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馆三十二季《八音迭奏起秋声》推优点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辑(一)

文摘   2024-09-21 00:06   河南  


  • 标题有误



卷首语


                     ,   

在这金风送爽、诗意盎然的季节里,中国红馆第三十二季推优卷如同一股清泉,润泽了无数文人的心田,激起了层层涟漪。

本期诗评卷的特色,在于其全面性、深刻性与创新性。诗评家们不仅从诗词的韵律、意象、意境等传统美学角度进行剖析,更融入了现代文学理论、文化批评等多元视角,使得点评既具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他们敢于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指出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为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建议,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作品的钥匙。

通过诗评家们的精彩点评,我们得以看到当代诗坛的多样性与活力,感受到诗人们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勇气与决心。

在此,衷心感谢每一位参与本期诗评的诗人与诗评家,一揽芳华,其韵同归。




            中国红馆研学中心 张晓飞



本季作者名单




第一部分:导师团诗评
诗评:张晓飞 郭军民 
作者:董万英 姚传标 张天顺 禹丽娟 刘筱倩 邸梅兰 王寿山

第二部分:研究员诗评
诗评:杨玉巧  张相奎 吉洪花 高存广 王春香 李同军 
作者:张天顺 贺素艳 卢婉丽 徐桂贤 潘承勇 封学美 李孝军 王旭红  张小红 王玉芳

第三部分:各卷诗评(一)
曙光卷
诗评:孙波 崔志业 王慕君 秦曙光 崔小玲
作者:  王日奎 吕希珍 段德荣 崔小玲 孙秀花 
頒花卷
诗评:郎英  徐荣娥 金雅茹 卜俊珍 刘秋萍
作者: 李森 栾瑞兰 刘筱倩 时海琴 李孝军 高艳梅
广西卷
诗评:田永全
作者:李荣先 杨磊  彭洪新 张宁佳 钟妹寄
雅荷卷
诗评:程瑞文 董影娥 孙福奎 陈永生 楼晓峰 吴旺进 崔杏花 罗建平 萧风菊 姜彬 罗健 杨彩芹 杨淑琴 高志安 禹丽娟  陈利雄
作者:姚传标 禹丽娟 訾春英 金冠军 毛星兰 林暮雪 徐玉梅 张铁丁 赵丽吉  郑国正 董影娥  王小华  陈岩 徐淑青 施探薇 
华东卷

诗评:李传芬  徐泮珍  李九香 刘汉泽 王来英 和志红

作者: 潘承勇 侯庆水 封学美 黄喜庆 牛骍 张玉欣








导师团诗评 




1、张晓飞(竞自由)

秋登明堂山望天柱山

董万英(清心)安徽


相约千年守望中,两山同秀染秋红。

烟波缥缈隐清影,松柏峥嵘迎劲风。

封禅汉家龙虎啸,行看云梦古今通。

欲寻太白吟诗处,不觉夕阳燃碧空。


【推荐语】登高寻秋望远峰,行看拟笔诗囊满,不觉云梦兴味中。


评 析:

  此诗以秋游登高远望为线索,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展现出两山并秀的壮丽景象及对历史的遥想。

  “相约千年守望中,两山同秀染秋红”:开篇即设悬念,千年守望赋予两山以情感,秋红则点明时令,色彩鲜明。

  “烟波缥缈隐清影,松柏峥嵘迎劲风”:此联通过“烟波”、“清影”的朦胧与“松柏”、“劲风”的坚韧形成对比,既描绘了山间的自然美景,又寓含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封禅汉家龙虎啸,行看云梦古今通”:历史与现实交织,通过封禅典故与云梦泽的想象,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广阔。

  “欲寻太白吟诗处,不觉夕阳燃碧空”:以寻找诗仙李白的足迹作结,既是对文化名人的敬仰,也是对美景的留恋,夕阳之景更是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依韵和之:

斜阳万岁系江风,一柱参天戏彩虹。

今钓东河谁识母,古称南岳孰为公。

英王石洞粮犹满,太白星楼月自融。

相约千年可成偶,明堂三拜暮霞中。


鹧鸪天•秋登百山祖

姚传标 浙江


我伴清风上九巅,欲将秋色赋霞笺。云舒万壑风声瑟,日耀千峰雾气漫。

穿棘径,越狂澜,未经砥砺岂言艰?行将绝境非无路,待到峰回境更宽。


【推荐语】豪气干云赋清秋,即为山川磨心性。


评 析:   

气势磅礴:全词以登山为主线,通过“上九巅”、“赋霞笺”、“云舒万壑”、“日耀千峰”等词句,构建了一幅宏大的秋日登山图,气势逼人,展现出作者胸怀之广阔。
意象丰富:词中运用了“清风”、“秋色”、“云舒”、“风声”、“雾气”等多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而又略带萧瑟的秋日氛围。
情感递进:从“我伴清风上九巅”的轻松愉悦,到“穿棘径,越狂澜”的艰难挑战,再到“行将绝境非无路,待到峰回境更宽”的豁然开朗,情感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一种超脱与豁达。
依韵和之:

百山寻祖我争先,三水相迎入庆元。梅岙夜吹杨柳月,武夷晨唱鹧鸪天。

林万里,雾千般。云海劈波惹画船。醉品菇香半诗味,神归李杜欲成仙。


秋月

张天顺 辽宁


闲庭常忆那年游,同咏同歌同晚舟。

今又思君惟独饮,半杯明月一湖秋。


【推荐语】忆里经年事,不知问何人,独饮与秋月。


评 析:   

写好一首七绝绝非易事。作者文采斐然,起承转合从容不迫:起句“闲庭常忆那年游”引出回忆,承句“同咏同歌同晚舟”具体描绘回忆内容,转句“今又思君惟独饮”由回忆转向现实,抒发孤独之情,合句“半杯明月一湖秋”则以景结情,意境深远。

四句之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反复手法:“同咏同歌同晚舟”一句中,“同”字的三次出现,构成了反复修辞,强调了昔日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力。

留白手法:“半杯明月一湖秋”一句,未直接言及思念之情,而是通过明月、秋湖的意象,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句出彩,“半杯明月一湖秋”以景结情,将明月与秋湖两个意象巧妙结合,既描绘了秋夜的静美,又寓含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与孤独之感。此句留白巧妙,让读者在品味之余,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情感去填充那份未尽之意,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依韵和之:

冰轮独占一壶秋,半盏新诗半盏愁。

绿蚁焉知素娥怨,广寒心意倩谁收?




2、郭军民(龙山牧童)

蓦山溪·初秋乡村郊游

禹丽娟 湖南


徜徉其内,未饮浑如醉。翠岭倚青霄,杂尘净、浮云飘曳。小儿驰逐,鸡鸭满房前,新院伟,风拂桂。卧犬安无吠。

难禁逸兴,裙摆萦葭苇。桥影小溪清,手撩浪、平添趣味。日斜天暮,霞照野游归,车渐动,心忽悴。空羡村居美。


赏  评: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较为宁静而富有动感的初秋乡村郊游图。作者通过离村时“心忽悴,空羡村居美”的情感流露,以淡淡的惆怅来反向抒发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上片写景。“徜徉其内,未饮浑如醉”上片开篇,交待了作者从市区走向乡村的美好感受,定下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初来漫步乡村,还没来得及过细欣赏美景,就因乡村的景色所吸引,就像没喝到美酒而想到美酒一样的醉了。接着写远离尘嚣,通过“翠岭倚青霄,杂尘净、浮云飘曳”自然与心境相融的描绘,营造出一片清新脱俗的意境。

然后以“小儿驰逐,鸡鸭满房前,新院伟,风拂桂”,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儿童嬉戏、家禽满棚、新楼玉宇、兰香桂馥,一幅幅温馨、和谐、生动的人与自然的画面展现在眼前。特别是上片结句“卧犬安无吠”,是作者有意无声的表达,猜想农村也有人饲养宠物狗了,过去城里人去农村是最怕狗的,如今大不同了,侧面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

下片抒情。“难禁逸兴,裙摆萦葭苇”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欢愉与奔放,穿着的裙子与芦苇共舞。“桥影小溪清,手撩浪、平添趣味”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作者在清澈小溪边拨浪的情趣,这几句静动结合,饶富词意。

随着“日斜天暮,霞照野游归,车渐动,心忽悴”,天色渐晚,游兴未尽,车子启动,将 返归途,我心感觉憔悴起来,为什么?因为流连不舍。最后自然引出了结拍“空羡村居美”的感慨。道出了作者来与归的内心矛盾与不舍,一方面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无限羡慕,另一方面因现实的回归城区却又无法在农村长久停留,几分惆怅与无奈的心绪油然而生。

整首词通过对初秋郊游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美、和谐美,而且反映了作者对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间接地抒发了对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赞美之情。

个别语句还可提炼。首句“徜徉其内”的其内不好理解,不如直接写“徜徉郊外”。又“浮云飘曳”:浮云有云彩、乌云和人生三重意思,此词中应取“白云”,且“浮”与后“飘曳”不必重意。另与词中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相谐些。“裙摆萦葭苇”可写得更生动些。摆字稍硬些。可易作:裙舞牵葭苇。主观融于客观当中,诗意就出来了。“霞照野游归”因前句有“日斜天暮”包涵了霞照。可结合心境来修改。可易作“痴绝野游归”。如醉、痴绝、忽悴、空羡、景与情前后照应连贯起来,似乎更好些。当然只是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玉蝴蝶·初秋

刘筱倩(花影)辽宁


今夜有风袭过,半轮冷月,挂在西窗。看那枝头,摇曳几缕轻凉。恍然间、从春点绿,不觉是、逐夏留香。本平常。奈何花去,总惹愁肠。思量。

叶知年序,似将迟暮,飞落苍茫。用尽平生,把浓情染透红黄。一念此、生成画册,再拾些、装满诗囊。敬时光。悄无声里,换了秋装。


赏 评:

这首词通过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初秋时节的景象与心绪,抒发了一种声希味淡的哀愁与惜时怀旧的情绪。

上片开篇以“秋风”“冷月”“西窗”等意像,即点出时间、空间、环境。“今夜有风袭过”,以“风”指夏秋季节正在更迭,点题。半轮冷月挂在西窗,一个“冷”字为秋夜带来了几分凉意,而且营造了孤寂的气氛。

接下来,“看那枝头,摇曳几缕轻凉”,具写秋风吹过枝头的凉意,通过心的感触来引人遐思。然后写惜时怀旧的心境。由春到夏,花开花落,枝繁叶茂;从夏到秋,果熟蒂落,荷枯菊老;花朵凋零,时光荏苒,季节更替,让人不禁为消逝的美好而增添了满怀的愁绪,也许还有得失荣枯的思考吧。

下片进一步深化了“一叶知秋”的感怀。“叶知年序,似将迟暮,飞落苍茫”,叶子逐渐凋零,如同生命的迟暮,飘向无边的苍茫。这一句融合了自然现象和人生短暂的感慨。“用尽平生,把浓情染透红黄”,叶子把根留住,承载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叶子也是时间的见证者。秋天的叶子也有绚烂的色彩,也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带着牺牲与奉献,也是人们追求生命的绚烂的比拟。

  然后“一念此、生成画册,再拾些、装满诗囊”,作者将所想,收藏各种叶子生成画册,如枫叶题诗一样,写成诗篇,不仅是为了收藏这份美好,更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诗意表达。

结尾“敬时光。悄无声里,换了秋装”,敬时光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收束结拍感叹了秋的成熟与深沉,寄托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全词景情结合,内容紧凑,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本人感觉:“敬时光”的“敬”字,虽新巧,但前无铺垫,不如用“惜”字。换了秋装。尾处稍弱,以景结还未收住全文。


【越调·小桃红】秋风(通韵)

邸梅兰 山西


消了暑气入田头,吹胖咱家豆。溜进河滩草如绣,笔轻勾,点拨果果香儿透。村南村北,坡前坡后,皴的水墨一轴轴。


赏 评:

这首散曲以秋风为题,借画家笔法,描绘了一幅乡村秋景图。用词俏皮形象,语言清新活泼。

消了暑气入田头,吹胖咱家豆——开篇即以消暑后的秋风吹拂,豆荚渐满的景象入手,写秋的凉爽与丰收。一个“胖”字,拟人化地近距离地描绘了豆荚饱满的状态,用词俏皮,富有情趣。这“胖”字是散曲凤头耀眼的冠子。

溜进河滩草如绣,笔轻勾,点拨果果香儿透——这几句进一步将视线引向河滩的果林,借秋风“溜进”的是一位画家,用笔轻勾,在点染河滩的果林画卷上的香气,让嗅觉换形于视觉,虚实结合,能让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如果不用画家笔法写,直接描写则了然无趣。

村南村北,坡前坡后,皴的水墨一轴轴——最后三句可称豹尾。作者将镜头从胖豆——河滩果园再拉远到村南村北,还是坡前坡后,都被秋风皴出了一幅幅丰收的水墨画。“皴”字原指中国画的一种画法,这里用字鲜活,来形容秋风中的乡村景致,既表现了景色的层次感和质感,又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仿佛这些让金秋展开的画卷富有层次感、质感和动画感。

整首小令以秋风为题,串起田园的豆、河滩的果、村庄的金秋等多个场景,通过借用画家笔法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丰收秋景图。全曲用词凝炼,笔法灵活,曲语活泼,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浣溪沙•初秋

王寿山 湖南


暑溽蒸蒸朝暮凉,立秋毕竟换时光。慵眠旭日晚临窗。

易感梧桐初委叶,迟知菡萏尚流芳。世间万物各安常。


赏  评:

这首词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与作者内心的感受,寓合了自然的季节变化进入主观的深刻体悟。

上片开篇点明出初秋时节。在初秋的白日里,虽然感觉暑气尚未消散,但早晚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这毕竟是立秋的时光在悄然转换。这时候凉爽下来,对比夏天的火热和不安,如今每看夕照缓缓临窗,都想睡个懒觉(安稳觉),享受着初秋的宁静与闲适。

下片转而描绘了初秋的具体景象与抒发作者的感慨。梧桐叶开始轻轻飘落,但迟开的荷花却仍然芬芳馥郁。这句寓景于情,触动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与惋惜,也赞颂了生命力的顽强和美好。结拍提示世间万物也各有其节奏与常态,各自安好。此结富有理趣,蕴含了对生命常态的深刻理解。初秋不仅是一个自然季节的转换,而且是一种个人心境的变迁,更是一种对人生安常的从容。我认为“世间万物”几字,如用细腻笔法写会更好。



研究员诗评  




1、杨玉巧(白杨)山东


秋月

张天顺 辽宁


闲庭常忆那年游,同咏同歌同晚舟。

今又思君惟独饮,半杯明月一湖秋。


赏  析:杨玉巧(白杨)山东

  张老师这首七绝运笔精炼,借景物而咏情,因秋月忆往昔,把个人情感真切细腻的展现出来。

  “庭常忆那年游,同咏同歌同晚舟。在朦胧的月色下,作者想起曾经和朋友出游景象,同歌同舟,以热闹的氛围来表现作者的孤独。

  “今又思君惟独饮,半杯明月一湖秋。”今天又举杯独饮,空对一湖秋水,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点出了聚首不易。 





2、杨玉巧(白杨)山东


初秋

贺素艳 辽宁


热里参凉晨雾生,时来换季踏新程。

绿深红浅盈朝露,昼短夜长思旧声。

客路渐无眸底笑,乡愁迭起笔端横。

秋光最是撩人梦,恼煞文心作雁鸣。


赏  析:杨玉巧(白杨)山东

都说秋风秋雨秋天到,秋意秋时秋季愁,从古至今秋就是一个感性的季节,贺素艳老师笔下的初秋也点缀着淡淡的乡愁。

首句“热里参凉晨雾生,时来换季踏新程。”从酷暑难耐到凉风习习完成了一个季节更替,有点“眼底风光留不住”的意味。在开始新时令时候我又踏上了新的旅途。

承句“绿深红浅盈朝露,昼短夜长思旧声。”延伸起句景物,加强意境的拓展。在旅途上看到了枝叶深绿挂朝露,颜色有浅红,从字句中《初秋》有迹可循,因“夜长”油然而生的岁月静好在时光中流转。过去种种涌上心头。

转句“ 客路渐无眸底笑,乡愁迭起笔端横。”通过天涯羁旅消磨了脸上的笑容把生活不易表达出来。羁旅的艰苦牵引无尽的乡愁,思念之情在蔓延。

合句“ 秋光最是撩人梦,恼煞文心作雁鸣。”时常感叹秋天寂寥,惹了无数人的闲愁,仰望天空,自己就是那天空的孤影。

全诗着重一个初秋出行人的心境,从最初的欣喜风光无限好,到后期的旅途思乡愁绪场景描写的浮于眼前,景色由浓变淡,愁绪由少变多,契合恰当。


    



3、张相奎


初秋

卢婉丽 内蒙古


暑退山山静,风来习习凉。

枝头红玛瑙,架上玉铃铛。

观景疑为画,闻时品若香。

坐看云水处,斜月湿秋光。


诗  评:张相奎

作者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家乡的景象,暑退指出时间的节点,早晚有了些许的凉意,首联紧抓主题,且对仗工整。颔联的红玛瑙,玉铃铛精美对句浑然天成,把红果豆角比喻的恰到好处,描绘的淋漓尽致,大美农家景象跃然纸上。颈联笔锋一转,以虚就实,大有人来鸟不惊的感觉,农村的美景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美到极致。尾联更是妙到毫巅,坐看远天的云水,打湿了金秋的时光,全篇没有一个生僻字,句句没有脱离主题,可谓妙笔生花。作者卢婉丽是红沙果诗社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种地的养蜂人,正可谓:甜蜜原是苦人酿,闲拿巧手获农桑。



4、张相奎


立秋(通韵)

余辉(徐桂贤)


耕具闲歇弄钓钩,静寻溪畔赏新秋。

喜观隔岸青纱帐,欣把初凉缕缕收。


诗  评:张相奎

首句一个歇字,大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立体画面,点明这是农村挂锄季节,老农民放下操劳,静钓清闲,承句紧贴主题,加深恬静之美,转句平移视角,不去关注钓钩,把视线转移到隔岸长势喜人的庄稼地,这才是作者想表达的重点,欣把初凉缕缕收,收获的何止清凉,是成果,更是丰收的景象,作者不经意的一笔,就把康庄画面体现的一览无余,也把国富民强的思想付诸笔端。




5、吉洪花


秋游南京玄武湖

潘承勇


鸟鸣秋影水流东,十里荷香一笛风。

千顷陇田迎晓日,五洲天宇待霜鸿。

左衔墉壑临川笔,右枕钟山太白盅。

漫步岸堤回眼望,后湖似火带霞虹。


诗  评:吉洪花

潘承勇先生笔下的玄武湖秋景,犹如一幅细腻温婉的水墨画卷,缓缓展开于读者眼前。首句“鸟鸣秋影水流东”,以动衬静,秋日的宁静与生机跃然纸上;“十里荷香一笛风”,则巧妙地借荷香与笛声,勾勒出秋日的清新与雅致。

中间两联,诗人以宏大的笔调,描绘了玄武湖的广阔与深邃。“千顷陇田迎晓日”,展现了大地迎接光明的壮丽景象;“五洲天宇待霜鸿”,则寓含了对远方来客的期待与欢迎。而“左衔墉壑临川笔,右枕钟山太白盅”,则借古喻今,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融合,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

尾联“漫步岸堤回眼望,后湖似火带霞虹”,以诗人的亲身体验作结,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那如火的后湖与绚烂的霞虹,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更是对人生美好瞬间的珍惜与留恋。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6、吉洪花


秋前咏叹

封学美


为消暑气别无求,浪费诗笺拙句留。

空有童心还未老,苍苍白发早成秋。


诗  评:吉洪花

封学美先生的《秋前咏叹》,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泊与超脱。诗人以消暑为由,实则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浪费诗笺拙句留”,既是自嘲也是自谦,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即便自知才疏学浅,仍不愿放下手中的笔。

“空有童心还未老”,这句诗尤为动人,它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纯真与不屈,即便岁月已在发间留下痕迹,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却未曾减退。这种心态,让诗人即便面对苍苍白发,也能以一颗年轻的心去拥抱每一个秋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在平淡中见真情。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诗人形象,也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温柔与力量。 





7、高存广


鹧鸪天•立秋

李孝军 江苏


昨夜清凉始入怀,舒姿玉簟梦悠哉。一行燕影催新菊,几阵蝉声寄老槐。

微雨落,好风来。禾香郁郁漫楼台。行囊已备诗囊瘪,早踏秋山把韵裁。


赏 评:高存广

自古以来,咏秋者甚众,内容丰富多彩,创意各有不同,常见有悠闲型、愁苦型、怅恨型、欢愉型、思旧型等。本作,诗者避开老调,从秋凉愉悦中另辟蹊径,将作品注入了新的意境和情感。

起拍,通过对物候变化的描述,体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始”字,扣题尤严。“舒姿玉簟梦悠哉”,由起句自然而出。正因清凉入怀,夜寐才那么舒适,甚至连睡梦都做得如此悠然顺畅。“一行燕影催新菊,几阵蝉声寄老槐”,以燕催新菊、蝉寄老槐,进一步体现新秋特征,为本词主旨作了充分准备。句中一“新”一“老”恰对应了初秋景象。

上片,从自我感受,到自然现象,由近及远,把立秋新象步步展现。

换头句,似是继续写景,实则承上启下。秋天到了,雨已不似夏天狂暴,故称“微雨”,此乃承上;“好风来”则是启下,没有好风,何以“禾香郁郁漫楼台”?这里的“好风”、“禾香”意蕴深刻,不但对秋给予了高度赞美,也为结拍从环境上进行了铺垫。

夏日,尤其今夏,持续高温,酷热难耐,难以出游赏景觅韵,诗囊当然是瘪的。在作者笔下,既然秋之气、色、韵如此清爽、怡人、隽雅,背起行囊“早踏秋山把韵裁”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全词,一气呵成,结构合理,脉络通畅,主题鲜明;词章虚实并用,上下承接自然,铺垫有序;歇拍立意新颖,是本词的中心或写作目的所在。读至最后方理解作者创作本意,有豁然开朗之感。
建议:文中“一行燕影”,私下以为不如“一行雁影”更贴切。





8、王春香 河北


立秋日有寄(通韵)

王旭红 甘肃


清茶饮一盏,独坐立秋时。

远望青山处,高吟白首知。

燕归乡道近,蝉噪旧约迟。

岁月酌天意,诗囊韵未失。


诗  评:王春香 河北

王老师这首五律读起来让人感觉韵味无穷,“自古逢秋悲寂寥”,立秋时节,总会有一些感触发自肺腑,一些寄寓深藏心中。

首联“清茶饮一盏,独坐立秋时”,开篇就给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一人独坐,一茶一盏,自然幽思重重,为下文做了铺垫。颔联“远望青山处,高吟白首知”,触景生情,从心底发出呼唤,那种情怀只有知心人才懂得,心中的期盼也就呼之欲出。颈联“燕归乡道近,蝉噪旧约时”,不仅让人思潮翻滚。此联借物抒情,倾吐心声。翘望羽燕归来,回家的路越来越近,蝉却停留在旧时相约喜悦,这既是对美好的期待,又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寄寓与落寞油然而生。尾联“岁月酌天意,诗囊韵未失”,主题得到升华,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天意如何,心中那份期待,那份诗和远方从未改变,从未消失。引起读者共鸣,心中荡起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全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引领读者走进心底。感情抒发自然,水到渠成,句句寄寓了作者的深情。耐人寻味,颔联对仗“青山处”对“白首知”再工稳些就更好了





9、李同军


西江月·早秋

张小红(花香醉人)陕西


笔底愁思凝聚,云头雁字彷徨。屋前篱菊蓓盈香,红枣枝头飘荡。

想那南山丹桂,林深径满清芳。不知何日蝶成双,执酒与君同唱。


诗  评:李同军

读张小红老师这首《西江月》真的如饮甘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清新和芳香:屋前篱菊,南山丹桂,枝头红枣,林中小径,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到了那瓜果飘香的秋天里,而且这里有写实的:屋前篱菊蓓盈香,红枣枝头飘荡。有想像的:想那南山丹桂,林深径满清芳。这一实一虚就更加富有情致和韵味,不能不由衷地叫声好。

该叫好的还在于张老师对章法的把握,看开头两句:笔底愁思凝聚,云头雁字彷徨。再看结尾两句:不知何日蝶成双,执酒与君同唱。笔底愁绪哪来?不知何日蝶成双。云头雁字彷徨为谁?执酒与君同唱。这般一呼一应,可以说实在是好得不得了。

秋天总是给人以凄冷萧索的景象居多,张小红老师却从他处着笔,写愁不见愁,言尽而意永,实在是一篇佳作。





10、李同军


秋怀

王玉芳(如水)黑龙江


木叶萧萧下,高天分雁行。

露浓兰菊老,风劲荻芦黄。

世事随流水,年华伴夕阳。

劳生徒感慨,绿鬓半成霜。


诗  评:李同军

  王玉芳老师这首《秋怀》真的让人不忍再读。先不说韵字选择的是多么好,句式又是多么工整,单是“世事随流水,年华伴夕阳 ”这一联就真的能让人徒生多少感慨。“露浓兰菊老,风劲荻芦黄”。这是自然规律,是大自然的美丽呈现,但“世事随流水,年华伴夕阳”就有点造化弄人,何况还有“劳生徒感慨,绿鬓半成霜”,人生易老,时事不等人。能够这么精准地写出这样的诗句来,不只是具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就可以的,得是有深厚的情感基础、敏锐的思考视角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才行。

向王老师学习。

    






各卷诗评(一) 






曙光卷


1.秦曙光


秋情(通韵)

王曰奎 山东


夏热吹风远,秋情入梦长。

静观枯叶落,陶醉蜜橘香。


赏  析:秦曙光

短小精悍的五绝,起承转合恰到好处: 开头作者把向往之切入梦之多以“秋情入梦长”精准地表现了出来。

尾句以平静之心看着一年一度的枯叶凋落景象,亦流露出了对时间无情飞逝的点滴伤感。笔锋转为抒情,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陶醉密橘香” 深化了主题,精准地表达了作者陶醉于秋天的多彩多姿多香的秋景中,将作者恋秋爱秋的秋情推到了高潮。



2. 孙 波


伏末秋来

吕希贞 山东 


伏末秋来风渐凉,晚蝉燥叫变频狂。

田园玉米高头顶,穗穗黄花欲灌浆。


赏  析:孙 波

此诗特点,清新自然,贴近生活 。立秋时节,蝉叫声时紧时慢变幻莫测,地里的玉米高过人的头顶,苞米穗穗进入始将灌浆阶段。又是一年丰收季,动词形容词,狂、高、欲等字的运用得恰到好处,生动描述了秋天又将是大丰收的景象,引人遐思无限。



3.王慕君


秋韵

段德荣 山东


秋光连暑韵,热浪渐消温。

燕语河边柳,蛙鸣岸下村。

晨曦霞万道,晚月酒三尊。

遍野虫声闹,闲听故里魂。


赏  析:王慕君

这首五律画面感很强。在暑热渐消,秋凉已近的时刻,漫步河边,听燕语莺声于柳荫,赏苇下蛙鸣在村头,诗情画意自然涌入心头。颈联的晨曦霞光,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如旭日而冉冉而升;在这轻松惬意的时刻,乘着月光邀友对酌,沐清风明月,伴蝉鸣蛙唱,再乘兴而歌,把诗仙的《将进酒》演绎一番……,岂不妙哉!

这首诗把夏末秋初的乡村,描写的令人向往。特别是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把这一幅幅在脑海里展开,那充满诱惑的田园生活,真会让人无酒也陶醉。此诗主题深刻,对仗优美。



4.崔志业


初秋(通韵)

崔小玲 山东


蟾光柔美洒荷塘,风荡柳丝余影长。

青玉叶飞琴韵细,庄园果挂画魂香。

远山含黛笼轻雾,‌近水似烟拥暖阳。‌

且把诗心寄明月,‌共描秋色满庭芳。‌


赏  析:崔志业

本诗言辞优美,意味悠长。蟾光代指月光,柔美得撒下来,柳丝的魅影在风中游荡。庄园里也飘满了果香,如画图中的盛景,溢于言表。还有远山和近水,它们把作者的视线由远及近地铺开去。最后作者把诗心寄向明月,与李白句“对影成三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与开头蟾光呼应,令人陶醉。



5.崔小玲


唐多令•秋思

孙秀花 山东


飒飒起秋风,丝瓜满架丰。韭花开,蝶绕芳丛。半亩菜园能遁世,田园事,乐无穷。

岁月去无踪,朱颜付水东。对晚霞,独忆初衷。且惜白头身尚健,经风雨,更从容。


赏  析:崔小玲

作者这首词意境很美,栩栩如生。秋天来了,丝瓜满架,蝴蝶在韭菜花丛中飞舞。好似世外桃源,乐在其中。岁月流逝,朱颜渐老,虽经风雨身尚健,珍惜现在,活的更加从容。







頒花卷


1、郎 英


行香子·初秋

李淼(冰鉴初心) 辽宁


远了三春,老了千娇。那梧桐、只影轻飘。今生缘尽,来世尘遥。是树无情,风有意,梦难抛。

岁之将末,心之何待,这时分、些许勾描。杯中绿蚁,字底红绡。渡烟和雨,零和落,暮和朝。


点  评:郎 英

      这首词作为初秋之时,有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叹,也有感慨流年飞逝后的洒脱。上片‘三春’‘千娇’很容易想起那些事物的美好。而这些美好已经‘远了’‘老了’,开篇词人以周围环境的变化为引,漫漫的将笔墨叙述开来。

      眼前梧桐树的叶子轻轻的飘落,这句对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已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清秋。春来春去本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人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词人发出感慨‘今生缘尽,来世尘遥’,今生缘分已了,未来的世界更是遥不可及。正所谓‘’是树无情,风有意,梦难抛。‘’整个上片于叙述中句句含情,层层递进,紧扣词人的感情脉搏。

      下片叙事议论,‘岁之将末,心之何待’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之将末,不须期待了。此时此景,词人从烦闷中解脱出来,豪放达观,珍惜眼前的美好,渡烟和雨,飘零与落寞,暮暮朝朝。 

      这首行香子词音节流美,堪称词林中之佳调。尤其是“树无情,风有意,梦难抛”,“烟和雨,零和落,暮和朝。”两段,很有韵律美。词中语言的畅达、音韵的和谐,正好与词的基调一致,形式与内容完美地融合起来。

      全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明白晓畅,婉曲蕴藉,韵味无穷。



2、徐荣斌

临江仙·初秋

栾瑞兰(心想事成) 山东


梧叶萧萧惊节序,金风初送新凉。篱前菊蕊暗浮香。暮云连峻岭,秋水映斜阳。

世事纷纭何足念,且寻诗酒痴狂。闲吟风月韵悠长。心随天地阔,情寄水云乡。


点  评:徐荣斌

有境界自成高格“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况周颐《蕙风词话》)。这首《临江仙·初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初秋时节的宁静景致与超脱心境,寓情于景。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优美。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超然。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幅淡远的水墨画卷之中。

首句“梧叶萧萧惊节序,金风初送新凉”,以梧桐叶之萧萧声起兴,巧妙地揭示了季节的更迭,秋风初至,带来了丝丝凉意,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捕捉,也寓含了时序流转、岁月匆匆的感慨。

“篱前菊蕊暗浮香”一句,则将镜头转向篱笆前的菊花,那淡淡的芬芳随风飘散,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借菊花之傲霜独立,象征了词人不畏艰难、高洁自守的品格。

“暮云连峻岭,秋水映斜阳”两句,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展现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这样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壮美,也寄托了词人对宁静致远生活的向往。

转而抒发词人的内心世界。“世事纷纭何足念,且寻诗酒痴狂”,面对世间纷扰,词人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将一切烦恼抛诸脑后,沉醉于诗酒之中,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狂放。这种态度,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与升华。

“闲吟风月韵悠长。心随天地阔,情寄水云乡。”结尾三句,恰似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与从容。词人的心已随着天地的广阔而变得更加豁达,情感则寄托于那遥远的水云之乡,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初秋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的看淡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启迪。



3、金雅茹


玉蝴蝶·初秋

刘筱倩(花影) 辽宁


今夜有风袭过,半轮冷月,挂在西窗。看那枝头,摇曳几缕轻凉。恍然间、从春点绿,不觉是、逐夏留香。本平常。奈何花去,总惹愁肠。

思量。叶知年序,似将迟暮,飞落苍茫。用尽平生,把浓情染透红黄。一念此、生成画册,再拾些、装满诗囊。敬时光。悄无声里,换了秋装。


  评:金雅茹

古典诗词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她的独特的魅力无以言表,她的美不止深入人心,而且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从呀呀学语的娃娃到白发苍苍的老翁老妪,都能含珠吐玉,背诵诸多的古诗词,从古诗词中找到自己的喜爱。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刘晓倩(花影)的这首《玉蝴蝶 初秋》。玉蝴蝶是唐人常用的一个词牌,韵律优美,感情丰富,意境深远。
“今夜有风袭过,半轮冷月,挂在西窗。”词的开篇是以景入,带入情绪。“风”、“月”、“窗”。“风”是“袭过”,“袭过”就是冷,不同于夏日的晚风“习习”,令人舒爽;“月”是“冷月”,“半帘”也许寓意着不圆满;“窗”是“西窗”,西窗是什么地方?李商隐有“何时共剪西窗烛?”句,可见“西窗”原本是两个人共享烛光的地方。这一句话,便把初秋的景象跃然纸上,也把初秋的情绪带入其中。
“看那枝头,摇曳几缕轻凉。”进一步从视觉的角度,再写秋的感受:“轻凉”。“恍然间、从春点绿,不觉是、逐夏留香”,“轻凉”中,“恍惚间”回思起春初的点点绿意,到夏末的繁茂过去,给初秋留下些些的“香”,这里的“香”,似可理解为成长的美好和成熟之前的喜悦。

“本平常”,是感怀,也是过度;“奈何花去,总惹愁肠”。晏殊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春愁,范仲淹有“愁肠已断无由醉”的秋愁,诗人在这里通通带过,春花的灿烂夏花的热烈都过去了,终是无可奈何的事,大自然的规律如此,但总不免让人柔肠百转,几丝惆怅。

“思量”。想吧,想想吧,“叶知年序,似将迟暮,飞落苍茫”。清人卓肇昌有 “ 鸦飞落日苍茫里”句,由此化来,叶知道有秋,青霜一过,纷纷飞落,混入泥土,归到苍茫。转入下一个轮回。“用尽平生,把浓情染透红黄”。从点点萌萌,到青春,精神饱满的绿,一世的真情,被青霜点过,化作红黄,变成花一样的绚烂。

“一念此、生成画册,再拾些、装满诗囊。” 这句不由令人想起吴宽(明)有 “诗囊药裹行装满”的句子,而这里,诗人是把画册装进诗囊,摒弃了古人的颓废,有了积极的意义, 这些过往,这些点点滴滴,美得如诗如画,终于入诗入画。

  “敬时光。悄无声里,换了秋装。”时光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走到了秋天,不可逆,只能回想,不可重来,怎不令人感叹过往、敬畏自然和珍惜时光!

纵观全诗,写初秋,遵照时序规则,从一丝凉薄入笔,细腻婉转,有春夏盛景的回思留恋,也有时光逝去的感慨,也有面对“秋”的不颓废,体现了不拘泥于古人的高度和新时代的特征,是为佳作,令人回味。



4、卜俊珍


初秋遇牵牛花

时海琴(柳色倾城)内蒙古


露浣仙衣灿若霞,新开几朵绕农家。

临风笑对朝和暮,当数秋时恣意花。


点  评卜俊珍

      时海琴的这首《初秋遇牵牛花》,描绘了初秋时节牵牛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充满了田园的诗意和自然的韵味。

      首句“露浣仙衣灿若霞”,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牵牛花在清晨绽放的情景。颇有宋时秦观的“仙衣染得天边碧”之风。然而用“露浣”一词形容牵牛花在晨露的滋润下绽放则更显清新脱俗,仿佛是仙子穿着刚被露水洗涤过的衣裳,盈盈而立,摇曳生姿。“灿若霞”则描绘了牵牛花色彩的艳丽,如同云霞般灿烂夺目。

  次句“新开几朵绕农家”,描述了新开的几朵牵牛花缠绕在农家的篱笆或墙头,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田园气息。“新开”一词含蓄地交代了牵牛花次第开放的特点。因为牵牛花都是清晨绽放,午后就开始凋谢。因此,每一天都有新的花儿开放。

      第三句“临风笑对朝和暮”,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牵牛花以生命力,它们迎着朝霞和暮色,在风中欢笑,展现了牵牛花不畏风雨、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一句“当数秋时恣意花”,点明季节和主题,强调了牵牛花在秋季的肆意绽放,是秋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句与杨万里的“买断西风恣意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虚实结合,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借牵牛花之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5、刘秋萍


鹧鸪天•立秋

李孝军 江苏


昨夜清凉始入怀,舒姿玉簟梦悠哉。

一行燕影催新菊,几阵蝉声寄老槐。

微雨落,好风来。禾香郁郁漫楼台。

行囊已备诗囊瘪,早踏秋山把韵裁。


赏 评: 刘秋萍

李孝军老师的《鹧鸪天•立秋》写得飘逸灵动,通篇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立秋节气的欢乐心情,给人美的享受。

“昨夜清凉始入怀,舒姿玉簟梦悠哉”,起笔即切入主题,写出立秋来临凉爽的感受。清凉入怀,卧于玉簟,浑身是那么舒畅,以至梦里都那么悠闲自在。

然后从个人的身心感受转到自然界的变化。“一行燕影催新菊,几阵蝉声寄老槐”,三四句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燕影”“新菊”和“蝉声”“老槐”选择的意象非常典型,从视觉到听觉表现立秋之美,寓情于景很传神。

过片“微雨落,好风来”,诗人直抒胸臆。然后视野转至田野,“禾香郁郁漫楼台”,“郁郁”形容五谷香气之浓,“漫”表现其范围之广,简洁的词语表现丰收在望之景,诗情旷远。

结尾两句“行囊已备诗囊瘪,早踏秋山把韵裁”,多么精彩浪漫!一扫旧时文人悲秋之风,含蓄地赞美秋天带来的灵感和愉悦。诗人传承了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放气概,欢乐之惜在此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颊齿生香,颇有韵味。


6、刘秋萍


初秋

高艳梅(梅魂诗雨)河北


为觅伏中爽,携孙遂野游。

云花开在水,金浪涨于畴。

扑蝶暑无碍,垂纶饵任由。

海风真快乐,共钓一天秋。


赏 评: 刘秋萍

高艳梅老师《初秋》一诗写得清新朴实活泼,抒发了初秋时节的美好心情。

首联从叙事开始。虽然节气入秋,但还在伏中,炎热未退,所以诗人“携孙遂野游”以消暑。首联起得自然,很有带入感。

中二联对仗工稳,用语精确。颔联“云花开在水,金浪涨于畴”,写景十分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高云淡,田畴金浪一片的秋景。

颈联“扑蝶暑无碍,垂纶饵任由”写野游的活动十分开心,“扑蝶”和“垂纶”自由自在,减退了暑气的烦扰。

颔联与颈联承转顺畅,静景与动景相映成趣,意境开阔。

“海风真快乐,共钓一天秋”,尾联合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语句直抒胸臆,初秋野游的快乐心情达到高潮,同时也感染了读者。

高艳梅老师的功底深厚,很善于炼词炼句。如:“云花开在水,金浪涨于畴”两句非常精彩。“云花”和“金浪”比喻形象。“开”字如果用“浮”“飘”或“映”字,都平淡;“涨”字则表现田畴丰收在望之景,所以“开”和“涨”字均用得精准生动。尤其是“共钓一天秋”,用“钓”字表现初秋野游收获满满,词语鲜活传神。那“一天秋”的内涵丰富,感情浓郁,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广西卷


1、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南海打工之月夜遣怀

杨磊 广西


步步艰辛步步忧,狮山瘦月又盈眸。

可怜无处将愁葬,负了芳华负了秋。


赏  析: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诗词写作无非是取象,然后用象来达意,任何一首诗作无一例外,因此才有意象至於象意。“象”的鼻祖在中国,而《易》则是“象”的取用最集中、最精粹、最炳耀者。既然诗、易皆以“象”成,二者大有共通共融之势,所以我们不妨以《易》来赏诗,聊做一观,希冀不辱于读者的慧眼。

这首诗《易》的取象:“南”为南方,火之象,取《离》;诗人在“南海”看到“狮山”则是海中的岛屿,高出海面,有山之象,取《艮》。《旅》上(外)经为《离》,下(内)为《艮》,故为火山旅。旅,有旅途、旅行、商旅、旅游、旅居等意思,而诗人正是打工在外有《旅》的象征。《旅》旁通《节》,故意指诗人在旅外打工之时,不同于在家的随意,任何事都要有所节制。

对于一个人的身体来说,心为《旅》的六五爻,六五为阴爻,阴为暗昧不明,暗昧不明就有所忧惧;又《节》上经《坎》为加忧,故诗人在诗中说“忧”,说“愁”。《节》上经《坎》为月象,月象不在《旅》中出现,故为“瘦月”;《旅》上《离》为目、为见,故有“狮山瘦月又盈眸”。

诗人旅居在外,既无风火家人,亦无天火同人,故诗人“可怜无处将愁葬”。诗人初打工时爻位在初六,《旅》下为《艮》,为少男,故说“芳华”。《旅》六二、九三、九四三爻组成下互《巽》,九三、九四、六五三爻组成上互《兑》,上互与下互构成泽风《大过》,故诗人说“负”。按照后天八卦方位图,《巽》为春夏之交,《兑》为秋,故诗人说“负了芳华负了秋”。

《旅》的六个爻位相当于诗人打工的六个不同阶段,其中六二、六五两个爻位是吉位,其余的爻位都有不吉利的象征。至于诗人的打工处在什么阶段,本人不能妄自揣测。当年泰戈尔的诗中就曾经将人生看作旅途,完全也可以用《易》来解。另外《易》六十四经无所谓吉凶,都是凶中有吉、吉中有凶,不可拘泥,应该辩证的看。



2、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邕江

李荣先 广西


千山过尽入平川,九曲江流玉带缠。

竹柳青堤栖白鹭,宜居胜境绘鸿篇。


赏  析: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承上,《系辞传》对“象”的定义是:“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以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赜”就是错综复杂,既事物的复杂性让人不可名状。圣人将天下的事物用“象”而成《易》来表达,那就把纷繁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有事物中的天道、人道、地道的三才之道也就清晰可辨,于是人们就可以以此来修身、治国、平天下了。写诗亦如此。人的情感相当丰富多彩,且善变,取“象”成诗,情感就可以研判了。

本诗取“宜居胜境绘鸿篇”之(意)象成《豫》。《豫》上为《震》,下为《坤》,故为雷地《豫》。“豫”有娱乐、预备、防御等意。《豫》之辞说:“利建侯行师”。拿现在语是说:家园建设的很好,众人集聚的很多。

其《大象》也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雷出地奋,豫。”以象解《豫》,结合本诗就是说邕江(广西南宁)大地上雷霆奋发,万物茂盛,一派生机盎然,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个个怡然自得,脸上洋溢着幸福,呈现“宜居”之象。

先王(指周文、武王)在什么时候作乐、祭天地与祖先呢?只有在取得了天下,天下太平,人民安定之时,先王为了团结民众建设天下才如此。此诗就是缩小版的建设天下,是诗中所说的邕江“胜境绘鸿篇”。为什么诗人说了前三句就说“宜居”呢?下面就具体说一说诗中的取象。

  《豫》上为《震》,《震》为东方,为青色,为苍莨竹,故说“竹青”。《坤》为大地、为平;《豫》六三、九四、六五上互为《坎》,《坎》为大川,故说“平川”。《坎》为流水,故为“江”。六二、六三、九三下互为《艮》,《艮》为山,又上互《坎》水六五爻已出《艮》山之外,故说“(邕江水)千山过尽”。

《豫》六爻除九四爻为阳爻在中部外,其余爻皆阴爻,分布在九四爻的上下,阴爻有大地之象,像极了大地上的九四阳爻邕江之水在其腰间缠绕的玉带,故诗人说“九曲江流玉带缠”。《豫》旁通《小蓄》,《小蓄》是小有积蓄,还没有达到《大蓄》之时,故诗人说“绘鸿篇”,此也正应《豫》的预备、谋划之意,相当于现在的城市三年、五年或者十年的规划。

《小蓄》上为《巽》,下为《乾》,为风天《小蓄》。《巽》为入,故诗人用“入”;又为木,故诗人说“柳青”。《小蓄》中九三、六四、九五三爻上互为《离》,《离》为飞鸟,《巽》为白、为入,故诗人说“栖白鹭”。《豫》有防御之意,有堤坝之象,故诗人说“堤”。(此意也可参加《系辞传》:“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从以上的叙述中,此诗表达“宜居”的取象可谓张弓准的。

当然,“宜居”除了山美水美外,还要象《豫》《彖辞》所说的要顺以动,既《坤》顺以 《震》动的意象:一是要顺应天时,二是要顺应民心。这也是该诗隐含的意象,需要挖掘才可以出来。



3、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张宁佳 广西


热浪熏蒸脑发呆,心慌意堵笔徘徊。

不知何日来灵感,词曲诗音任取裁。


赏  析: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易》《说卦传》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推演将来的事情,必须逆向思维。这不是江湖骗子的那种,而是以《易》鉴往知来的推测。

对于一个人的身体来说,六爻中的每一爻分别代表身体的每个部分,其中初爻为足、二爻为四肢、三爻为下腹(精气)、四爻为上腹(食气)、五爻为心(主思)、上爻为首(主令)。

本诗“脑发呆”为上爻,取阴爻,上六;“心慌意堵”为五爻,取阴爻,为六五;二者皆因“热浪熏蒸”所致,因此下取《离》;又因“热浪熏蒸”致胃口不佳,食气羸弱,故四爻取阴爻,为六四。六四、六五、上六三爻为《坤》,下为《离》,故为地火《明夷》。 《明夷》是光明落于地中,《离》为文采,诗人有文采却发挥不出来。

好在诗人内光明(《离》)而外柔顺(《坤》),假以时日定有所成就。那么怎样,什么时候才可以走出这个困境呢?首先要坚持内光明,贞固《离》明,然后把心志提升即可。亦即使六五爻阴变阳,则上《坤》变《坎》,《坎》为水,既可以降温,又可以与下《离》组成水火《既济》。这样本经《明夷》由于六五爻爻变之经《既济》,《既济》就是事业成功的象征。又后天八卦图中《坤》在未位,为农历六月份,《坎》在子位为农历十一月份,所以再过三个月到阳历十二月左右诗人就可以文思泉涌,“词曲诗音任取裁”了。六五爻如何变成阳爻,也就是诗人如何提升自己的心志?一句话:“德艺双修”即可。



4、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立秋当日过东江有寄

彭洪新 广西


江水滔滔几段歌,半堤花树满婆娑。

无疑东去寻常事,忽觉风流未是多。


赏  析: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系辞传》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此段话说出了《易》的取象原则,既任何事物都可以取以为“象”,但是必须讲究一个“宜”字,因此也可以说“《易》学”就是“象学”。本诗如何取象才能达到“宜”的原则呢?很难,但不是不能。

首先诗题中有“立秋”,取《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就是过日子。“江水滔滔几段歌”也好,“半堤花树满婆娑”也罢,皆是寻常的事物。然而寻常之中却带有不寻常,唯有有心人才可以感知。《坤》为众,大众过日子为平常,故据诗意下取《坤》。

上《兑》为泽,下《坤》为地,故为泽地《萃》。《萃》有聚集,竞争,然后鲤鱼跃龙门之象征,这就相当于古时候取得了状元,现在的高考被录取。《萃》中下《坤》为母(对于诗人来说为妻),上《兑》为少女,六三、九四、九五三爻为《巽》,为长女。妻、小女显在家中;长女含在家中,证明已经出嫁为人妻,独不见《离》中女之象。那么,中女在哪?鲤鱼跃龙门上大学去了。那么将来中女会怎么样的运势呢?因为“立秋当日过东江有寄”,所以应在《兑》初爻,也就是《萃》的九四爻,九四爻辞:“九四,大吉无咎。”《萃》有聚财的意思,《萃》旁通山天《大蓄》,《大蓄》为大有积蓄,因此诗人的买卖也很顺利。这也就是诗人所说的“忽觉风流未是多”之意。



5、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夏夜

钟妹寄 广西


芭蕉摇月影,菡菡送香风。

点点湖光处,人于迷境中。


赏  析:田永全(贵食母)辽宁

《系辞传》说:“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本诗正取《井》。《井》,上为《坎》,《坎》为月,应诗中之“月”;下为《巽》,《巽》为风,为嗅,应诗中“菡菡送香风”之意象。

《巽》又有草木之象,故诗人说“芭蕉”;《巽》为入,月光入于芭蕉丛中,风摇芭蕉,故诗人说“芭蕉摇月影”。《井》九二、九三、六四三爻为下互《兑》,为泽,湖泊之象;九三、六四、九五三爻上互《离》,为目、为光、为见,故诗人说“点点湖光处”。 
《井》有井德之美,是修行身心的场所,所以《系辞传》说“井,德之地也”。

但《井》的修养身心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井》从初六、九二、九三、六四、九五爻这些时位都不能修行到位,各有其悔吝,甚至凶的,唯独修行到上六爻才算完满。上六爻辞说:“井收,勿幕;有孚,元吉。”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井》以水养人,水必须提到井上,供人饮用才可有《井》德的功用;在井中、井下之水即使再清洁、甘冽,不能用于人的身上,也是无用的。

第二,《井》有其范围逼仄之象,修养到最后,人必须走出去,才可不会坐井观天。初六、六四、上六皆为阴爻,阴爻来自《坤》,《坤》为迷,故诗人说“人于迷境中”。然而九五爻为阳爻,又处在正位,因此诗人心志不迷。虽然诗人被当下的美景所迷惑而不能自拔,但不久就会回到现实中,修身修心,以诗会友。




  



雅荷卷



鹧鸪天•秋登百山祖

姚传标 浙江


我伴清风上九巅,欲将秋色赋霞笺。云舒万壑风声瑟,日耀千峰雾气漫。

穿棘径,越狂澜,未经砥砺岂言艰?行将绝境非无路,待到峰回境更宽。


评  析:孙福奎 黑龙江

姚传标先生的《鹧鸪天•秋登百山祖》,有几个鲜点:

一是脉络分明。全词可分四个小层次:一二句点题,说明登山的时间地点,引起下文。三四句描述登山所见,呈现百山祖的雄伟壮观景象。五六句写继续攀登,可视为拓展和过渡,为下面的议论作好铺垫。七八九句写作者由登山而得出对历经砥砺和奋勇前行的感悟。这样,步步推进,作者写起来顺畅自然,读者读起来合乎欣赏习惯。

二是第一人称写法。由“我”贯穿全词,故所见所闻真实生动,所叙所议亲切可

三是景情交融。“云舒万壑风声瑟,日耀千峰雾气漫。”“穿棘径,越狂澜”。景也,描绘鲜活灵动,栩栩如生。“我伴清风上九巅,欲将秋色赋霞笺。”情也,抒发真真切切,发自内心。山之景和人之情融为一体。

四是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登山诗词如果单写山势山景,固然好,但总会觉得缺点什么。如果把登山的感受写出来,那就圆满了。此词的后半部分出彩,展示一条人生哲理,升华主题,增添了作品的分量。综上所述,姚传标先生的词让人耳目一新,可从中得以许多借鉴。


评  析:陈永生 浙江

  姚传标老师的词《鹧鸪天•秋登百山祖》,颇具广阔胸襟涵碧海,雄奇气概跃苍穹之特色。

上阙侧重写景,突出一个“秋”字。时间为秋天;地点百山,具有双关性,明里是写浙江庆元县的国家公园——百山祖,暗里可以引申为各地的高山峡谷;用清风、绮霞、锦云、岚雾、红日等意象写百山祖秋之景。同时,这些景色又融入了情感,景语和情语水乳交融。

下阕侧重议论、抒情,主要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一个“登”字。明里写登山,暗里写知难而进关常克,有志从来事竟成,即便遇到挫折,也要奋发踔厉,勇往前行;即便“疑无路”,也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之,这首词有鲜明的特色,给人以既大气磅礴又清心典雅之感;既是一幅秋色山水画,更是一首励志词。


评  析:楼晓峰 浙江

清风伴人,人伴清风,首句仅将语序调个头,便赋予常见意境以全新内涵;又因为此现象出现在首句,因此为全文节约了一句话。如果用“清风伴我”的话,语句主体明显是“清风”,为了延续行文,接下去势必要将景物过度到抒情主人,这起码要占用一个句子。用“我伴清风”则句子主体是抒情主人自己,因此次句便可直接用“欲将…”这样的句子来直抒胸臆。创新思维之意义由此可见。

上阙写景为主,下阕转写人的行踪和感慨,尤其是第三句,道出了作者此次登山的经验之谈,给人以亲历者的体验。 


评  析:吴旺进 浙江

这首词以“我伴清风上九巅,欲将秋色赋霞笺”开篇,尽显豪迈洒脱,“九巅”暗示山高,“秋色”与“霞笺”结合,营造出宏大而浪漫的画面。“云舒万壑风声瑟,日耀千峰雾气漫”,云舒、风瑟、日耀、雾漫,构成动态山水画卷,展现自然壮丽与神秘。

“穿棘径,越狂澜”体现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强调磨砺才能知艰难。“行将绝境非无路,待到峰回境更宽”则彰显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坚信绝境亦有出路,峰回路转后境界更宽。
用词精准生动,词中“伴”“上”“赋”“舒”“耀”“穿”“越”等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词人的行动和自然景象,使整首词充满了活力。
总之,此词以豪迈意境、坚韧情感和精湛艺术特色,借自然景色抒发人生感悟,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




蓦山溪·初秋乡村郊游(依龙谱)

禹丽娟 湖南


徜徉其内。未饮浑如醉。翠岭倚青霄,杂尘净、浮云飘曳。小儿驰逐,鸡鸭满房前,新院伟。风拂桂。卧犬安无吠。

难禁逸兴,裙摆萦葭苇。桥影小溪清,手撩浪、平添趣味。日斜天暮,霞照野游归,车渐动,心忽悴。空羡村居美。


评  析:崔杏花

蓦山溪,又名“上阳春”。此词为周邦彦(湖平春水)体。此调的显著特点是韵稀,要求语意连贯而流畅,故很难作好。因韵稀,且用仄声韵,声韵低沉,音节散缓,于宋词中甚有特色,作者甚众。此调适应之题材广泛,可用于抒情、写景、咏物、祝颂等。

此词写初秋乡村郊游之乐。以“徜徉”起笔,奠定了悠闲自在之情感基调。“未饮浑如醉”,没有喝酒就醉了,为什么呢?因为作者的好心情加上眼前的美景,让人沉醉。有了这般铺垫,则接下来的景物描写,“翠岭”“浮云”甚至“小儿”,甚至“鸡鸭”“卧犬”就来得极其自然了。

下片以“难禁逸兴”起,喜悦之情可见。“裙摆萦葭苇”,穿着漂亮的裙子来到了长满芦苇的水边,这是一幅很美的画卷。看“桥影小溪清”,忍不住“手撩浪”,浪是浪花。这又是另一幅画卷,生动而富有情趣。

“日斜天暮”尽兴而归。“心忽悴”,作者想要表明的应该是一种艳羡与不舍之情,只是这三个字稍显力不逮。“空羡”句稍平实。此词整体读来,意脉流畅,用语清新,情景交融,是一幅美丽的乡村郊游图。


评  析:罗建平

此词读来琅琅上口,养眼撩心,似被作者牵着在山水间优哉游哉乐哉。上阕写乡村景致之美,“翠岭”“青霄”、轻云、嬉戏的儿童、成群的鸡鸭、安卧的憨犬、掩映在桂花树下的新庭院,令人陶“醉”。

下阕言陶醉于此景之中游人的“逸兴”。作者只道其“裙摆萦葭苇”“手撩浪”,但却让人读到了其恣意山野间至“日斜天暮”的快乐。全篇娓娓道来,一气呵成,韵味悠长。


评  析:萧凤菊

禹丽娟老师《蓦山溪》这首词,语言清新明快,有序铺陈,写景抒情,创意明朗积极。

开篇就将读者引入一幅山水田园村居图,尽情享受那份宁静与悠然自得。“徜徉其内。未饮浑如醉。”仿佛传来歌声“美了美了美了,醉了醉了醉了”,轻松愉悦的节奏感舒心。

“翠岭倚青霄,杂尘净、浮云飘曳。”着意渲染乡村中的青山绿水,天高云淡的自然之美。“小儿驰逐,鸡鸭满房前,新院伟。”小孩追逐嬉闹,家禽和鸣,由景及人,由人带来的勃勃生机,静中有动,好个世外桃源仙境。这份和谐与安宁,连忠于职守的“卧犬安无吠。”他和主人一样,安闲地分享微风轻拂下的桂子芬芳。

上阕为描绘初秋乡村实景图,下阕则重在于“游”趣,触景生情。情与景的交融,物我相融,自是逸兴难禁,裙摆萦蒹葭,芦苇,手撩清溪浪花,趣味盎然。不觉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境界。

作者流连忘返,沉醉其中,依依不舍之情真切。结句“空羡村居美。”带有惆怅,反衬作者向往美丽的乡村生活,揭示主题,赞美乡村振兴的喜人成果,意境深远。


评  析:姜彬

读禹丽娟同志这首《蓦山溪·初秋乡村郊游》词之感悟:虽然上下片都有写景抒情,上片重在写景,移情入景,寓情于景。以“翠岭倚青霄”、 “鸡鸭满房前”等意象示之,“未饮浑如醉”五字将抒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下片情景交融,“桥影小溪清” “平添趣味”,便是触景生情;“日斜天暮”、“ 心忽悴”,点明时光流逝,天暮之时,心绪浮动,由表及里,空羡村居之美啊!这种移情于景,出神入化,富有性灵,饶有情趣之笔,令人耳目一新。


评  析:罗健

好一幅乡村秋游的白描手法的图画!似随作者款款同游,身临其境般看到了“翠岭”“青霄”“浮云”等自然景致,看到了“小儿驰逐”“鸡鸭满房前”“新院伟”等现代农村景象,感同身受似地体会到了作者在清澈小溪撩起浅浅波浪、任裙摆拂水的惬意悠闲和游玩结束告别村庄时的恋恋不舍。

是一首看似寻常却暗颂乡村振兴的立意高深的新时代田园词。整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脉络连贯,娓娓道来,不多雕饰却“雅”不胜收。




秋吟(通韵)

訾春英 河北


多日炎蒸暗柳神,立秋轻点鸟高吟。

清茶一盏窗前坐,云朵铺成片片鳞。


评  析:杨彩芹

整首诗以“多日炎蒸暗柳神”起句开篇,语言简洁干练。炎热高温持续存在,杨柳都暗淡无神。

在这热浪袭人之际,承句“立秋轻点鸟高吟”,鸟儿高歌,赋予画面一种动态感,增添了灵动与和谐。

转句“清茶一盏窗前坐”,淡淡茶香萦绕,一份沉醉、一份恬淡安然,便生出些许清风凉意。令人无限遐想,极目天空,结句便呼之而出“云朵铺成片片鳞”。

诗人以白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敏锐的观察力将立秋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以细腻的情感将整首诗的意境刻画得余韵绵长。

在诗人的笔下,不仅仅写立秋的景致,更是一种恬淡、适然的情怀舒展。当我们领略诗文美感的同时,也领略出诗人对自然、对生命中独有的那份感知与美好。


评  析:杨淑琴

一、立意:立意高远,心情淡然,炎凉变化何妨品茶观天。

二、构章造境:起承铺垫有序,衔接紧凑。转句巧妙,以景作结,传神!意象选取柳、鸟、秋、云、茶、鳞等,使视觉、听觉、感觉相交融。白云、暗柳相映成趣,色彩对比鲜明,通感修辞手法运用恰到好处。

点晴之笔:云朵铺成片片鳞,使远景与近景结合。云朵在天,茶入清流,加之秋天的云净、霞明,折射水中,宛若鲜艳的鳞光,造景即别致又真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词汇运用,多有出处,十分考究。如"轻点"就出自清代倪之煃的"啼鸟暗窥禅客定,飞花轻点白云窝"。与作者的气定神闲是何等相似,用典不留痕迹,手法高明,值得借鉴学习!


评  析:高志安

这首小诗体现了作者悠闲自得,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的心态。以景作结,结的自然超脱。我最喜“片片鳞”的比喻,只有在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的秋天,云在风的作用下才能出现片片鳞的景象。没有一定的生活积淀,没有善于抓捕细微特点的慧眼是做不到的,大赞。




初秋

陈岩(清馨百荷) 辽宁


三伏方翘老虎头,湖边景绣柳丝柔。

明明烈日炎如火,谁道天凉好个秋。


评  析:禹丽娟

直白浅显中隐有深意,试从以下两层意思解读。

第一层,从字面理解,好不容易三伏天过去了,“秋老虎”却来了,即便“湖边 景”“柳丝柔”也无济于事,于是作者发出了调皮一问“明明烈日炎如火,谁道天凉好个秋”,心直口快、可爱有趣中包含着些许无奈,作者对于初秋的到来或许本是顺其自然而欢迎的,但目前来的却是只“秋老虎”,于是作者“惊叹”了,对这样的初秋从观望到漠视甚至调侃跃然纸上,仿佛言秋不过如此也,其积极乐观、活泼开朗之面已略可见。

第二层,认识、了解作者的人都知道,诗的作者是一位对人生对事业对生活对家庭总是充满热爱与激情的人,任何时候都活力四射、阳光向上。那么再来品读此诗就不难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了。谁道天凉好个秋啊?明明秋来了依然“景绣”依然火热依然精力充沛、不一定都是“凉凉”啊!人生之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评  析:程瑞文

诗的首句“三伏方翘老虎头”,生动地描绘出三伏天的炎热依旧凶猛,如老虎般威风凛凛,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炎热的基调。

接着“湖边景绣柳丝柔”,将视角转向湖边,优美的景色和柔软的柳丝,为炎热的氛围增添了一抹柔和与宁静,形成一种反差,让人在炎热中感受到一丝清凉的希望。

后两句“明明烈日炎如火,谁道天凉好个秋!”通过对烈日的描写再次强调炎热,与人们对秋天凉爽的期待形成冲突,引发读者对初秋独特气候的思考。

“翘”字用得巧妙,将三伏天的炎热拟人化,赋予其一种张扬的姿态;“绣”字形容湖边景色,给人以美丽、精致之感;“炎如火”形象地表现出烈日的炽热。

整首诗韵律较为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这首诗以初秋为主题,通过对三伏天炎热与湖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初秋气候的独特感受。既展现了初秋依然炎热的现实,又流露出对秋天凉爽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复杂情感。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主题明确,是一首不错的诗作。


评  析: 孙福奎

陈岩老师的这首诗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引用(化用)俗语和古诗词名句。 首句的“秋老虎”引自俗语。民间有顺口溜:“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用来形容秋季还会炎热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

第二句的“柳丝柔”出自元代滕宾的‌《普天乐·柳丝柔》:“柳丝柔,莎茵细。” 
第三句的“烈日炎如火”在古代文学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如《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宋元时期、无名氏创作的一首七绝民歌,为施耐庵《水浒传》所引:“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第四句的“天凉好个秋”出自南宋辛弃疾所著的一首经典诗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陈岩老师凭借渊博的知识,在诗中精妙引用(化用)俗语和古诗词名句,使诗作语言鲜活灵动,增添了作品的艺术色彩和内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了感染力,有力地表达了主题:要保持好心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然界的现象和社会上的事物,正如初秋季节,虽然是凉爽的开始,但有时也会有“秋老虎”出现。 


 



吟秋

赵立吉 (墨涵) 河南


时序清风渐入凉,中秋已到念吾乡。

花阴碧落溪塘暮,夕照黄昏岸柳长。

老矣舒怀居汉苑,归兮欲醉别当阳。

悠哉窗下窥明月,许我民家幸福藏。


评  析:程瑞文

这首《吟秋》是一首思乡感怀之作。 诗的开篇以“时序清风渐入凉”描绘出秋天的凉意,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中秋已到念吾乡”直抒胸臆,点明了思乡的主题。

“花阴碧落溪塘暮,夕照黄昏岸柳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花影、溪塘、黄昏、岸柳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增添了诗的美感和意境。

“老矣舒怀居汉苑,归兮欲醉别当阳”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年老居于异地,心中却渴望回归故乡,这种情感真挚动人。

“悠哉窗下窥明月,许我民家幸福藏”则在思乡之情中注入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明月下的沉思,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在韵律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同时,诗人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花阴碧落溪塘暮,夕照黄昏岸柳长”“老矣舒怀居汉苑,归兮欲醉别当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这首诗以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评  析:邓国琴

首联“时序清风渐入凉,中秋已到念吾乡。”用触、心以及视觉意象群含蓄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也借中秋景抒发乡愁情怀。开篇站在高处,为下文作很好的开启之辞!起句属于特殊句式:因格律需要运用了古汉语不完全句式,省略了动词“变化”。还原全句:时序变化清风渐入凉。

颔联“花阴碧落溪塘漾,夕照黄昏岸柳长。”以视觉与感觉意象群,递进委婉交代事情发生具体的时间与地点:用动静结合之法,细描出中秋之夜生动可感的图画,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来表达情感。“夕照黄昏”,语义双关:明象,是实景;虚象,暗地抒发人生“夕阳红”之情。

颈联“老矣舒怀居汉苑,归兮欲醉别当阳。”递进用视、触、心与感觉意象群,虚实相生、融情入景并借景抒怀:将居住地之近景与家乡之远景,在时空转换中呈现并叠加;更是通过写乡愁,暗含对归隐生活的憧憬在其中。

尾联“双手合拢求明月,佑我千家幸福藏。”挽起全篇抒怀作结,实乃画龙点睛之笔,妙也!没有空喊口号,而用肢体语言写作者双手合拢,祈祷明月:佑中华人民幸福安宁!总之此律妙处多多!用语:典雅、含蓄又蕴藉;写景:用视、心、嗅、触与感觉等意象群去描绘中秋的画面,视觉高低有变化,时空远近在转换;构建美境:借中秋景抒怀,既赞美人生之秋景,又怀念家乡,更对明月许下美好祝愿。融入家国情怀来收尾,既拓展了内涵,又高妙地升华的全篇的立意!




〔双调·水仙子〕约在初秋

王小华 浙江


慧云邀我采初秋,碧水乘风带客游,院中菡萏清香诱。千山玉韵求,万枝含景灵修,梵音启,烦恼逐,(原来)此处(即)丹丘。

注:慧云一一云和慧云寺


评  析:董影娥

初看是首寻常的散曲作品,其实细读有味。作者拟题干脆,题目即主题。所谓约者,盖邀也,应邀人物已经在线。那么,何人所邀?暂压不表。这样的设题手法,确实会让人有更多想象的空间。有了主题就可布篇。

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是慧云邀我。起篇三个七字句流畅明丽且环环扣勾,紧凑自然。同时交代了人物、时间、场景。用词简洁、凝练、准确。“我”既赴约而来,当然场景由远及近。物像安排也如是。

从远景的碧水长风,到近景的眼前菡萏,物事不言,偏偏穿插了赴约的人。静心读曲,有一种画面跟进的感觉。很不错。

慧云寺,灵剎也,宝相庄严。佛陀度人,自得一份禅心。钟声阵阵梵音缈缈,在这样的场景里一切都被熏陶了。在这里,佛、就是作者心中的信仰。所见所闻俱在修行。有了这样的寄托,自然也就烦恼烟消了。尾结出彩,自然涌出作者心声。有“我心安处是吾乡”之妙。

通观整曲,主题设定,语句安排,上下衔接,尾句提升等都处理的比较好,是一件好作品。山妇妄解,不妥之处,勿怪。


评  析:程瑞文

开篇“慧云邀我采初秋,碧水乘风带客游”,营造出一种空灵、悠然的氛围。以慧云寺为约,初秋出游,给人一种宁静致远之感。“院中菡萏清香诱”,增添了一抹清新淡雅的色彩,荷花的清香仿佛能引领读者一同感受这初秋的美好。

“千山玉韵求,万枝含景灵修”,进一步展现出初秋时节大自然的美妙,山有玉韵,枝含景致,充满了诗意与灵动。

最后“梵音启,烦恼逐,此处即丹丘”,在梵音的衬托下,烦恼尽去,将此处比作仙境丹丘,使整首曲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用词精准生动。如“采初秋”的“采”字,赋予初秋一种可被感知、可被收获的形象;“带客游”的“带”字,将碧水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其引领游客的姿态;“清香诱”的“诱”字,突出了菡萏的吸引力。句式灵活多变。

整首曲以〔双调·水仙子〕的格律为基础,长短句结合,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巧用意象。曲中慧云寺、碧水、菡萏、千山、万枝、梵音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初秋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这首曲通过描写初秋与慧云寺之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一处宁静之地,感受初秋的气息,聆听梵音,摆脱烦恼,体现了作者对心灵慰藉的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珍惜当下、享受自然之美的积极人生态度。




立秋日登恒山

林暮雪 山西


一指灵光目聚寻,高峰切阔翠牵衿。

悬崖入暮无余客,峭壁迎凉不见禽。

瘦减残阳惟自抱,豪添落日与谁吟。

恒山苍昊何年月,未品尘缘秋忽临。


评  析:程瑞文

      首联“一指灵光目聚寻,高峰切阔翠牵衿”,以一种神秘而富有诗意的笔触开篇,“一指灵光”给人以空灵之感,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想象。诗人目光聚焦于恒山,高峰辽阔,翠绿的景色仿佛牵引着人的衣襟,让人感受到恒山的壮美与生机。

      颔联“悬崖入暮无余客,峭壁迎凉不见禽”,描绘了恒山在日暮时分的宁静与空旷。悬崖峭壁之上,没有了游客的身影,也不见飞鸟,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恒山的高远与险峻。

      颈联“瘦减残阳惟自抱,豪添落日与谁吟”,将残阳拟人化,“瘦减”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夕阳西下时的景象,诗人独自怀抱残阳,感慨万千。“豪添落日”则展现出一种豪迈之情,然而却无人与之共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惆怅。

      尾联“恒山苍昊何年月,未品尘缘秋忽临”,诗人仰望恒山与苍天,思索恒山的岁月沧桑,在感慨恒山的古老与神秘之时,又突然意识到秋天已然来临,而自己还未细细品味尘世的缘分,给人一种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的感慨。

      “切阔”一词形象地描绘出高峰的辽阔;“牵衿”将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瘦减”“豪添”等词的运用,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如“悬崖”对“峭壁”,“入暮”对“迎凉”,“无余客”对“不见禽”,“瘦减残阳”对“豪添落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通过描写立秋日登恒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恒山的赞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恒山的壮美景色中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生的渺小,同时也在秋天的悄然来临中体会到了时光的匆匆和生命的短暂。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敬畏之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初秋感怀

郑国正 浙江


伏暑炎炎度入秋,江南火伞几时收。

他乡暮雨生凉意,此日惊鸿别更愁。

寒露西风经楚越,霜林秀色满神州。

山河旖旎皆图画,畅爽天高到处游。


评  析:陈利雄

郑国正先生的《初秋感怀》一诗,生动地描绘了从酷暑过渡到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细腻画面。全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渐凉的江南秋色之中。

首联“伏暑炎炎度入秋,江南火伞几时收”,以“伏暑”与“入秋”相对,表达了作者对炎炎夏日的告别之情,同时用“江南火伞”这一形象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江南夏日酷暑难耐的景象,并引出对凉爽秋天早日到来的期盼。

颔联“他乡暮雨生凉意,此日惊鸿别更愁”,笔触一转,从自然界的凉爽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他乡的暮雨带来了丝丝凉意,却也勾起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惊鸿一瞥,或许是遇见了故人又匆匆别离,让这份凉意中更添了几分怅惘愁绪。

颈联“寒露西风经楚越,霜林秀色满神州”,进一步描绘了初秋时节的自然风光。寒露降临,秋风渐起,吹过楚越之地,带来了秋天的讯息。霜林渐染,枫杉如血,五彩斑斓,一片秀色。铺满整个神州大地,展现了秋天独有的壮丽景色。

尾联“山河旖旎皆图画,畅爽天高到处游”,诗人将眼前的山河美景比作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天高云淡,空气清新,正是畅游的好时节,诗人借此抒发了内心的畅快与自在。整首诗以初秋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既有对凉爽秋天的期盼与赞美,也有对离愁别绪的感慨与抒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秋思

徐淑青 浙江


雨打芭蕉丝断续,云遮雁阵羽声多。

知君舟楫已千里,一缕冰心逐逝波。


评  析:程瑞文

首句“雨打芭蕉丝断续”,描绘了一幅秋雨淅沥,打在芭蕉叶上的画面。雨的断断续续,正如诗人的情思一般,细腻而缠绵。芭蕉常被赋予忧愁、思念的意象,此句奠定了全诗忧伤的基调。

“云遮雁阵羽声多”,天空中雁阵被云遮挡,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雁在古诗词中往往象征着离别、思念,云遮雁阵更增添了一种迷茫和寂寥之感。羽声多,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深。

“知君舟楫已千里”,诗人知道心中思念的人已乘船远去千里之外。这句诗直接表达了思念之情,舟楫的远去象征着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绵长。

“一缕冰心逐逝波”,诗人将自己的一片冰心寄托于流逝的水波中,随着思念之人远去。“冰心”一词既表现了诗人纯洁的情感,又暗示了她的坚定和执着。逐逝波则形象地描绘了思念之情如同水波一般,绵绵不绝。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雨、芭蕉、云、雁阵、舟楫、逝波等多个意象,这些意象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了浓郁的秋思氛围。每个意象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如芭蕉的忧愁、雁阵的离别、舟楫的远行、逝波的流逝等,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雨打芭蕉”“云遮雁阵”,又有动态的表现,如“羽声多”“逐逝波”。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虚实相生:“知君舟楫已千里”是实写,诗人知道思念之人已远去千里。而“一缕冰心逐逝波”则是虚写,将情感寄托于无形的冰心和逝波之上。

虚实相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思念之人的牵挂,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秋思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思念、忧伤、寂寞等复杂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同时,诗中的“冰心”也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或友情的坚定和执着,即使距离遥远,思念也不会改变。

徐淑青的这首《秋思》以其优美的意境、巧妙的艺术手法和真挚的情感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鹧鸪天.初秋夜游江堤

施探薇 浙江


夹竹桃间拂柳枝,歌声频传栈桥西。清江波涌千帆遠,落日霞飞双鸟依。

萤火闪、晚风吹。霓虹璀璨逗星迷。秋风秋影携秋月,漫步长堤蕴小诗。


评  析:吴 鹏

《鹧鸪天》词牌,古代一般用来抒发悲伤,郁闷,沉痛的心情,鹧鸪声声,犹如杜鹃啼血……也可通过词牌中的物象和景色来表达人的感情,从而达到传递作者情怀的目的。

这阕词题目就也明确告知读者,初秋夜游江堤。释门慧开禅师留下千古名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作者上阕通过遥想春天景色。如:竹,桃花,柳枝,突出了春华,如此美景惹得游人如痴如醉,歌声都传到栈桥西。虚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清江波涌千帆过,落日霞飞双鸟依。这两句不光对仗工整,应该是此词点晴之作,直接与主题相呼应。

下阙:萤火闪,晚风吹。霓虹璀璨逗星迷。更是用词人亲身感受美景,来表达那种愉悦之情,霓虹璀璨逗星迷,通过拟人化手法,星星都迷上了霓虹璀璨,何况是身在大好社会环境中人们呢?最后两句,词人借鉴刘禹锡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虽然是初秋夜游江堤,看到的却不是秋风萧瑟,而是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岂不令词人高歌一曲,以显对美好生活讴歌与赞美。




【双调·水仙子】闻七月初四立秋

董影娥 浙江


甫翻台历报来秋,说是秋来热未收。高温坚挺还依旧。(万里)蓝天一火球,(直晒得)草蔫田裂禾羞。(冷不丁)鸣蝉噪,(愈发他)农友愁,(抗旱难)水断河沟。


评  析:程瑞文

      这首散曲以立秋为切入点,围绕“说是秋来热未收”展开,真实地反映了时节变化与实际气候状况的反差。

      通过“甫翻台历报来秋”这句,自然地引出主题,让读者迅速进入情境。对炎热天气的描写具体而生动,如“(万里)蓝天一火球,(直晒得)草蔫田裂禾羞”,形象地展现了高温的强烈程度,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通过“草蔫田裂禾羞”,传达出干旱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农民面对旱灾的忧虑。“(冷不丁)鸣蝉噪,(愈发他)农友愁,(抗旱难)水断河沟”,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更深入地刻画了农民的愁绪。鸣蝉的聒噪进一步衬托出人们内心的烦躁和无奈,而水断河沟则突出了抗旱的艰难,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曲中运用了蓝天、火球、草、田、禾、鸣蝉、河沟等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幅炎热干旱的立秋景象,增强了作品的画面感。全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感受和主题,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作为一首散曲,在韵律上较为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首散曲以立秋为背景,通过对炎热天气和干旱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农民的忧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越调·小桃红〕立秋(通韵)

张轶丁河南


暑伏渐退早秋交,(热风)冷雨争时闹。冠壮梧桐晚风茂,苦蝉娇,南归大雁谋征道。五粮百果,丰收在望,(迎来)大地滚秋潮。


评  析:程瑞文

      这首〔越调·小桃红〕《立秋》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成功营造出立秋时节的氛围。暑伏渐退、冷雨争闹、梧桐晚风茂、南归大雁等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季节的交替变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立秋带来的丝丝凉意和大自然的动态之美。

      意象选取“梧桐”“苦蝉”“大雁”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同时暗示着秋天的深沉与稳重。作品最后以“五粮百果,丰收在望,大地滚秋潮”收束,紧扣立秋主题,展现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丰收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喜悦,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散曲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意象丰富,主题鲜明,是一首不错的立秋之作。




秋光

徐玉梅 浙江


窥人月影上窗台,悴叶横枝叩梦来。

却有寒蛩吟不止,斜依素枕漫疑猜。


评  析:程瑞文

      这首诗《秋光》意境清幽,情感细腻。 “窥人月影上窗台”,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月影悄然爬上窗台,仿佛在窥探着室内的人,给人以静谧之感。

      “悴叶横枝叩梦来”,憔悴的树叶和横生的树枝仿佛在叩击着人的梦境,将秋天的萧瑟与梦境相连,增添了一份迷离的意境。“月影”月亮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思念、孤独等情感。这里的月影不仅营造了氛围,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悴叶横枝”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树叶凋零、树枝横斜的景象,突出了秋天的萧瑟之感。“寒蛩”寒蛩即秋天的蟋蟀,其鸣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进一步烘托了秋夜的宁静和凄凉。

      “却有寒蛩吟不止”,在萧瑟的秋景中,寒蛩的吟唱不止,既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思绪无法停止。

  “斜依素枕漫疑猜”,诗人斜倚在素色的枕头上,心中充满了疑惑和猜测。这种情感状态可能是对秋天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或者是对某种未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选取,成功地营造出了秋夜的宁静与凄凉,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旅居立秋日有记

毛星兰 浙江


滇东秋露近,早晚气清凉。

漫尔观湖色,忘机品酒香。

山歌欢不尽,踏舞兴尤张。

无定浮云意,他乡望故乡。


评  析:程瑞文

      这首《旅居立秋日有记》情感真挚,意境丰富。 “滇东秋露近,早晚气清凉”,描绘出滇东地区秋天的气候特点,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漫尔观湖色,忘机品酒香。山歌欢不尽,踏舞兴尤张”,这几句展现了游子在他乡的悠闲生活场景,湖光山色、美酒山歌、踏舞欢歌,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欢快的氛围,与首句的清凉宁静形成对比,也暗示了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无定浮云意,他乡望故乡”,以浮云无定比喻游子的漂泊,在他乡遥望故乡,营造出一种惆怅、思念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前四句中,游子在滇东享受着秋天的美景和欢乐的生活,看似悠闲自在,但这种欢乐可能只是表面的,掩盖着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后两句中,“无定浮云意”表达了游子漂泊不定的命运和无奈,“他乡望故乡”则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诗中通过清凉的秋气与热闹的欢乐场景的对比,以及游子在他乡的欢乐与对故乡的思念的对比,突出了游子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的复杂。以浮云比喻游子,形象地表现了游子的漂泊无定,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首诗通过对滇东秋景和游子生活的描写,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艺术手法巧妙,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夜赏荷塘

金冠军  浙江


带星夜静夹凉风,绰约荷塘虚幻中。

蛙叫声声催两耳,莲肥朵朵挺孤蓬。

依稀月淡摇光影,仿佛山深着色蒙。

如此清游行看后,但能消暑慰初衷。


评  析:程瑞文

      这首《夜赏荷塘》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带星夜静夹凉风,绰约荷塘虚幻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星光闪烁,凉风习习,荷塘在夜色中显得绰约多姿,如在虚幻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幽、神秘的氛围。

      “蛙叫声声催两耳,莲肥朵朵挺孤蓬”,蛙声阵阵,打破了夜的寂静,而肥美的莲花挺立在孤蓬之上,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依稀月淡摇光影,仿佛山深着色蒙”,月色淡淡,光影摇曳,仿佛深山之中,色彩朦胧。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夜赏荷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喧嚣的尘世中,这样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让人心灵得到慰藉。“如此清游行看后,但能消暑慰初衷”,表明这次清游不仅能消暑,还能慰藉诗人的初衷。这里的初衷可以理解为对宁静、美好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诗中既有夜的宁静、荷塘的静态之美,又有蛙声、光影摇曳等动态之美,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诗人不仅描写了看到的荷塘景色,还听到了蛙叫声,视听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绰约荷塘虚幻中”“仿佛山深着色蒙”等句子,营造出一种虚幻、朦胧的意境,虚实相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夜赏荷塘的美妙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
华东卷



1、李传芬


秋游南京玄武湖

潘承勇


鸟鸣秋影水流东,十里荷香一笛风。

千顷陇田迎晓日,五洲天宇待霜鸿。

左衔墉壑临川笔,右枕钟山太白盅。

漫步岸堤回眼望,后湖似火带霞虹。


赏  析:李传芬

      潘承勇老师的作品七律《秋游南京玄武湖》,把一幅玄武湖秋日美丽画卷和历史长河的经典描述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

      首联起句鸟鸣秋影取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意,借鸟鸣,言秋天来临。第二句”十里荷香一笛风”,亦取自杜牧另一名句“落日楼台一笛风”,意晚风中传来悠扬的笛声,以歌咏玄武湖上的秋景。

      颔联上句实写眼前景色,“千顷陇田迎晓日”,表现了玄武湖今日湖田兴盛之景观。下句则从潋滟的湖水拓展视野,似乎五洲天宇也在秋天里等待着霜鸿的到来。颈联进一步虚写展开联想,用一左一右对仗句,表现了历史上文人墨客在玄武湖留下的诸多踪迹。既有王安石任江宁知府时,曾有对玄武湖改作良田的计划和尝试;特别是李白更在金陵生活多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尾联再回到现实,把游览玄武湖的感受用"后湖似火带霞虹"壮美景色和心潮澎湃的激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出来。

  潘承勇老师作品诗句精妙,对仗工整,用典准确,大气磅礴。充分体现了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难得佳作。



2.王来宾


山居

侯庆水


明月清风天赠予,柴门茅舍乐幽居。

星垂西岭勤斟酒,日上东窗懒看书。

有手便拿无主菜,无心偏钓有情鱼。

红尘飘落青山外,坐望闲云绕九如。


赏  析:王来宾

      自古以来写山居题材的诗很多,尤以王维之作最盛名。侯庆水先生体得其五律之精道,融己七律之中,可谓上乘之作。

      本篇以“明月清风”启句,勾画出山间清宁之大象,转而下句以“ 柴门茅舍 ”小处着笔,为全律奠定了基础。这些,在腹联中尽得展现,因篇幅所限,恕不细评。

      本律的另一妙处是尾联,它紧扣主题,与首联相应,做了很好的合拍。 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重字是一大忌,而侯庆水先生却在颈联故意用了重字“有”和“无”,为诗意增加了特有效果。




3、李传芬


秋前咏叹

封学美


为消暑气别无求,浪费诗笺拙句留。

空有童心还未老,苍苍白发早成秋。


赏  析:李传芬

      封学美老师的这首七绝《秋前咏叹》,用朴素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童心未泯,桑榆非晚的坚持用诗心、诗意书写人生的思想内涵。

      秋前,虽然作者用浪漫的童心赋诗消磨炎热难耐的末伏天,但,时光易逝,苍苍白发早已成秋。在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发出了人生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下都要只争朝夕,从中揭示了诗人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高雅情怀。

      这就是封学美老师诗的启迪所在,纯真所在,高情所在。此诗语句精彩,起承转合严谨,富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哲理深刻,不愧为是一首好诗。




4.徐泮珍


秋前咏叹

封学美


为消暑气别无求,浪费诗笺拙句留。

空有童心还未老,苍苍白发早成秋。


赏  析:徐泮珍

      有一种闲适叫读书养心,有一种充实叫写诗消暑。封老师这首《秋前咏叹》,运用了“写景+抒情”的创作手法,前两句是造景写实,后两句抒情感慨。

      从起承两句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秋前暑气未消,炎热难耐,按常理来说,多数人也就手摇芭蕉扇,喝喝茶,拉拉瓜,追追剧,但作者并非如此,却悠闲自得的撰写诗句来打发时光,充实生活,这是何等的逍遥、淡定!

      转结句“空有童心还未老,苍苍白发早成秋”则是作者由秋天的到来而引发的抒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安得常少年?是的,现实是无情的,人生是短暂的,转眼间,林花谢了春红,匆匆,太匆匆。四季更替,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尽管童心未泯,却也早已满头霜发,正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无奈,无奈呀!但无奈之下,怎样把有限的人生活出宽度来呢?写诗、书法、作画,这便是作者与常人的最大区别。

      人生易老,老又何妨?尽管流年太瘦、指缝太宽,但我们也不能无所事事空悲叹,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奋起扬鞭,老当益壮,发挥余热,于是就有了作者那漂亮的转结句。可见,作者是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与流年抗争的有为志士!为封老师佳作点赞! 



5.和志红


西江月•秋序

黄希庆


秋雨凄凄洒落,西风隐隐吹凉。透青梧叶点星黄。叠岭枫翻红浪。

泛赤浮萍入梦,摇寒衰柳添装。牛羊急切啃斜阳。庄蝶重归烟帐。


赏  析:和志红

      以节序入词,自然要了解时令特色,此词即是。首拍开门见山:“秋雨凄凄洒落,西风隐隐吹凉。”描绘了一幅秋天特有的景象,充满了诗意和淡淡的忧伤。“凄凄”二字,形容了秋雨落下的声音和氛围,既有雨声淅沥的细腻,又带有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给人一种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

      “透青梧叶点星黄,叠岭枫翻红浪”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美丽景象,融合了多个物象和表达手法的描述。其中“点”字形象地描绘了黄色在青绿色梧桐叶上的神魅之功力。“透”字在这里给人一种清新、通透的视觉体验。“枫翻红浪”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将枫叶的红色与翻涌的波浪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枫叶在秋风中摇曳的风姿,如同红色的波浪在山谷间翻滚。这个比喻不仅展现了枫叶的美丽,还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生命力。

      词的上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美丽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之中。

      词的下阙前两句中,“泛赤浮萍”和“摇寒衰柳”是两个具体的自然元素,通过“入梦”和“添装”两个动词,赋予了词作拟人化的特征和作者情感的融入,从而构建了一种梦幻般的场景。

       “牛羊急切啃斜阳,庄蝶重归烟帐。”“急切”二字传递着秋日将尽的信息,暗示着四序的更迭。如“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就描绘了类似的场景。庄蝶重归烟帐:这句诗借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但“重归烟帐”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表述。则意味着从虚幻回到现实。此作结构严谨,语句清奇,意境优美,对仗工整,化典无痕,不失为一阕韵味浓郁的好词。学习, 力赞!



6.李九香


立秋

牛骍


碧水芙蓉立,西风吹渡头。

新凉微拂面,残暑满侵楼。

乍觉青梧落,还催赤雁游。

忽来山外雨,万物已知秋。


赏  析:李九香

      读罢牛骍老师的这首五律,仿佛一幅秋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也随着诗的意境,登高远望,秋的壮阔一览无余。 从这首诗中,领略到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他以匠心独运的笔触,将秋融入诗行之中。入情、入境、入神。

      首句:“碧水芙蓉立,西风吹渡头。”夏秋之交,荷花还未凋谢,依然屹立在碧水中,为初秋增添一抹色彩。“西风吹渡头。”西风是秋的标志。“隔窗鸣叶是西风”“今朝立新秋,庭树西风来。”古代诗人写立秋,都有“西风”来,所以,首联就让我们进入秋的境地。

      颌联:“新凉微拂面,残暑满侵楼。”作者先从感官上描写秋的特色。“新凉”用的好,初秋,秋雨带来了丝丝凉意,与夏季的酷暑形成巨大的反差。宋代的诗人黄升曾写道“一枕新凉宜客梦”,作者化典而用,“微拂面”较之“宜客梦”更直观。接着,作者又写到“残暑”,“残暑不妨欺枕簟,”虽然有了“新凉”,但“残暑”仍未退去。诗人以写真的笔墨挥洒自如,让我们感觉到一个真实的初秋。

      颈联:“乍觉青梧落,还催赤雁游。”作者在颈联了提到了两个物象,“梧桐”和“大雁”,这也是秋的重要标志。“梧桐”,在南唐诗人李煜的笔下,成为了寂寞的代名词,深秋时节望着那满地飘落的梧桐叶,心中也充满了惆怅的情感,所以梧桐也象征着寂寞难耐无人体会的孤独感,正是“潇潇梧叶送寒声”,作者的“青梧落”与李煜的诗句,有着同工异曲之美。“大雁”通常结伴迁徙, 春天回归,秋天南飞,“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作者抓住了这一特征,将秋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

      尾联:“忽来山外雨,万物已知秋。”读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句有名的诗句“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作者将这些名句,信手拈来,巧做打扮,作为结尾,恰到好处。

      浅析此诗的艺术特色:

      一、这首五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句句写秋,各具特色;

      二、用典无痕,寓意深刻。作者有深厚的文学基础,尤其是对古诗的把握,很是到位。从每句诗中,都能找到古代诗人的影子,而且运用的不漏声色。

      三、对仗工稳,中间对联,注意词的变化,名次、动词交替使用,使得全诗具有灵动性,毫不呆板。四、用字精准,尤其是动词的运用,例如:“觉”“催”“立”“吹”等,这些动词的运用,让“秋”成为立体的画面。

      总之,牛老师的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值得一读,不愧是优秀作品。我才疏学浅,挖掘不到位,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7.刘汉泽


田园新秋

张玉欣


微黄染稻入新秋,望里田园醉眼眸。

紫发垂腰包谷傲,绿衣遮首地瓜羞。

途穷未惧蝉鸣树,家陋无忧鹊掠楼。

渐老莲蓬心向远,金风万里载诗舟。


赏  析:刘汉泽

      读张玉欣老师的这首《田园新秋》,令人眼前一亮。一幅有声有色有情怀的初秋田园写意画,徐徐铺展在面前。今夏遭遇暑热加长版,立秋多日也未见消停。近日一场大雨把酷暑涤荡殆尽,晴朗的新秋姗姗来临。再读这首诗正与天象合一,一股清秋凉爽之气迎面而来,令人心情无比舒畅,好像陡然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虽说是新秋,实则入秋已二十余天。放眼田园,“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激动之情油然而生,让人不但“醉眼眸”,更醉在心底。一个“醉”字,使整个诗章的底蕴和品味得到了升华。“醉”字实乃本作品的诗眼无疑。请看稻谷微黄乍染,玉米长发及腰,地瓜也“神龙见首不见尾”地绿色葳蕤。如此场面,谁能不醉?抬眼望去,树上的蝉虽知生命已近尾声,但仍然在高歌着这个美丽的新秋。当然鹊鸟也会逐渐栖息在树上或楼顶,呼喊出秋天的挽歌。所有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出现又慢慢消逝。但莲蓬即便飘落水中,也有一颗不老的心,像乌篷船一样随着秋风漂向远方。

      另外,这首作品题目中包含“田园”二字,也反映了作者有一颗关注“三农”的心,或者说是有类似古人的“悯农”情结。初秋的风光美景比比皆是,而作者偏偏站立田园一方,随着庄稼的波浪起伏而心潮澎湃。写的是新秋盼的是金秋。我认为仅凭这一点,这首诗就胜过无数所谓的“悲秋”、“伤秋”等一干作品。

峰 



中国红馆



研学中心


导师团:田成明 张晓飞 郭军民 王 伟 张学祥 董本鹏 王寿山

主编:张晓飞

常务副主编:郭军民 潘二焕

副主编:杨玉巧 连中秋 吕 婧 李玥纱 杨冬梅

本期

收稿:杨玉巧

制作:杨冬梅

终审:张晓飞



中国红馆总编委会

研学中心专家团
田成明 张晓飞 郭军民 王 伟 张学祥 董本鹏 王寿山

外宣部长

陈业秀 虞通达  王 勤 李洪伟 卢忠霞  

胡庆胜 吴国荣 严行慈 冯锦娜


顾问

包  岩 胡  宁


总编

吴艳芳


常务执行总编

张晓飞 吴  戌


执行总编

彭凤霞 陈小青  余 新  任云霞 林建华 田成明 吴秋蓉 姚成华 高存广 孙春艳


副总编

王荣炳 朱宪华 封学美 潘承勇 卓荣谦 

 林武剑 张淑艳 万尚珍 牛培瑛 刘忠芳

张相奎 陈  琳 庞艳荣 庄兰香 高淑珍

 李传芬 宿秀珍 连中秋 陈 岩


主编

李草儿 谢洪英 马艳红 王春香 李振唐 乐木海 李同军 潘荣征 吕   勇 杨玉巧 林路遥 周祥凤 于若兰 张军霞 吕  婧 杨金强 曾   茜 赵红宇


副主编

赵学艺 张小红 袁海英 张利梅 曹富民

王宜玲 詹丽辉 张东升 周桂萍 张  磊

浦生红 何启珍 穆维华 杨彩芹 庄  辉

方移军 叶芹芹 和志红 杨冬梅 孟晓兰

张海萍 蔡间儿龙  英 朱爱君 姚传标

林暮雪 程瑞文


总制作

吴东迪 李玥纱



欢迎点击公众号名片







No

01


个人诗集卷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李荣聪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白亚梅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谢洪英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李明翔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关世申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吕立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贾仲敏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张相奎作品选--我为家乡写首诗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项琳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许小群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刘蕴之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博核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郭叙峰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曾茜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张桂琴 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王荣炳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张相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古韵卷张小红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吴秋蓉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王文举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张克复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崔振爽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萧凤菊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张梅琴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王婉丽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王荣炳作品选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卓荣谦古韵10首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胡宁古风《天涯歌女》

胡宁(多多)京中闲吟古风歌行体之三

胡宁(多多)京中闲吟七言律诗之四

胡宁(多多)京中闲吟七言律诗之三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张小红诗词12首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王小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肖翠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王荣炳七律一组--春之韵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古韵卷赵传法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廖江作品选--中国航天系列特辑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王明侠癸卯词选“一年踪迹一年心”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尚德宏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赵梅红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吕述尧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曾茜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古韵卷张中山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赵学艺作品选

【中国红馆】曾茜英译红馆诗词12首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陈岩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臧永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赵立吉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高存广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宿秀珍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马秀艳(燕子)绝句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虞通达作品选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庄兰香诗词10首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红馆诗词10首(二)

林巧儿英译||红馆诗词10首(一)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吴艳芳诗词10首

【中国红馆】余新选译推优作品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红馆诗词10首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红馆诗词10首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丨红馆诗词10首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刘启燕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赵元珍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林巧儿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杨玉巧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杨秀兰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李洪恩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常虹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谢洪英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张维刚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汪玉祥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郝铁柱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牛培瑛作品选

【红馆诗词 】林巧儿英译 || 卓荣谦诗词10首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耿建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高天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颜景泉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郭天林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潘乾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蒙建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马明德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蒿峰宁阳纪游二十首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史济民咏茶七律十九首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郭秀生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张相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叶芹芹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何素芳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王荣炳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古韵卷李金萍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封学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潘承勇作品选

【中国红馆研学中心导师文论】董本鹏《理语、理趣与理障》

【中国红馆研学中心导师文论】郭军民《论散曲创作的想象力》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高淑珍诗词、联语小辑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红沙果卷曹富民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朱宪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余新汉译英诗20首

【中国红馆研学中心导师】郭军民作品选

【中国红馆研学中心导师】董本鹏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王丽萍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倪进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姚存棠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赵国林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姚成华个人专辑--二十四节气劝学诗(五绝连篇)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香林卷张伦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香林卷 陈业秀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胡志邦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周兵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颁花卷彭凤霞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王春香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巫绍中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颁花卷吴文燕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华东卷林建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种竹卷高艳梅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抱玉亭刘文合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郑祝云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王广义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穆维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盛薇含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杨彩芹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穆维华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东方卷刘忠芳作品选

【中国红馆驻馆诗人】抱玉亭董雪琼作品选

【中国红馆】抱玉亭朱梅香作品选

【中国红馆】抱玉亭庞岳旭作品选




手指滑动可阅读往期





No

02


研学中心卷


【中国红馆】推优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第三十季《绿意方浓》推优作品——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上辑)

【中国红馆】第三十季《绿意方浓》推优作品——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上辑)

【中国红馆】推优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第二十九季《灿如夏花》推优作品——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上)

【中国红馆】第二十九季《灿如夏花》推优作品——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下)

【中国红馆】推优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第二十八季《最美四月天》推优作品——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二十八季《最美四月天》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二十七季《甲辰新春第一诗》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二十七季《甲辰新春第一诗》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新春合集

【中国红馆】第二十六季《龙腾盛世贺新年》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研学中心推优综述及评奖专辑(一)

【中国红馆】第二十五季《中国红馆成立两周年庆典》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二十四季《冬之华》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二十四季《冬之华》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二十三季《秋之歌》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二十三季《秋之歌》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二十二季《海之声》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二十二季《海之声》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二十一季《雨之曲》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二十一季《雨之曲》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二十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二十季《夏之韵》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十九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十九季《端阳拾韵》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十八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十八季推优作品专辑

【中国红馆】第十七季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十六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总第十六季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15季《迎春》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辞赋第一辑(2)

【中国红馆】辞赋第一辑(1)

【红馆诗词】第14季《我在中国红馆》推优专辑

【红馆诗词】第13季《约在金秋》推优专辑

【红馆诗词】第12季《秋思》推优专辑

【红馆诗词】第11季《雨荷》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第十四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十三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十二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十一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第十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中国红馆】古风歌行卷第三辑

【中国红馆】古风歌行卷第二辑

【中国红馆】总第十六季推优专辑

【中国红馆】古风歌行卷第一辑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红馆诗词24首

【中国红馆】林巧儿英译红馆诗词48首

【中国红馆】推优作品诗译专刊第二辑

中国红馆总编委会召开第二次视频会议



手指滑动可阅读往期





No

03


主题诗词卷

【中国红馆】辞赋第三辑(一)--抱玉、雅荷、华东、香林、星月、东方卷合刊

【中国红馆】古风歌行体总第六期(一)抱玉、雅荷、华东、香林、星月、红沙果、东方卷合刊

【中国红馆】壮心刊第四辑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十一辑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十辑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九辑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雅荷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曙光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星月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广西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西南阁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七月流火》总第三十一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西南阁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星月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雅荷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广西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曙光卷《端午节、父亲节诗词联咏》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绿意方浓》总第三十季

【中国红馆】壮心刊第三辑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八辑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七辑

【中国红馆】古韵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灿如夏花 》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星月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西南阁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雅荷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广西卷《灿如夏花》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曙光卷《母亲节诗词联咏》总第二十九季

【中国红馆】壮心刊第二辑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六辑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五辑

【中国红馆】海外、港澳台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雅韵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星月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最美四月天--鹧鸪天·大美家乡》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西南阁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广西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曙光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最美四月天》总第二十八季

【中国红馆】壮心刊第一辑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三辑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广西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星月、雅韵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三燕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西南阁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曙光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甲辰新春第一诗》总第二十七季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二期

【中国红馆】新锐卷第一期

中国红馆编委会举行第三次视频工作会议

【中国红馆】长江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星月、雅韵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模板

【中国红馆】西南阁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联”跃龙门--九卷合刊

【中国红馆】抱玉卷“联”跃龙门

【中国红馆】华东卷“联”跃龙门

【中国红馆】古韵卷“联”跃龙门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海外、港澳台卷《龙腾盛世贺新年》总第二十六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中国红馆成立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中国红馆成立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中国红馆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中国红馆成立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中国红馆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中国红馆成立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中国红馆成立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星月、雅韵卷《中国红馆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中国红馆成立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中国红馆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中国红馆两周年庆典》总第二十五季

【中国红馆】古风歌行体总第五期(一)香林、抱玉卷

【中国红馆】古风歌行体总第五期(二)东方、华东、颁花、星月、雅韵卷

【中国红馆】古风歌行总第五期(三)古韵、凌烟阁、红沙果、博雅卷

【中国红馆】古韵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星月、雅韵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冬之华》总第二十四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星月、雅韵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海外、港澳台卷《秋之歌》总第二十三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

【中国红馆】古韵、凌烟阁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海之声》总第二十二季作品

【中国红馆】海外、港澳台卷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星月、雅韵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博雅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 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雨之曲》总第二十一 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长江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雅韵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夏之韵》总第二十季

【中国红馆】百首古风歌行体唱响“夏之韵”总第四期(一)华东卷

【中国红馆】百首古风歌行体唱响“夏之韵”总第四期(二)东方卷

【中国红馆】百首古风歌行体唱响“夏之韵”总第四期(三)抱玉卷

【中国红馆】百首古风歌行体唱响“夏之韵”总第四期(四)

【中国红馆】百首古风歌行体唱响“夏之韵”总第四期(五)

【中国红馆】辞赋第二期(一)

【中国红馆】辞赋第二期(二)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凌烟阁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星月、雅韵卷《端阳拾韵》总第十九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初夏诗选》

【中国红馆】长江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红馆诗词】凌烟阁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辽宁博雅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星月、雅韵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红馆诗词】华东卷《采春》总第十八季

【中国红馆】香林、种竹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红馆诗词】红沙果卷、凌烟阁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红馆诗词】古韵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咏春》总第十七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红馆诗词】红沙果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红馆诗词】抱玉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中国红馆】东方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二月》总第十六季

【中国红馆】千联开春(一)

【中国红馆】千联开春(二)

【中国红馆】香林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抱玉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颁花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种竹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古韵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华东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长江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东方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红沙果卷《迎春》总第十五季

【红馆诗词】海外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华东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红沙果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东方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香林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颁花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种竹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古韵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长江诗词卷《我在中国红馆》总第十四季

【红馆诗词】红沙果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红馆诗词】长江诗词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红馆诗词】东方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红馆诗词】华东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红馆诗词】古韵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红馆诗词】种竹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中国红馆】抱玉亭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红馆诗词】颁花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红馆诗词】香林卷《约在秋季》总第十三季

【红馆诗词】红沙果卷第十二季《秋思》

【红馆诗词】香林卷《秋思》总第十二季

【红馆诗词】抱玉卷《秋思》总第十二季

【红馆诗词】华东卷《秋思》总第十二季

【红馆诗词】东方卷《秋思》总第十二季

【红馆诗词】古韵卷《秋思》总第十二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秋思》总第十二季

【红馆诗词】种竹卷《秋思》总第十二季

【红馆诗词】长江卷《秋思》总第十二季

【红馆诗词】长江卷《雨荷》总第十一季

【中国红馆】东方诗词卷《雨荷》总第十一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雨荷》总第十一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诗韵卷《雨荷》总第十一季

【红馆诗词】海外卷《雨荷》总第十一季

【红馆诗词】古韵卷《雨荷》总第十一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雨荷》总第十一季

【红馆诗词】抱玉卷《雨荷》第十一季

【红馆诗词】颁花卷《雨荷》总第十一季

【红馆诗词】香林卷《雨荷》第十一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东方诗词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壬寅年炎夏拾韵》第十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种竹诗词卷《壬寅年炎夏拾韵》总第十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东方诗词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华东诗词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夏浅韵深》总第九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东方诗词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华东诗词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抱玉亭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夏风悄然》总第八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墨吟阁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抱玉亭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东方诗词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壬寅之春》总第七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墨吟阁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抱玉亭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东方诗词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春风花世界》总第六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墨吟阁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长江诗词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阳光下的春天》 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抱玉亭卷《阳光下的春天》总第五季

【中国红馆】红沙果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颁花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种竹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香林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华东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海外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墨吟阁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古韵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抱玉卷《醒春》总第四季

【中国红馆】第三季《迎春》香林卷

【中国红馆】第三季《迎春》颁花卷

【中国红馆】第三季《迎春》抱玉卷

【中国红馆】第三季《迎春》种竹卷

【中国红馆】第三季《迎春》古韵卷

【中国红馆】第三季《迎春》海外卷

【中国红馆】香林(2)卷

【中国红馆】颁花(2)卷

【中国红馆】种竹(2)卷

【中国红馆】抱玉(2)卷

【中国红馆】古韵(1)卷

【中国红馆】八山一水不同天

【中国红馆】香林(1)卷

【中国红馆】颁花(1)卷

【中国红馆】抱玉(1)卷

【中国红馆】种竹(1)卷




手指滑动可阅读往







红馆诗词
文化与收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