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冬日,但艺术家张奕满的展览“无尽之夏”用影像、装置和绘画的力量在中国北方的海滨虚构了一个超现实的夏季场景,让观众拥有了一份独属于热带地区的温度与湿度的感知。这是UCCA沙丘美术馆的第15个展览,展览中对空间和时间的重构概念,与大众认知的阿那亚,恰好形成了微妙关联。
身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海岸,却拥有一份热带雨林气候的炎热记忆,这正是个展“无尽之夏”的魅力所在。
2024年10月27日至2025年4月6日,UCCA沙丘美术馆呈现新加坡当代艺术家张奕满个展“无尽之夏”。作为艺术家在中国的第二个重要机构个展,本次展览将呈现涵盖装置、影像和绘画等艺术家代表作品,其中包括7件由UCCA委任的全新创作,UCCA馆长田霏宇表示本次展览“以一种完全跟之前很多展览不同的方式带动了整个空间”。
作为新加坡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张奕满(197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以其多重身份——艺术家、策展人、作家、数字内容创作者——在绘画、装置、表演和文学等领域间自如游走,为全球艺术话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视角。张奕满常用“后工作室”(post-studio)来描述他的核心方法论,他将日常行为如步行、阅读、书写等纳入创作过程,通过巧妙的语义转换和情境设置,揭示隐藏在日常之下的深层社会建构。他善于利用重复和堆叠等策略,将平面物体和文字赋予空间维度和雕塑感,其作品既是静态的视觉呈现,也是一种动态、参与式的艺术体验,形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创作场域。
在北方冬季海滨,重现“无尽之夏”,本身即构成了一种概念上的超现实悖论,艺术家试图以展览内容和展览地的不兼容,启发观众对于既定现实和想象空间之界限的质疑和思考。这种跨越地理和气候界定的共同体验,既有当时当下的真实性,又有不可持续的质疑。
在艺术家眼中,记忆是一种虚构,日常生活是另外一种虚构,就像本场策展人栾诗璇所说,展览中只有热带地区才独有的生活体验,对于四季分明地区的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大家对于温度湿度,对于生活方式,对于空间时间的感知都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看似差异性很大的生活经验背后,规则和建构逻辑是非常相似的,这些规则是谁设立?框架是谁建构的?”艺术家通过一件件展品感官虫洞,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时空跳跃。
本次展览不设章节,所有作品铺陈在UCCA沙丘美术馆的室内与户外,观众可以自由漫步,整个展览以流动的叙事贯穿整个美术馆空间,为大家建构了一场超时空之旅。
《仓库路106B》以白色建筑模型重构艺术家的居所,成为个人记忆与集体经验交错的场域。这是新加坡最常见的一种房地产模型,叫“组屋”,这种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与整个新加坡社会息息相关。通过这种刻意的失真,张奕满质疑了我们对熟悉环境的认知,同时也暗指现代都市生活中个体与空间关系的疏离。
与之形成对照的《东陵福(一项调查)》通过雨幕中漫步的影像,记录了即将被拆建的新加坡最大的组屋住宅区。艺术家将影像分割呈现于展厅立柱的四面LED屏幕上,为废墟建筑物注入一种介于荒诞与真实、怀旧与恐怖的微妙氛围。
《文书》将官僚主义的象征——A4纸——转化为生锈的铁片。A4是大家熟悉的尺寸,象征着规模化和标准化,在高速运转的新加坡社会,大量行政工作依托在A4纸传播,它们如此重要,无处不在,展品以曼陀罗的形式堆叠排列,暗示了新加坡官僚体系的无限扩张,斑斑锈迹也成为时间流逝和社会形态变迁的有力隐喻。
艺术家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被我们轻易遗忘者的纪念碑(我恨你)》,由100万张黑色名片反复堆叠构成,每一张卡片都暗示着一个被遗忘的个体,而名片堆积成的不稳定结构也投射出现代社会中身份认同的流动与不确定性。
张奕满,《边缘漫步》(局部),2013-2024
胶版印刷明信片,共 550 张,每张 9.5 × 13.8 cm
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边缘漫步》的创作发展亦得到M Art Foundation支持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于美术馆最大展厅呈现的大型装置作品《边缘漫步》,是一间由550张摄影明信片构成的临时商店。这一系列图像展现了在过去十年间,艺术家对新加坡边界的长期探索,不仅捕捉了物理边界的视觉特征,更揭示了边缘地带的社会、政治和生态现实:从戒备森严的围栏到茂密生长的植物,每张明信片都是对这一热带国度的微观审视,也是艺术家本人所看所想的经验碎片。通过将私人经验与公共叙事的交织,邀请观众参与到对边界的重新想象中。
微型图书馆《无尽之旅图书馆》呈现了艺术家与策展人搜集的关于旅行和迁徙的一百本书,将迁徙的行为放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作品探讨了信息、记忆和身份在当代社会中的流动与凝固,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造句》是艺术家在新加坡工地拍摄的围挡和一扇门,当时工地在建造新加坡通往马来西亚的一条公路。将工地围挡上的伪装森林图像转化为美术馆空间中的视觉元素,创造出一种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独特空间体验,是一个“照片的照片的照片”,巨大的落地窗和天窗被迷幻的森林图像覆盖,观众漫步其中,恍若穿梭于一座被绿意包围的隐秘洞穴,都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视觉欺骗被巧妙呈现,而画面中央那扇若隐若现的门像是通往未知领域的入口。当代社会中图像的多层次性和视错觉在此被揭示,邀请我们思考在这个充满人造景观的世界里,何为真实,何为幻象。
户外雕塑装置《另一种孤独》模糊了艺术品与公共设施的界限,以回收木料塑造出白色环形造型长椅。这件作品既像极简主义雕塑又像是家具,当有人坐在长椅上时,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室内的观众可以透过巨大的玻璃窗,观看这件由人与长凳共同构成的作品。
关于艺术家
张奕满
197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现生活和工作于新加坡。他的艺术创作常围绕影像、表演、情境和写作的交集展开。他的实践也可以被视为对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日常政治媒介的想象、质疑,甚至干预。
张奕满曾于新加坡美术馆、鹿特丹Het Nieuwe Instituut、新加坡STPI、不来梅Weserburg博物馆、纽约瑞士学院、上海外滩美术馆、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米兰Kunstverein、阿姆斯特丹Motive画廊、首尔善宰艺术中心、南伦敦画廊、伦敦Amandawilkinson画廊、香港Rossi& Rossi、广州维他命空间、纽约Art in General、都柏林项目艺术中心、阿姆斯特丹Elkende Bruijne计划、新加坡变电站美术馆和柏林Kuenstlerhaus Bethanien举办过个展。
他的作品也在不同艺术机构的群展中被广泛展出,另外,张奕满参加了众多国际重要双年展和三年展,张奕满是“未读之书图书馆”的联合指导和创始人(与Renée Staal共同主办)。
供图: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艺术家 摄影: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