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前秘密安葬,这个被毛主席誉为“飞将军”的湘潭人终于归队……

政务   2024-10-18 11:56   湖南  

“毕生何奋勇”

黄公略的革命故事

黄公略(1898-1931),平江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经党中央批准,2024年9月25日上午,革命烈士黄公略的遗骸安葬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从牺牲、秘密安葬,再到忠骨迁葬烈士陵园,历经93年,黄公略终于“归队”,与牺牲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战友同眠。

黄公略的一生,与“三”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是毛泽东三次为之挥毫泼墨的红军将领;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他牺牲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时年33岁;为了纪念他,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连续作出设公略县、建公略亭、设公略步兵学校三项决议。 

黄公略在中央苏区军民中享有崇高威信,毛泽东称其为“飞将军”。

9月25日,礼兵抬黄公略烈士棺椁至烈士墓穴。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9月25日,各界群众向烈士墓献花。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少年立志保家国


黄公略,原名汉魂,字家杞,于1898年1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中沙镇。父亲黄秀峰,早年考秀才未中,便在家耕读自娱,成为私塾先生。母亲彭氏,粗识文字,为人勤俭朴实,因出身低微,非常同情贫苦人民的遭遇,经常教育黄公略长大后要为穷人撑腰办事,对黄公略有深刻的影响。黄公略有三个哥哥,其中二哥黄星远对他的影响最大。黄星远参加过辛亥革命,后进入军官学校受训,因为生病回到家里休养,临终前嘱托黄公略要“保祖国于不亡”。这给黄公略从小就埋下了爱国爱民的种子。
黄公略7岁时,由父亲亲自教读《三字经》启蒙识字。他自幼聪颖,记忆力强,10岁进入附近峒山小学读书。毕业后,又到离家60多里的永丰高等小学就读。
永丰高等小学是当时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风气比较开放,教学内容除国文外,还有自然科学和西方社会学说。在这里,黄公略开阔了视野,对现代军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萌发了参军报国的想法。
黄公略喜欢阅读兵书,十分佩服张良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气度,也有感于张良曾受书于圯上老人黄石公得以精通韬略,后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建功立业的故事,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作黄公略,又叫黄石,激励自己做一番事业。此后,他就一直使用这两个名字。

1914年,黄公略在永丰高等小学毕业。1915年,黄公略下定决心效法班超,投笔从戎,在一个堂兄的陪同下离家赴长沙投奔湘军。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相识相知起义兵


1916年底,黄公略参加湘军,最初在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三营八连当兵,后历任排长、连长。1922年秋,他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编入第四教授班学习。
在长年的从军经历中,黄公略看到军阀混战带来的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他开始意识到要救国救民,首先要改造军队。
与黄公略一起在讲武堂学习的还有李灿和彭德怀。彭德怀是他以前在训练队当教员时的学员,李灿(1932年被叛徒出卖,在上海牺牲)则是彭德怀的好友。三人都抱有爱国热忱,思想感情一致,认识后很快成了挚友。他们一路艰辛向前,携手同行。
黄公略希望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士兵。他当排长和连长时,总是勤研典范条令,与士兵同操作;闲暇时读书看报,总给士兵讲时事,并团结一些官兵,以“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相勉励。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彭德怀、李灿组织的救贫会活动,并参与制定相关章程。
1926年,北伐开始不久,湘军编入国民革命军的建制。黄公略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第三团任连长。当时,师政治部秘书长段德昌已经是共产党员。段德昌和团、营指导员经常给部队讲课,并在进步分子中秘密传阅《共产主义ABC》。黄公略开始阅读革命书籍,了解共产党和马列主义。
1927年初,为了培养革命军事力量,黄埔军校要从国民革命军中招收一批年轻军官到高级班学习。经过推荐并通过考试,黄公略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就读。
当时的黄埔军校里,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进行着激烈斗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黄公略旗帜鲜明地站在革命派一边,积极拥护共产党的主张。
不久,“四一二”“四一五”“七一五”等反革命政变相继发生。这些政变,使黄公略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右派真面目。
1927年12月,黄公略参加了张太雷、叶剑英、叶挺等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黄公略却认清了革命方向,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1927年底,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3月高级班结业前夕,黄公略收到了好友彭德怀的来信,邀请他毕业后仍回原部工作,由他来办一个随营学校,同时还寄来了路费。
这时,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改称湖南独立第五师,彭德怀已升任该师第一团团长。党组织同意黄公略回原部工作。
1928年6月,黄公略任第五师三团三营营长。当时部队已有5个月欠饷未发,他便拿出自己的钱分给士兵。他还经常到士兵中去嘘寒问暖,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因而赢得许多士兵的信任。士兵们说:“我们打了几个月仗,没有分文发下来,这营长一到,便拿自己的钱给我们,这营长真好。”
1928年7月,黄公略同彭德怀等一起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下辖第十三师的一、四、七共3个团,2500余人。彭德怀任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黄公略任红五军军委委员兼第十三师四团党代表。
黄公略和彭德怀等挚友,从相识到相知,最后在平江共举义旗,为中国革命烈火熊熊燃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平江起义史料馆,这样评价这次起义:“平江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成立了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五军,并于12月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偏师借重黄公略


1928年7月,湖南军阀纠集6个团的兵力围攻平江,企图消灭刚诞生的红五军。由于伤亡过大,红五军不得不撤出平江县城,开展游击战争。他们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逐渐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其余部队在黄公略的领导下,继续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
为了鼓舞部队斗志,黄公略与战士同甘共苦。
没有吃的,他同战士一起吃草根;没有住处,同战士一起在山林里露宿。他经常教育部队,斗争越是艰苦,纪律越要严明,借物必还,有损必赔,尤其要搞好和群众的关系。有了纪律作保证,黄公略带领的部队在险恶艰苦的环境中,拖不垮,打不散,而且战斗热情高涨,军事素质也不断提高。
1929年春,蒋桂军阀矛盾日趋尖锐,负责“围剿”红军的部分国民党军队被调走,形势发生了有利于红军的变化。黄公略迅速将部队集零为整,狠狠打击地主豪绅和反动军队,取得了不少胜利。
这些胜利大大鼓舞了边区工农群众的信心,边区各项工作迅速开展,展现勃勃生机。
面对这种形势,反动派惊惶失措。当时的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到处张贴告示,悬赏捉拿黄公略。何键还曾两次派人到湘乡挖黄公略的祖坟,把黄公略祖父、父亲的尸骨带到长沙,丢进湘江。
1930年初,组织上派遣黄公略到红六军任职。1930年6月,红六军改编为红三军,与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黄公略任红三军军长。
从此,黄公略率领的红三军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成为一支不仅能打游击,而且能打运动战和阵地战的能攻善守的红军主力部队。
1930年8月到10月,红三军在奇袭文家市、抢占醴陵、攻打吉安等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毛泽东曾赋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对黄公略的革命工作表示肯定和赞赏。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在诗词中提到红军将领的名字。
1930年12月,中央苏区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围剿”,发动龙冈战役。红三军担当正面攻击任务,首先发起冲锋,一举生俘张辉瓒师的警卫营全体官兵。第一次“围剿”被粉碎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黄公略恨之入骨,曾贴告示,重金悬赏黄公略的人头。
1931年4月,心有不甘的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对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在黄公略带领下,红三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独当一面,一举包围敌二十八师师部,捣毁了敌人的指挥机关。战后,毛泽东写诗《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称赞黄公略:“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黄公略从此有了“飞将军”的美名。
黄公略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在根据地军民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1930年9月,红三军参加第二次攻打长沙后退占醴陵时,军政治部在县城渌江桥东的状元洲,召开了有一万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

大会结束时,群众却迟迟不走,“我们要见黄军长”的呼声此起彼伏。黄公略闻讯后,赶来与群众见面。离开会场时,群众簇拥在他周围,一直把他送到军部。


好教后世继君来


1931年9月,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三次“围剿”后,红三军奉命由西向东移往瑞金、石城、于都、宁都地区,以便消灭江西革命根据地内残存的白色据点和“土围子”,使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
9月15日,部队行军至东固附近的六渡坳时,突遇敌机袭击。黄公略和先头部队本来已经隐蔽,一个参谋向他报告说七师的部队还在路上行进。他随即跳出掩体,指挥部队隐蔽和对空射击,吸引敌机火力,为七师争取时间。
敌机低空盘旋,疯狂扫射。黄公略不幸身中数弹,其中一颗子弹打在他的腹部。因伤势过重,流血太多,黄公略于当晚7时牺牲,年仅33岁。
临终前,黄公略念念不忘革命,给战友留下宝贵的遗言:“一、二、三次反‘围剿’我们胜利了,但是我们绝不可骄傲轻敌,应当充分准备,要巩固和扩大红军,以争取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黄公略牺牲后,党组织经慎重考虑,将他秘密安葬在六渡坳一户同为黄姓的革命家庭的祖坟附近,并嘱咐黄家人保守秘密。黄家三代人一直把黄公略烈士墓当成自己的祖坟来守护,一守就是90多年。
为了纪念黄公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江西东固六渡坳和瑞金叶坪修建了公略亭,将红军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并以吉安、吉水两县的红色区域为主,成立了公略县。
公略县成立之日,召开了追悼黄公略的大会。会场主席台两侧悬挂着毛泽东所写的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黄公略用一生学天下之大勇,求天下之大义,舍生取义,激励着后来人在革命道路上前仆后继,不断向前!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张文良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热展中!湘潭家门口的这场"廉洁文化盛宴"不容错过

李希在天津调研时强调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廉洁湘潭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讲好正风反腐故事,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