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族学学会会刊,自1981年公开出版《民族学研究(第一辑)》以来,已经出版十三辑,所载论文见证了我国民族学研究的历史沿革,为学界留下了宝贵财富,后因故于2005年停刊。为延续学会学术出版传统、打造学术期刊品牌,增强学术平台建设,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影响,并引领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经研究,学会决定恢复会刊建设,并更名为《中国民族学学报》(集刊,Journal of Chinese Ethnology)。《中国民族学学报》(集刊)是中国民族学学会主办的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集刊。本刊现每年不定期出版1-2辑,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出版第十六辑。一、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性立场,提倡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治学精神,鼓励理论创新、范式创新、知识创新,立足于中国实践,聚焦民族学领域,贯通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视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服务。二、本刊不定期辟有各类栏目,包括但不限于: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华民族学、人类学与世界民族等。本刊既注重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也欢迎学科基础理论的探讨与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既接受基于史料文献的研究,也接受基于实地调查的民族志报告;主要刊载具有原创性的长篇论文,也兼收少量本专业领域最新著作的读书评介、学术综述等学术性文章。三、本刊投稿文章格式请参考《民族研究》稿件规范;提供中文摘要(350字以内)、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以及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翻译;如有项目资助,请与作者简介一起,以脚注的方式分别标注;文中资料、数据、引文等务求真实无误,并注明作者、文献名、地址与出版社、出版年、页码;文章字体统一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20号、注释统一使用页下注。本刊一律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来稿请附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和邮编。四、本刊实行三审定稿和专家匿名评审相结合的制度,逾期三个月未收到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恕不退稿。拟用稿将视来稿时间、栏目选题规划及版面情况等统筹安排。五、本刊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可对来稿进行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处理,若不愿修改者,请投稿时说明。本刊拟加入网络数据库,若作者不同意文章进入数据库,请在投稿时注明,若无注明,则视为同意。六、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相关费用,也未委托任何机构代理投稿,敬请悉知。七、《中国民族学学报》的征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10日。欢迎投稿。
版权声明
信息由爱知学者搜集整理,来源见上方公众号名片/主办方委托发布
联系我们
Email:mraizhi@163.com,免费发布相关资讯
![]()
会议征文启事
跨学科 | 历史学 | 马克思 | 党史党建 | 哲学 | 政治学 | 管理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会计学 | 经济学 | 法学 | 文学 | 语言学 | 外国文学 | 新闻学传播学 | 出版学 | 社会学 | 人类学民族学 | 民俗学 | 心理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
其他信息
学界资讯 | 期刊动态 | 期刊目录 | 投稿防骗指南 | 他山之石 | 招聘招募 | 书讯 | 讲座 | 学者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