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知青在草原:民族团结之光无限闪耀

政务   2024-09-03 17:48   内蒙古  




九月的草原,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清风飒爽、美不胜收。草原村排超级星期六活动如火如荼……





而近期的活动赛场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子”,上世纪60年代,他们从繁华都市走进苍凉落后的草原牧区,与当地牧人融洽地谱写下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性凯歌,书写出了一曲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壮美诗篇。


他们便是曾经在这里插队的南京知青。他们重返第二故乡,不仅要和故乡的“娘家人”重逢相聚,更因为一场排球文化活动,重温知青岁月,共忆南北文化的交融和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如今的“奋进鄂前旗”,“草原村排”频频出圈出彩,但鄂托克前旗农牧民爱好打排球的历史要从56年前讲起,更要从他们这批南京知青在草原的插队落户故事讲起。


1968年10月21日,1087名幼小身板儿、稚气未脱的“南京娃”,胸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理想,离开古城和亲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上西进的列车。从此,他们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南京知青,生命中多了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叫鄂尔多斯。


他们在鄂尔多斯大地上,留下了一个个献身草原的动人故事,他们如友好使者,把民族团结的佳话延续…...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农牧民和南京知青们,也用爱心编织了一条民族团结的五彩缤纷的纽带,一直飘扬至今。


南京知青陈晓今回忆说:“来到鄂尔多斯,她和其他13名知识青年分到了毛盖图明盖大队,与当地的农牧民交往交流,共同生活共同进步。在当时,旗里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到各个公社招会打排球的知识青年,她和另外一名同志被录取。通过集训,与鄂尔多斯市各个企矿事业单位及宁夏地区进行比赛,由于当时排球在当地还没有普及,特别是女排球队员,更是在草原上掀起一股‘新潮风’。在那种物质匮乏的年代,草原同胞拿出最好的食品、礼物为女排队员们加油助威,因此,排球队员们在赛场上也不遗余力,几乎场场都赢”。



因为南京知青的千里奔赴,也成就了草原上第一支女排队,排球的“种子”在这里逐渐生根发芽。

火红的年代里,因陈晓今他们一批人用热血青春与坚实足迹,与当地农牧民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劳动,凝结起水乳交融的情与义,点亮了激情岁月里民族团结之光。


“牧民对我们非常包容、非常爱护,不会因阶级成分而受歧视,没有亏待我们这些南京娃儿”。大家一起回忆当年在队里的情景,知青们热泪盈眶。



年轻时他们离乡背井来到草原,是草原人们用博大胸怀,接纳了他们,教会他如何生活、劳动、他们学会了蒙古语,会唱草原民歌,适应了牧区的饮食,完全融入到这个草原大家庭,如果不离开草原,他们与当地的牧民真没什么两样


56年过去了,金陵古城——奋进鄂前旗,纵是两地相隔千里,但时空的距离从没有让两地有所疏离!反而因为排球赓续的“种子”,更加凝聚起南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情谊。


如今,在“草原村排发源地——奋进鄂前旗”,民族团结仍如草原上和煦的阳光,温暖着各族兄弟姐妹。


激情的“草原村排”与奋进的发展基调在这里“交相辉映”,“草原村排风”劲吹赛场内外。





一粒排球,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种下的种子,如今正开花结果,源源不断地在奋进鄂前旗大地上续写着蒙汉文化、南北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以身边赛事为轴心,用真挚热爱,延续民族团结之情;用全民参与,绘就民族团结之圆;用文化交融,架起民族团结之桥;用共同富,裕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透过“草原村排”,奋进中的鄂托克前旗开放创新,正是我们骨子里渴望蓬勃发展“蝶变”的“文化密码”。草原村排向新而生,焕发出更为强烈的文化自信和主动精神,更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


全旗9.4万各族群众通过“草原村排”这个桥梁走到一起,同台竞技,同场联欢,在异彩纷呈的赛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描绘出鄂尔多斯高原上最美的民族团结风景线。


终审:萨出日

初审:康娜

编辑:朝格巴达日
来源:鄂托克前旗发布

美丽昂素
美丽昂素、幸福牧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