪些事情是错的。但为什么明知是错还要继续做?因为错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比如抽烟、酗酒,这些行为很多人知道不好,但还是继续做。当然,这些事情不伤害别人,只是对自己不好,问题还不算太大。
但像舞弊、论文作假这样的行为,大家都知道是错的,却还是有人去做。这种事情还需要大学来教吗?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正直的品质,用内心的道德约束自己。一旦发现错误,就要立刻改正。这在生意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有人买了一只错的股票,明知道公司基本面出了问题,却因为亏损舍不得卖,想着等涨回来再卖。这种行为很常见。
我记得有人问我乐视股票该怎么办。他说:“乐视现在跌到30多块了,怎么办?”我回答:“30多块已经是好价钱,因为未来可能会归零。现在卖出是对的。”
但他却还想等涨回50块再卖。后来我才发现,这人是想把股票卖给我,脑子坏掉了,而且他还是乐视的第二大股东。我觉得这是个坏人(不正直)。
问题6
但我觉得,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老师。只要老师真正关注学生、关心学生,自然就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们那个时候,学校人少,地方也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比较多,所以关系更紧密一些。现在的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
问题7
创业并不容易,不要被成功案例迷惑。实际上,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大部分人忙了一辈子,可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
比如竺可桢学院很厉害,(拼多多的)黄峥就是从那里出来的。他很厉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创业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如果你真的想创业,那就尽管去做吧。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很多。但如果你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就要小心了。这就是我的观点。
说实话,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都整天忙着打球,根本没时间去管这些事。
问题8
我上大学的时候,语文考试居然考了60多分,我自己也挺意外的,因为我没有什么基础。不过,我妈妈在图书馆工作,那时候我经常去图书馆,虽然看的书不怎么高级,但也能凑合过去。
所以说,我确实不太清楚文科学生的创业赛道可以怎么走。
问题9
我觉得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甚至在大学之前,就应该养成运动的习惯。而且要安全的运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10
我听了就笑了,我说:“我下过哪条河摸鱼你都没去过,所以其实是不了解的。”
成长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如果一个因素真能完全影响一个人,那所有人在相同的环境下都会有一样的结果。
所以你问我浙大有没有影响?当然有。浙大肯定是个好学校,这毫无疑问。
我那时候觉得师生关系特别好,因为那时学校人少,地方也小,现在我就不太清楚了,因为现在的学生和老师确实比过去多了很多。
主持人2 现在信电学子有特别经典的四个字:勤奋乐观。
段永平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了。
你说勤奋,你能逼着自己勤奋起来吗?至少我做不到。我一直是个喜欢偷懒的人。但我的“偷懒”并不是投机取巧,比如考试作弊,或者用 ChatGPT 写论文。这些行为只是参考工具,不能替代你动脑子去做对的事情。
脑子里要有事情,知道什么是对的,发现错了要赶紧改。乐观这件事是个性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的。
主持人2 在勤奋乐观之前,还应该有浙大的“求是创新”精神?
段永平 创新是要小心的。很多人把创新简单理解为“与众不同”,但这样理解很危险。
最关键的是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你说我做了一个以前没人做过的东西,算不算创新?但如果没人喜欢,那不还是失败了吗?
真正的创新,是去做用户需要但还未被满足的事情。差异化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地方。
比如盖楼,把质量建好,这是一种服务;但如果只是建得好看,却不好用,那就没意义了。
我说过“敢为天下后”,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谷歌敢为天下后,它的搜索并不是它最先做的,雅虎比它早很多。但谷歌的实力更强,后发制人,最终赢得了市场。
苹果的 iPhone 也是类似的情况。我们做手机的时候,感觉比苹果早很多。但苹果依靠强大的实力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后发制人,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微软在搜索领域一直没法超过谷歌,于是它特别热衷于开发其他的 GPT(生成式人工智能),试图从另一个方向抢回市场。这只是我的猜测,我不知道它最终能不能成功,但这是一个典型的后发策略。
所以,创新的关键不是“第一个”,而是“做到最好”。
问题11
你刚刚提到模仿和创新,我觉得如果你能做出既不是模仿又是很好的东西,那当然最好了。但实际上,我很难找到一个例子,它不是从模仿开始的。
比如,微软刚起步的时候,它并没有什么特别原创的东西,很多产品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的。苹果也是,谷歌也是,Facebook也是。
Facebook可能稍微特别一点,但它的社交媒体模式其实也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最早是哈佛校园网的一部分。
所以,我觉得模仿和创新并不矛盾。模仿是很多创新的起点,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你能否在模仿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问题12
我更多的是去想问题的本质。你如果能够想长远、想本质,就挺好的。比如,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和我一样注重本质,那就很好,我也没必要批判你。
有时候我会听到一些观点,比如有人说“勤奋最重要”。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事情。因为你说勤奋最重要,你就会变得更勤奋吗?至少我不会。
相反,如果你想着做对的事情,发现错了赶紧改,你的每个决定都基于长远的考虑,比如10年、20年之后再回头看,这样可以省去很多力气。
我有些同学毕业30年、40年了,都是聪明人,但有些人这几十年就在原地打转,原因可能是每个小决定都只考虑眼前利益。这种勤奋是没用的。
所以,与其说批判性思维,我更觉得是要养成一个习惯:凡事想本质、看长远。
时间长了,你可能就有这样的思维习惯了。但是不是叫批判性思维,我就不知道了。
说实话,“批判性思维”这个词听起来让我觉得有点恶狠狠的意思(笑)。
问题13
我不愿意面对那种高压的生活。我享受过工作的乐趣,现在有更年轻、更能干的人,他们比我做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运气。能够遇到好伙伴一起合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能做到今天,离不开对他人的支持和分享。我觉得,很多人用人是为了让别人为自己服务,而我更希望他们是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为我服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公司没有销售部,我们只是给代理商。因为早年我发现,销售部的客户老是和你谈价钱,这种事情特别累。后来,我们直接制定了统一价格,每个客户都一样,大客户也没有折扣。
早期做生意时,我每天要吃8顿饭,去6次桑拿,还得跑很多场卡拉OK,这种状态就是“神经病”,但当时没办法。客户一个接一个来谈价钱。
后来,我花了三年时间建立了完整的销售系统,把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了。这也是一种应对压力的办法。
所以,我不是硬扛,而是找到方法,把压力降到最低。
问题14
我特别喜欢黄峥,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看本质的人,这点和我很像。我觉得这很重要。
你说他算不算年轻人?当然算。我据说也算(笑)。
其实,还是回到我之前说的,你要去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要想长远。黄峥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聊天的时候,基本不会出现“聊着聊着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情况。
但和大部分人聊天,真的不太容易聊下去。
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事物的本源。
问题15
“每天坚持”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运动很重要,虽然不一定要每天,但你要保持身体健康和大脑清醒。
当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逻辑要清楚,凡事想长远。坚持做对的事情。如果发现错了,要赶紧改。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很多人分不清“错的事情”和“把事情做错了”,这两者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不能因为怕把事情做错了,就干脆不做事。因为无论如何,你总会犯错。
但是明知道是错的事情,就不应该去做。
问题16
创业中的挫折就更多了。每一个产品的问题都可能成为麻烦。那时候我的电话是24小时开机的,但我非常不愿意接电话,因为每一个电话可能带来的都是麻烦。
追问 面对这些挫折,你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心得可以分享?
段永平 其实还是有的。我觉得做事情要尽量想长远,这点很重要。
不要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比如说锻炼身体,你不能等到病得不行了才去看医生。虽然看医生很重要,定期检查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提前预防。
我记得以前在北京做过一个节目,叫《危机时刻》。主持人问我:“如果遇到危机时刻该怎么办?”我说,开车开200公里的时速,前面20米是一堵墙,肯定要撞上去了,你觉得我该怎么办?没什么办法,死定。最重要是你不要开那么快呀!
其实,这就是问题的本质。你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事情不可收拾才去应对。
很多人喜欢看“危机时刻”的故事,觉得某个人临危不惧,但最后不还是死了吗?所以临危不惧并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预防危机的发生。
“安全第一”并不是说到了危机时刻才去补救,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危机。
问题17
当然,也有一些人靠信息差赚钱,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投资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信息差实际上是一个零和游戏。
你利用那些别人还没掌握的信息赚钱,本质上是赚了别人“该赚的钱”。
虽然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但我觉得量化投资可能有点这种性质。不过话说回来,你不做别人也会做,所以作为生意来说,这种方式无可厚非。
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信息差带来的收益只是小小的波澜。如果你过于在意这些,你会很累。我还想打球呢,难道要为了这些事放弃生活吗?
我的投资理念是看长远,找到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有人说:“那就拿着它。”但问题是,好公司需要你听得懂、看得清。拿错了公司,你的结局会更惨。
我和很多人讨论过,他们总是把“价值投资”误解成“长期投资”。其实不是这样的。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投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不投价值,那你投的是什么?
所以,我更看重找到好公司,看长远持有,这样你的生活会轻松愉快很多。
比如查理·芒格,38岁才和巴菲特合作,后来他们活得都很长且很健康。而那些投机取巧、短期获利的“投资明星”,很多都结局不好。
有些人甚至因为短视,最终不仅生意失败,还陷入牢狱之灾。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明明是有钱人,却因为想不开而走向极端。
问题18
不过风投不一样,风投不是拿自己的钱去冒险,他们是拿投资者的钱去投。赚到了钱,他们有一份收益,所以他们可以这么做。
当然,他们也会有一定的判断,比如市场是否有潜力、未来是否会受欢迎。
他们靠这样的逻辑吸引更多的融资,第一轮投进去,接着赚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的钱。
风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现代的产物,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的。对于投资本身来说,逻辑上你必须看清商业模式和未来的现金流。
如果你确定它真的能赚到钱,那才敢投,这样投下去你也会觉得很愉快。
风投和我们这种投资方式不一样。他们是“这里放一点,那里放一点”,靠的是概率分布。他们赚的实际上是整个市场的钱。
比如孙正义,他是很有名的风投。但如果你扣掉他前两名赚钱的公司,可能他就不赚钱了。加上那些收益,他其实也没赚多少,但他是非常有名的风投,这很有意思。
你说他赚的钱,跟巴菲特芒格相比,确实差很多。但是很多创业者通过风投的支持,企业市值高的时候,个人身价也会很高。
但这样的成功是极少数,可能几千万人里只有一个人像埃隆·马斯克那样成功。你看到他造电动车很成功,但没看到每年中国有多少电动车企业倒闭,这就是现实。
追问 比如医药行业,研发一条新管线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包括临床审批的风险。面对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情况,你会怎么考虑?
段永平 如果是做企业,或者风投,这种事情是有意义的。因为风投的特点就是用少量的资金博取高回报。但对于大资金来说,这就比较困难了。
比如,我每年赚10%到25%就挺好了。如果去追求一个可能500%回报的项目,而它还有可能亏光,我为什么要去冒这个风险呢?所以我一般不会碰这样的事情。
但现在这个机制很好,需要有人去做这些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对吧?
医药行业是个典型的例子。生物科技、医药甚至科技领域,很多新的想法刚出来时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像我们这种投资人不应该投,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这些事情。我还要打球(笑)。
很多人说我应该多关心这些,我说不用关心。等到它成熟、模式清晰了,我再来也可以。
我不是职业投资人。虽然我管理的钱相当于一个中型的对冲基金,甚至还多,但我没有他们那么忙。
我看到很多投资机构,有三四百人天天忙来忙去。我就买了苹果股票,然后一直拿着就好了。相比之下,他们在忙些什么,我真搞不懂。
所以,我很理解你说的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逻辑,但我一般会避免这样的项目。
追问 可以理解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投资风格,你更倾向于选择高确定性的投资?
段永平 你说的是高风险,但是否有高回报?如果我确定它有高回报,我是愿意参与的。这取决于你是否真正懂它。
像我投资的公司,很多人觉得它们是高风险,但我不这么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了解它们。如果你不了解,就不要去碰。
另外,千万不要用杠杆。比如用股票抵押融资,觉得股价会上涨,就借很多钱。如果股价在涨之前掉一下,你可能就完了。所以,我一般不会碰这种事情。
这样投资,你会发现生活轻松很多。你还能有时间打球(笑)。
问题19
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好自为之”。
就算在经济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好公司依然是好公司,小日子都还能过得不错。
比如说腾讯、茅台,还有我们公司,其实都挺好。茅台股价下跌不等于公司状况不好,实际上它还是很好。酒依然是供不应求,我们自购茅台酒时,拿到的量都很有限。
问题20
不过,我觉得“全球化”其实有点像伪命题。你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它。当你的实力和需求到了,全球化自然就会发生。
如果没有实力,也没有需求,那你是走不出去的。
我记得早年刚到美国的时候,就觉得超级碗是个特别好的做广告的地方。如果有合适的产品,我一定想通过超级碗打开市场。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进入这个市场的产品,到现在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黄峥做到了。
有一次黄峥问我:“你觉得这个广告效果怎么样?”我说:“我看到了,你觉得呢?”他说:“效果还可以。”我就建议他再投两条广告。第二年,他直接投了四条。
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我在美国问过很多人:“你们知道 Temu 吗?”几乎所有人都说知道。甚至我家里工作的阿姨都在用 Temu。虽然我自己很少在上面买东西,但它确实有些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它的模式很厉害,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一点一点地往前走。
问题21
我就是个普通人,从来没有刻意高调,也没有刻意低调。只是做该做的事而已。
我现在已经不在企业的一线了。大家觉得那还是我的企业,其实不是了,这是他们的企业。
我只是一个爱打球的人。
追问 你在雪球上的昵称是“大道无形我有型”,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段永平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故事。本来就有“大道无形”这个说法。而且,我以前玩《梦幻西游》的时候就用的是“大道无形”。
后来在雪球上发现有人注册了“大道无形”,我就开玩笑改成“大道无形我有型”。
问题22
当然,投机是另一回事。投机的人关注的是机会,这种说法也可以成立。
至于差异,肯定是有的。我们对不同生意的了解各不相同。他懂很多他擅长的生意,而我懂的生意他不一定懂,对吧?
举个例子,巴菲特也买了很多苹果股票,但他是从 2016 年开始买的,而我是 2011 年就开始买了。我在 2018 年时专门跟他聊过一次苹果。
那次是这样的,他听说我有个博客,可能是李录告诉他的。
他问我:“你的博客有没有英文版?我想看看。”
我回答:“沃伦,我的英文水平你又不是不知道,哪可能用英文写博客?况且,我写得好东西都是从你哪儿来的。”
然后我说:“不过如果你想聊苹果的话,我可以过来找你聊聊。”
他说:“任何时候路过就来找我,我太想和你聊了!”
我当时就想,怎么才能“路过”奥马哈?我查了地图,发现从芝加哥去奥马哈算“路过”。
于是我安排了个去芝加哥的行程,给他发了封邮件说我要“路过”奥马哈,他马上回我:“那你就来吧!”
到了那天,我们在他高尔夫俱乐部的餐厅里见面,就三个人一起吃饭。
刚开始,他特别幽默,为了活跃气氛,还提到自己小时候是喝百事可乐的。
我说:“我怎么没听说过,不都是喝可口可乐吗?”
他说:“那个时候百事可乐的价格只有可口可乐的一半,所以我当然喝百事了。”
接着我们聊到了苹果。我跟他说:“我觉得苹果的生意模式,尤其是 iPhone,比可口可乐要好。”我做市场出身,对这点比较有感觉。
我解释道:“你小时候喝百事,因为它比可口可乐便宜一半。但你看安卓手机和 iPhone 之间的价格差距有多大?可是真正的苹果用户根本不在乎这些,至少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一样。用苹果的人就用苹果,这事儿就结束了。”
他听了之后说:“I got it(我明白了)。”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别的事情,但苹果的话题就到此为止了。
后来到了 2022 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他邀请我去奥马哈水族馆参加一个晚宴。
我记得很清楚,那地方非常有趣,像个大礼堂,摆了大概 50 张圆桌。进去后,我看到其中一张桌子上只有两个人,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我刚坐下,比尔·盖茨从对面走过来,于是我们四个人一起吃饭。
当时沃伦说了一句话:“他告诉我苹果的生意模式比可口可乐好,所以我买了很多苹果。”我当时听了很有意思,心想他居然记得我们四年前的那次对话。
他买了很多苹果可能和我没关系,但他一直拿到现在没卖完,或许和我们那次聊天有些关系,但这点无法验证。
问题23
所以我非常理解琼瑶的选择,我觉得她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到该拔管的时候就拔了吧。
不过,这需要你自己努力。平时要好好运动,好好生活,保持心情愉快。这个时候乐观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24
我确实觉得 AI 很厉害,但说实话,我不是特别懂。可能以后我还得问问你们这些更懂得人,这个 AI 到底会怎么样。学院里的人比我们看得清楚,也更靠前。
追问 时代机遇不等人。我是应该继续追我的学业,还是放弃学业去创业抓住机遇?
段永平 这个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决定了。
我认识一个朋友,也算是球友。他当时在斯坦福读博士,有一位企业老总找他聊了两个小时,想把他挖走。他是台湾人,觉得中国人一定要先完成学业,所以拒绝了。
这位企业老总就是比尔·盖茨。
后来他一直为这个决定感到后悔。不过,如果当时找他的是贾布斯,他又去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而且学业也没完成,对吧?
所以,最终还是要你自己判断什么是对的事情。你要想长远,想10年、20年,而不是只盯着眼前这点利益。拿学位当然是对的,但如果是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找你聊了两个小时,你却没有被打动,那确实有点愚蠢。这毫无疑问。
你完全没意识到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脑子里只想着小利益,比如拿一个博士学位,不然对不起家里,对吧?家长肯定希望你拿学位。但如果你已经是硕士了,站在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不一样。
当时的微软还不是很厉害,但如果他去了微软,可能会成为微软前10号的员工。你想想,那得多厉害!甚至比现在的 CEO、比李开复这些人都早一步。
追问 所以人生的确充满了机遇和运气,对吧?
段永平 反正最终你会成为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
问题25
很多人跟我讲拼多多的问题。我说,人家的用户越来越多,那么多人喜欢用,你非说它不对,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黄峥最早创业的时候,比如他做拼好货时,他是非常关心农业的。他的初衷就是想让农产品能够流通出去。他确实为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很多事情,这点我很清楚。
后来他做拼多多,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
我问他:“你最近在干嘛?”他说:“在做拼多多。”我问:“这和拼好货一样吗?”他说:“对,但现在的东西多了一点。”
然后他说希望我能投资他们。
我问他:“这个能挣钱吗?”他说不知道,但用户增长很快,很多人喜欢用。而且供应商也很开心,原来不好卖的东西,现在都卖出去了。尤其是农产品,比如农民的橘子卖不出去会烂掉,对吧?通过他们的渠道,确实把这些东西卖得很好。
听完他的这些话,我觉得他是在做一件好事。
所以我说:“好吧,我就把它当成公益项目。如果赚钱了,我会把收益捐到基金里;如果不赚钱,但帮了很多人,那就是一件公益的事。”
于是,我就投了。
当然,我还给他提了个条件:“你想让我投多少,你就再投多少。”因为他并不是因为缺钱来找我的。
其实,拼多多具体在做什么,我不是很了解,也不了解细节。但我知道黄峥在做事时,如果我提了一些建议,他会认真听取,并作出改变。这说明他在意这些问题。
网上有很多关于拼多多的各种说法,但实际上它确实很厉害。营业额、用户量等等这些数据一直在增长。
那些不喜欢拼多多的人,很多可能连试都没试过,就认为它不好。我觉得这种事情挺难理解的。
北京大学战略投资与并购实战研修班第三期1月10-12日上课!
北京大学数据资产与企业数字战略研修班(第八期)1月3-4-5日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