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专访我校“挑战杯”国赛银奖获奖团队

文摘   2024-11-05 23:53   陕西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西安交通大学圆满举行。在此次竞赛中,西安翻译学院斩获主体赛银奖两项,以历届最好竞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藏着夜以继日的努力。让我们跟随团团的脚步,一起去探寻项目背后的故事吧!






景气向前——新一代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先锋者










团队成李嘉颖、吕志航、胡严公、赵斯琨、解一润、王一栋、哈光星、柳一婷、康逸儒、左润国、王超尘、平婉卓

指导老师:石嘉妮、康劭洋



是什么促使你们选择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这个方向?










项目负责人李嘉颖说道:我来自油气丰富的延安,在一家能源公司实习的过程中和我们的技术负责人王一栋相识,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学校和实习公司的帮助下,我们对延长下属的伴气站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了解后得知,造成伴生气回收成本高主要原因是因为延长油田是典型低渗透油田,油田受到动态压和多温变的影响,伴生气与石油呈现一种粘合态,而一般气站在回收时都需要经过原油稳定和油气分离两大步骤。这两大步骤也成为我们团队的技术方向。


在研发新一代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过程中,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是什么?









在原油稳定环节,最困难的就是优选出合适的参数,我们基于气站油气性质,围绕技术性和经济性两大核心诉求,用hysys软件进行数千次的计算与模拟。

在油气分离环节,最难的是如何研发出分离率更高、成本更低、适用更广泛的设备。我们和气站工人密切交流合作,针对气站数据,模拟分析油气分离装置在不同气体流速、含气量、压力、含水率等多种情况下的数据,通过RF算法进行参数优化,最终选择利用重力压力浮力三力设计三球装置,并计算出最优的三球数据,测算模拟数据显示我们的优化让油气分离率从85.6提高至94.4%。



在项目推广应用阶段,面临的市场竞争挑战有哪些?你们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这个行业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行业,有较高的准入门槛,我们目前与延长石油下的合作公司开展了一定业务的合作,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们也会不断与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龙头企业交流学习,尝试合作攻克更多难题。我们后续的目标就是以延安为起点,扩张业务范围,破解伴生气在回收、净化、分离和利用的多个环节难题,为补齐能源安全短板贡献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合作白名单下的企业。



在备赛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

在准备挑战杯省赛资料时,一周熬了四个大夜。虽然大家很疲惫,但是团队成员相互鼓励,丝毫没有抱怨。每个人都专注的整理数据、反复斟酌文字表述,累了就短暂休息之后又立刻投入工作,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超幸福,那种齐心协力的状态,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即使过程很辛苦,但是大家的团结和坚持,让这段经历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也让我们对比赛充满了信心。



有什么给准备比赛的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吗?









首先,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潜力,我们都拥有无限可能,就像我最初参赛时,也会忐忑不安,但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其次,多练习是成功的关键,准备比赛的过程或许单调乏味,但每一次练习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量变终会引起质变;再者,遇到困难千万别轻易放弃,比赛中难题无处不在,可只要坚持下去,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就会发现困难并非不可逾越;最后,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弥补不足,能凝聚出强大的力量。希望你们也能在比赛中大放异彩,加油!






译声——“多语种+”模式下的语言配音传播者










团队成员:黎源、包力尔(中国传媒大学)、李佳琦、周怡彤、刘桐玙、周文诗、刘奇、邓景泰

指导老师:王娟、沈进、邱杰、张恒、杨蔚蔚



是什么启发你们开启“多语种+”语言配音这个项目方向的?









项目负责人黎源表示:起初就是在互联网上了解过配音这个行业,觉得AI配音很有意思,然后想深入地了解一下,并尝试不同语言的配音,结果发现,要不就是没有情感,要不就是小语种资源少,于是我就想自己成立一家工作室,来制作一个既能有多语种资源,还能同时有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初心下,我成立了“译声”工作室。


和同领域产品相比,这个项目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技术研发与创新?









我们团队在研究多语种配音过程中,发现配出的效果没有情感,且音源数量较少。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开始研究如何解决情感化等问题,通过查阅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自然语言模型以及文献资料,并跟团队成员进行沟通,研究出了一个softvc软件,来解决声音无情感问题。同时,和我校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的老师进行交流,如何加入AI进行训练,最后在我们的努力坚持和探索中,解决了配音情感和多语种声音数量少等问题。


在多语种和配音结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遇到的第一个知识或技能障碍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我们团队是一支多学科交叉,能力互补的专业性团队,有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同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我们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收集这么多小语种并把它们收集起来。于是我在成立“译声”工作室后,研发了自己的softvc语音编码转化器,将小语种同学的音频全部收集在我们的音源库当中。



在备赛过程中,团队是如何安排日常工作和时间的?有没有特别紧张或高强度的阶段?









我们在比赛前夕会有很多次打磨,基本上都是奋战到1点左右,主要是处理一些ppt当中的细节问题。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大家的状态都很疲惫,但大家都很有默契,没有放弃的,如果感觉自己困了,就去洗把脸,继续回到岗位上接着改项目,丝毫没有松懈的意思,我也很荣幸能带领这样的团队,是大家一起的努力成就了“译声”。


有什么想分享给学弟学妹们的经验或建议吗?









当时项目里有一个配音的专业性问题,大家都很疑惑,无从下手,于是我组织大家分工寻找,有一些找专业论文,有一些找配音素材,总之不会有人闲下来。在项目里遇到麻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要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不要自己盲目埋头苦干,积极有效的沟通往往能帮助成员们节省很多时间。正在参加和即将参加“挑战杯”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心,成功的路上虽坎坷,但是只要你们行动起来了,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学弟学妹们,坚持自己的初心,就能收获你属于你的荣誉,加油!未来属于你们!







此次“挑战杯”竞赛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全程参与并密切关注着竞赛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董事长丁晶,校长崔智林,党委书记栾宏,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等校领导多次亲临指导,给予参赛团队宝贵的建议和不断的鼓励,也为团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各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在项目打磨上付出了诸多心血,从项目的创意构思到市场分析,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到商业模式构建,再到项目方案的优化完善,不断探索最具创新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方案,在竞赛中充分展现自身实力和项目价值。









我校这两支参赛团队不仅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经历,他们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竞赛,不仅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之旅。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广大西译学子会以他们为榜样,将创新精神融入时代发展浪潮,敢于攀登,砥砺前行!



END






















排版| 王婷 李月荣 黄旭

审核| 耿涵怡

责任编辑| 侯宇丹

西译青年
引领团学青年,传播学生活动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