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冶研院”)70年漫长的发展进程中,2019年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沿着时间的坐标,昆明冶研院汇入了中国铜业改革发展的洪流。5年间,在见证着2万余中铜人浩浩荡荡向“加快实现‘一基地、两平台、三千亿产业’使命任务”迈进的同时,这一所具有70年发展历程的科研院所,在传承与融合中的迸发也被历史所见证。当人们以慨叹的目光打量这个在新中国“一五计划”加速西南地区有色金属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促进云南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背景中应运而生的科研院所,靠什么续写“前半程”的辉煌与荣耀?靠什么突破现代化进程的科技变革?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命题,以前所未有的峻切,期待着昆明冶研院的答卷。
员工合影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将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先进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中,不断创造新价值。其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如何推动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向“新”发展?
当我们看到,兰坪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综合利用取得关键突破——氧化锌精矿“药剂剥离-脱碳转型”全湿法冶炼工艺在金鼎锌业全流程拉通,打通了选矿到冶炼的技术瓶颈,为兰坪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综合利用全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当我们看到,“‘中铝方案’解世界性技术难题”的消息传来,中铝秘鲁矿业专业团队成功攻克滑石型伴生钼资源“正反向”梯级除镁等关键技术——新方案颠覆了采用大量CMC来抑制滑石的传统工艺,突破了传统选矿方法难以实现滑石型伴生钼分离的瓶颈,选钼资源量由预可研的50%提升至70%。
当我们看到,电子信息用高纯银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了反应速度快、银回收率和纯度高、无污染及可动态自净化的高纯银电解工艺与装置,所制备超高纯银粉杂质全元素分析总量低于5ppm。
这每一个突破的背后,一项项科研技术瓶颈,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更迭中,在数千余场次的实验中,在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不懈跋涉中,被悄悄撬动了一角,向“新”发展的脚步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
中铝集团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对持续做优以四大平台、四大专业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格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提出要让科技创新成为“新中铝”全产业链的核心基因,成为支撑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劲引擎。
昆明冶研院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围绕中铝集团“1+8”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承担具体的行业科技任务和关键技术研发,打造铜铅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国之大者”,昆明冶研院联合优势资源,于2022年11月成功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锚定“国际一流有色金属强化冶金领域科技创新高地、创新人才培养摇篮、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巩固我国有色金属冶金产业全球优势地位和优化升级提供重大支撑”战略定位,实验室自重组以来,新增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等25项;新增校企产研合作项目32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新增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10篇,其中SCI/EI收录168篇;新增专利授权127项;参与编写国际标准1部、国家标准3部,行业/团体标准5部。新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特等奖/一等奖5项。开放的基因,正以破竹之势,按下科技创新“快进键”。
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
保持对创新的渴求,是走向新的创新的最强驱动。
作为中铝集团四大专业研究院之一,昆明冶研院更加准确把握专业研究院的新定位新要求,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和应用基础研究,聚力打造有色金属原创技术策源地,在中铝集团科技创新体系中挑大梁、担重任,把发挥专业优势、解决堵点卡点、释放创新效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扣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积极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随着“深地资源开发技术研究实验室”筹备会的召开,由中国铜业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昆明冶研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胥福顺和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吴顺川院长为主任的深地资源开发技术研究实验室委员会成立。昆明冶研院深度挖掘行业、企业共性技术难题,以“产学研”模式推动深地资源开发技术、工业试验和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攻坚。实验室的建设是昆明冶研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有力举措,为解决中国铜业所属矿山目前深部开采面临的“高应力、高地温、高渗透水压、高扰动”等安全问题,以及深井智能化运输奠定基础,推动成果转化,保障矿山的可持续安全高效开采。
高纯银蒸镀材料实验室现场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科技,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昆明冶研院所属云南有色质检致力于建设好绿色低碳产品检验检测平台、绿色低碳技术验证平台、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行业辨识度逐年提升,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铜铅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等检验检测资质20项,包括CNAS、CMA、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地质实验(岩矿测试)甲级资质、环境监测乙级资质,是全国人民法院系统委托鉴定入网机构、全国危险废物鉴别机构、环境损害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能力范围达1400多项,每年为社会提供上万个检测数据。入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机构,取得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许可。积极推进“矿山基因库建设”,参与并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铜铅锌)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汇聚技术服务与科研工作“双向驱动”的发展新势能。
2024年9月,昆明冶研院收到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办公室颁发的“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第三方验证机构证书”,成为铜铅锌领域有色金属行业首家获批准的EPD(环境产品声明)第三方验证机构。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EPD成为企业满足利益相关方可持续发展期望的重要举措。昆明冶研院作为平台聘请的第三方验证机构,将执行铜铅锌领域有色金属产品的EPD验证,负责审核方法学的准确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并保证在验证活动中的独立性。为铜铅锌有色金属行业全产业链提供高效专业的检测技术服务,在持续推动绿色低碳“新中铝”建设中,昆明冶研院的科技强音愈发嘹亮。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只有加快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只有加快建强堪当建设世界一流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打造好铜铅锌锗领域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方案》……昆明冶研院发布一系列办法,找准措施,因人施策,聚力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增量。五年来,新引进博士17人、硕士52人,副高以上职称增加58人。各类高层次人才达到52 人。
五年间,团队建设、人才梯队培育,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昆明冶研院铜铅锌选矿技术团队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质检站分析测试中心团队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更是涌现出以包崇军、杨妮为代表的中铝集团劳动模范,以张晶、袁野为代表的中铝集团优秀厂长(班组长),以徐庆鑫、张玮为代表的中国铜业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他们从西南到东北,几乎踏遍整个中国版图;从亚洲到南美洲,跨越南北半球的山海。“弄潮儿向涛头立”“板凳甘坐十年冷”“勇探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都可以在昆明冶研院找到鲜活的样本。“每一次同困难的博弈都是我新生的羽翼”“犀利的她,如磨机,直面棱角碾石成粉;温和的她,如试剂,由外而内柔缓地浸润矿物”“他从烂漫如调色盘的东川走来,精心淬炼科研苍穹下的人间彩虹”……科技创新的诗行,由科研人员共同执笔。
百川归海。
中铝集团、中国铜业的精神谱系,饱含对昨日的思索,对当下的探求以及对明天的希冀。我们追寻的是“点石成金、造福人类”的相同目标,秉持的是“以一为基,勇争第一”的相同信念,遵循的是“世界一流”的相同路线。在构建基于中铝集团企业文化“四统一”前提下的中国铜业子文化体系的指引下,由科技、人才、创新的文化符码熔铸“包容、专业、创新、卓越”的“昆研求索精神”,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源源不绝的创新和包容自强的信心,实现科技与创新的交融,谱写了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宏伟交响。让科技、创新、人才都汇聚成科技创新的经纬,是科技与“铜韵”的精彩对话,勾勒出科技报国的色调。
“我们走出了一条科技报国的道路,锻造了一支信念坚定的队伍,熔铸了一种上下求索的精神,与有荣焉,不得忘却,不容轻慢,更应和衷共济,再花大力气丰富其内涵,磨砺其锋芒……历史的契机又一次等待我们把握,我们将继续书写答卷!我们会再次获得成功!”——2023年掌声雷动的昆明冶研院科技创新大会现场,党委书记、董事长胥福顺同志主旨报告中的判断,对昆明冶研院的答卷留下这样的鉴定。
“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属望。
新的研究院故事,刚刚翻开序章。
编辑丨雷语恬
审校丨张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