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冬至不仅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更是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节。因此,在冬至时,人体需要保护阳气,避免其过度耗散;同时,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养骨,而冬季肾水旺盛,是调养肾精的最佳时机。所以,“冬藏”就是藏阳气、藏肾精。应从穿衣、饮食、睡眠、运动、情志等方面,固守真元,固肾强体,护阳益精,蓄势以待发。
冬至节气养生
一、保暖防寒,藏住阳气
冬至时节,气温骤降,寒风凛冽,人体易受寒邪侵袭。《黄帝内经》云:“寒则伤阳”,致气血凝滞,百病丛生。故穿衣保暖,乃冬至养生之首要。
1.多层穿衣御寒气:《千金方》有言:“衣厚则热,薄则寒。”建议采用多层次穿衣法,即内层选择透气、吸汗的衣物,中层选择保暖性好的羊毛衫、绒线衣等,外层则选择防风、防水的外套。这样既能有效保暖,又能根据室内外温差灵活调整。
2.关键部位护周全:《黄帝内经》云:“寒气易侵,阳气难守。”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是人体最易受寒的部位,也是阳气汇聚之处。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戴帽子、围巾、手套,穿高腰裤或长裙,以及穿保暖性好的袜子,都是不错的选择。
3.适时增减调温寒:冬至时节,室内外温差较大,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出汗,从而耗伤阳气。同时,也要避免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以免寒气突然侵袭。
二、温补为主,固肾益精
冬至时节,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多食用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以固肾强体,护阳益精。这不仅是中医养生的智慧,更是民间流传的养生秘诀——“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1.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黑豆、黑芝麻等,这些食物能够温补肾阳,增强体质,帮助身体抵御寒冷。正如古语所言:“冬至阳生春又来”,这些食物有助于提升人体的阳气,为冬季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来年春天的生机盎然。
2.药膳调理:冬至时节,适当食用一些药膳也是调养身体的好方法。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既能补血益气,又能温中散寒。药膳不仅美味可口,还能有效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正如民间流传的养生秘诀——“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通过药膳的调理,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冬季的气候变化,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3.饮食均衡:虽然冬至时节需要温补,但也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适量摄入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正如中医所强调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有做到饮食的均衡与适量,才能真正实现“冬藏”养生的目的。同时,要避免过度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阳气的升发。
三、早睡晚起,阳气内蕴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体生物钟会相应调整,建议人们顺应自然规律,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做到早睡晚起。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够恢复体力,还能促进体内阳气的积累。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或暖气造成空气干燥,影响身体健康。
四、适度锻炼,养阳固本
冬至时节,虽然天气寒冷,但适度的运动仍然必要。《黄帝内经》有云:“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可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激发阳气。
1.室内运动:冬至时节,建议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还能调节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2.运动适中:冬至运动,须循古法,注重适度。《黄帝内经》云:“劳则气耗,逸则气滞。”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耗散阳气,影响身体的健康。建议每次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
五、宁静致远,养护心阳
冬至时节,万物静默,人体也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冬季肾水旺盛,容易克制心火,导致心阳不足。因此,在冬季养生中,应注重养心阳,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情绪的稳定对于心阳的固护至关重要。过度的情绪波动会耗伤阳气,影响身体的健康。
1.调节情绪:冬至时节,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免进一步耗散心阳。可以通过冥想、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养护心神,确保心阳不受肾水的过度克制。
2.保持乐观: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中医认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可以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保持乐观不仅有助于调和气血,还能振奋心阳,以应对冬至时节肾水旺盛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冬至节气艾灸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者“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且冬至为一阳,此时进行艾灸更能起到温阳祛寒之功。
大椎穴
大椎为诸阳之会,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下凹陷中,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汇的大穴,能疏通全身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而起到保健的作用。灸之能通阳解表、清热败火、疏风散寒、增强身体防御机能。
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眼,是人体元神的门户,是调整人体功能的理想作用点,可以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灸之可温补元气、温阳救逆、温肾健脾、温通经络,从而增强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之目的。
关元穴
关元穴在任脉上,任脉在人体的前正中线,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为一身元气所在,可以提升肾气,助长人体内的阳气,温肾固本、理气和血、补气回阳。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足部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五腧穴之一。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艾灸足三里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让寒凉之气远离。
冬至食疗方
芝麻花生汤圆
【材料】芝麻100克,花生粒100克,糯米粉400克,糖浆适量。
【制法】花生粒入锅炒香去衣、研磨成粉,黑芝麻炒香磨粉,然后把花生、黑芝麻混合加糖浆拌匀备用。用糯米粉、温水一起和粉,然后把粉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小团,压扁,中间包入芝麻花生馅,揉成球状,下锅煮熟即成。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益精。适合脾胃虚弱、肾精亏虚之人。
花生黄豆炖猪蹄
【材料】猪蹄500克,花生50克,黄豆100克,党参30克,当归20克,生姜3片,陈皮5克,料酒适量。
【制法】黄豆提前浸泡12小时,花生开水煮上2分钟沥干水分,猪蹄去毛洗净,剁成小块,用开水焯烫后捞起。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料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成小火慢炖约2小时,待猪蹄微烂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养颜润肤。适合素体肺脾偏虚、气血不足之人。
红枣桂圆粥
【材料】红枣10颗,桂圆肉10克,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红枣和桂圆肉洗净备用,糯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加入红枣和桂圆肉继续煮约15分钟,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红枣和桂圆都具有补血养颜的作用,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三者结合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补血养颜。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30克,羊肉250克,生姜30g,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在干净的瓦罐中放入羊肉、姜、当归、料酒,盖上盖子,大火烧开,然后文火煲3小时左右,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羊肉健脾温中、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当归补血,生姜温经驱寒,三者相合是温中补虚,驱寒止痛之佳品。
END
来 源:云南中医药大学门诊部
值班编辑:董仕玲
责任编辑:沈仕春
副总编辑:鲁芯冰
总 编 辑:查志娟
投稿邮箱:yxrmtzx@126.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云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