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遗言:万不可让此人来东北,多年后张学良才明白父亲的英明

情感   2024-10-24 20:03   浙江  

1928年的初夏,6月4日这一天,对于东北的局势而言,是一个风云突变的时刻。张作霖,这位曾经的东北王,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中身受重伤,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向身边的副官留下了一项至关重要的遗愿:务必转告其子张学良,切勿让某一人踏入东北半步。

那时的张学良,对于父亲的这一遗言,或许并未完全领悟其深意。岁月流转,直到多年之后,他才逐渐体会到父亲那份深远的洞察力与智慧。而那位被特别提及的人物,正是张作霖麾下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张宗昌。

张宗昌,一个出身贫寒的山东掖县人,早年生活困苦,历经人间沧桑。从放牛娃到酒馆小厮,他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16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踏上了逃荒之路,最终辗转至东北,与一群扒手、土匪为伴。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加入张作霖的部队之后,从巡署高级顾问到宪兵营长,再到镇守使,张宗昌的仕途仿佛开了挂一般,迅速攀升。

记得那次直奉战争,张作霖败北,吉林军旅长高士傧与土匪卢永贵联手,企图趁火打劫。面对兵力空虚的困境,张作霖不得不派张宗昌率宪兵营迎战。这本是一场看似毫无胜算的战斗,但奇迹般地,张宗昌凭借与卢永贵手下众多同乡的关系,轻而易举地将土匪收编为三个团,从而一战成名。张作霖大喜过望,当即任命他为吉林防军第三旅旅长兼绥宁镇守使。

张宗昌的仕途从此一帆风顺,最终成为张作霖麾下的“五虎上将”。然而,在张作霖心中,却始终对张宗昌抱有戒心。原因无他,张宗昌有两大恶习:一是贪财,二是好色。他家中姨太太众多,多达二十几位,因此得了个“狗肉将军”和“三不知将军”的绰号。更令人气愤的是,他还私种鸦片,以图暴利。尽管如此,张作霖仍不得不重用他,因为张宗昌在战场上总能化险为夷,立下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有缺点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控制。

张作霖深知,自己的儿子张学良尚显稚嫩,绝非张宗昌的对手。因此,在爆炸发生后,他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嘱咐副官向张学良传达这一重要遗言。他断定,一旦局势危急,张宗昌定会向张学良求助。果然,张作霖去世后不久,张宗昌便派人前来,请求张学良协助阻挡北伐军。张学良牢记父亲遗训,表面上客气应对,实则暗中部署,令于学忠等人将张宗昌秘密控制。张宗昌无奈,只得逃往日本避难。

后来,张宗昌还曾试图借吊唁张作霖之机重返东北,但被张学良坚决拒绝。事实证明,张作霖的遗言极具先见之明。流亡日本的张宗昌并未收敛野心,他在日本的支持下,纠集鲁东余部在烟台登陆,企图夺回山东。然而,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得逞,他又一次逃回了日本。

张学良担心张宗昌再次沦为汉奸,便电邀他回国,暂居北京。试想,如果张作霖没有留下那句遗言,东北或许早已落入张宗昌之手。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张作霖的远见卓识所折服。他深知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因此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而张学良也正是在遵循父亲遗愿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智慧的领导者。这段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性、权力与智慧的深刻反思。


你若喜欢,请点个赞

学点人情世故365
每个故事都值得被放大,思维的提升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