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近年来,校区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党支部“1+5"共建机制、探索完善党管人才机制、打造“一融双高”示范典型等,推动形成“一院一品”“一支部一特色”,辐射带动校区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校区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校区“四个基地”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即日起,校区推出党建品牌和党支部工作法栏目,集中展示各单位的典型做法和扎实成效,示范带动校区各级党组织全面创优全面提升。
一、品牌理念
校区工学院(以下简称“工学院”)党委成立于2016年,现有党支部15个,其中教职工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12个,共有党员301人,其中教工党员87人,学生党员214人。学院党委构建“学院党委领导—党务秘书—支委班子”的党建队伍,选优配强48名师生支部委员,筑牢党建根基。
工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校区首届毕业生重要回信精神,以“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为己任,扎根西部边疆,服务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一带一路”建设、新疆“九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五个坚持”举措促进“五个到位”的党建工作体系,坚持党建引领驱动教学、科研、育人,同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引领的“十大育人体系”,结合学院办学治院核心目标和工科专业特色,深入挖掘工匠精神与育人实效的有机结合,涵育西部建设者“工匠精神”内核,全面打造“党建+工匠”双擎驱动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贯穿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学院发展全过程,实现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
二、主要举措
▲ 工学院党委“党建+工匠”基层党建双擎工作模式
强化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
夯实工匠精神育人基础
工学院党委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党建+工匠”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工作制度体系,设计学习、教育、培养方案,厚植工匠精神价值IP,积极开展“满天星”工程,构建“党政班子带头,结合发展深入学—组建宣传队伍,上下贯通全员学—阐释研讨落实,创新形式融汇学”三级学习实践模式,引导师生党员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主体责任。
严格政治把关和组织制度”
提升工匠精神育人内功
学院党委严把党员队伍“发展关”“教育关”“管理关”,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各项要求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标准,树立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的匠心模范典型。加强学院党委对基层支部活动的联系指导,着力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样板支部“1+5”示范共建活动,加强“一支部一特色”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构建工匠精神“大思政”育人格局
▲工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师生党支部共建活动
▲工学院毕业生优秀事迹被国家主流媒体报道
▲工学院党委组织百企探访行
▲ 工学院党委组织开展2024届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
以服务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新疆“九大产业集群”建设需要为育人目标,以中华“大国工匠”文化涵养滋润师生精神世界,坚持发挥工科专业特长,推动“工匠”精神等优秀文化成果的核心价值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星火青年宣讲团、力行精研宣讲团,开展“大国工匠”专场报告会,打磨品牌微党课、课程思政示范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职业观,打造培养高质量西部建设者的新路径。贯彻落实“师风教风学风”建设重点工作要求,项目化开展“学风建设工程”,推进胡杨科创学风涵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力行讲坛、“一站式”学生社区多平台协作,将工科专业特色与工匠精神核心要义精准链接,绘就应用型人才底色;推进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十大育人体系,用好近30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打造多元化实践育人平台,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性实践与非专业性实践相结合,打造课程思政亮点,深化政校企协同育人,探索“政府-校区-企业-对口援建高校”全方位协同育人新路径。
凝聚事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发挥“工匠精神”育人实效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毕业生留疆建疆工作扎实开展,学院党委牵头,以参观交流、学习实践、双创项目联合等形式前置就业引导,持续开展“家校联动”“访企拓岗”“党员1+1”活动,树立西部就业典型。培育优质就业单位,提升西部就业学生比例,关心关注毕业生工作成长,成就当代“工匠型人才”。对标国家能源发展和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建设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A类学科建设,统筹推动新能源、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新学科发展,搭建能源与动力新学科架构,构建能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协调校内外资源,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探索“专业-实践-学生-教师”相交叉的专业发展新范式。搭建人才梯队,攻关关键技术,助力西部地区高水平智库建设,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打通校内学习、校际研讨、校企联合师资培育平台,发挥校区教师与对口援建教师育人合力。加大各级优秀人才、教学能手培育力度,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发挥高水平科研团队、能源环保等领域专家团队智库力量,助力克拉玛依市大学城“红山湖科创谷”建设。与在疆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项目,增强高层次人才服务地区发展和奉献西部的荣誉感。
三、成效启示
工学院党委强力打造“党建+工匠”双擎驱动党建特色品牌,持续培育党建红色细胞,深入推进“一融双高”,探索出一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契合新工科发展需求,突显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的“党建+工匠”党建育人创新路径,将基层党组织培养建设成为推动校区、学院事业发展的坚强堡垒,为“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保驾护航。
近年来,工学院党委先后获批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校级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学院党委多措并举夯实基层支部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机械与过程系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化工与环境系党支部入选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同时获批克拉玛依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团总支获评克拉玛依市五四红旗团总支;12人次获评克拉玛依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教师中发展教师党员13人,其中副高以上、海归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1人;1个项目获评自治区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培养的毕业生超1/2选择扎根新疆基层,疆外生源达82.6%,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满意度95%以上,努力为新疆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院毕业生扎根新疆优秀事迹被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报道。
来源:组织人事部
排版:黄妮洁 马若皓
编辑:谢蓉 高娉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