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要不要去看展?
双流最近又上新了许多值得看的展览!
双儿为大家整理了一份
闭眼可冲展览合集
建筑展、书画展、摄影展
「重现重返的原乡」建筑展
建筑叙事·空间与地方的对话
展览以“建筑叙事”与“视觉符号”两大维度为核心,通过设计语言探索地方文化的表达,展现双流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
双流区作为成都的南大门,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的双重魅力。此次展览以设计为纽带,在中国县域与小城之间串联起一条关于地方价值的回溯与探讨之线,通过建筑与平面设计创作,探索如何在保留地方文化底色的同时,为地方注入全新的当代表达。
作为展厅的瞿上塘棠湖美术馆,通过全新策划布局,营造出上下多层叙事的空间体验。
进入展厅右转,开启第一个单元——关于“视觉符号”的设计故事。在这个区域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产品。
下楼看第二单元展览——建筑叙事。在这个区域可以看到有温度的建筑项目,实体模型的展台背后,还有关于这个项目,以及建筑事务所的介绍。
建筑是土地的答案。作为景点与地标的美术馆,不仅能展示作品,更能承载私人记忆与集体故事。在新旧交替之间,用变幻的展览,叩问永恒的价值。
“心手双畅 笔墨流芳”—全国名家小品精品展
笔墨之间传递着历史与文化的芬芳
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之作,他们各献绝艺,各呈精彩。
“小品”二字,原出自佛经,意为简雅、精微、玄妙。
中国书画中的“小品”,相对于工整、繁杂、主题性的大尺幅创作而言,以笔墨取胜,是文豪墨客们抒发闲情逸致、探索技法、寄情笔墨的意境佳作。
这些作品虽尺幅较小,但于小中见大,于简中悟道,尽显画家功力、才气和性情,更具文心雅趣,一笔一墨皆是画者心灵之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于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山水之美、人情之厚。
“AI彭镇——乡村影像时刻”摄影展
用光影讲述故事,用科技点亮乡村
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彭镇的美丽风景、历史文化、以及乡村振兴建设成果都将在第三届彭镇摄影周中得到充分展现,引领观众探索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和文化底蕴的未来小镇。
展出内容:“真人秀”摄影师展;法国摄影家罗伯特·凡德休斯特《中国本色》、英籍华人摄影家王身敦《漫游中国》、上海摄影家雍和《上海·繁花》和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作品展,展示摄影周期间拍摄的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艺术作品和“双流之翼 云端诗意”航空题材主题展。
在这座百年古镇,艺术不是遥不可及的殿堂,它是你脚下的青石板路,是茶馆里的氤氲茶香,是影像带来的未来之光。
用光影讲述故事,用科技点亮乡村。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奔赴彭镇,走进影像中的未来,感受摄影周带来的文化狂欢。
那间街角的茶铺文献展
一壶茶香里的历史脉络
展览以王笛教授的同名书籍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档案文献、历史照片和田野调查资料,让我们得以一窥1900年至1949年间成都茶铺的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这里,不仅有历史的沉淀,更有生活的温度。
展览的亮点之一是它对于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的展示。这些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记录了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成都老茶馆有关的手稿、图表、照片、印刷品等共6345件文献资料,全方位记录了近代成都老茶馆的经营状况,并透过老茶馆展现了成都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与世间百态。
此外,展览还包括了王笛教授亲绘的插图,他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了茶铺的印象,增加了展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此次展览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成都茶馆文化的机会,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古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时间的回声”双流城市记忆共创特展
一座城的回忆,几代人的故事
“时间的回声”双流城市记忆共创特展通过群众的不断参与,收集与更新“人对城的记忆”,从“人”的视角去看“城”,从“城”的场景唤醒传统中“俗”的记忆,从平凡的日常生活里去寻找“事”。在展览中里,你可能会遇见动心返辙的一瞬,对于双流的回忆,也由此开始。
作为“古广都,今双流”系列展览的开篇,“时间的回声”是一场有关时间的展览,也是一场城市记忆的共创特展,这座城市的名字是双流。
时间从牧马山上流淌而下,回望历史里的双流,一直在发生着时而剧烈、时而微妙的变化。
如果说,城市的历史是一本厚厚的纪念册,那么,作者就是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或许这场展览不是一部瑰丽的史诗,却是一部教科书之外的老双流生活别册。
编辑:方宇
审核:王敏 刘先军
只此双流,岁月悠悠
静看
飞花梦海守着流水玉腕
杨柳河畔挂满乡愁的帆
烟火沸腾着时光里的彭镇老茶馆
往来双流机场迎着朝霞依偎傍晚
动身
空港花田看飞鸢在天,花海连片
黄龙溪观千年码头,嗅瓦摩砖
海滨城里叹大鱼庞然,浩海无边
停步棠湖宾馆 流光焕然
入住川投国际 看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好赛连连
阳光下在轻奢的麓湖里享受着舒适惬意的生活
月光下在滚沸的浓汤里咀嚼着黄甲麻羊的鲜香
星空下在灯火璀璨的奥特莱斯横扫大牌
解密广都博物馆,踏先民足迹,看双流的沧海桑田
乐在游牧巴士,望野旷天低,纵双流的潇洒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