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创始人、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陶立璠逝世,享年87岁

学术   2025-02-04 22:06   山东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创始人、总会长,著名民俗学家,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陶立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2日上午10时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陶立璠先生简介





陶立璠,1938年出生于甘肃兰州永登。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中央民族大学执教,历任中央民族大学助教、中文系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曾担任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学术任职: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民间文化论坛》特约主编,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少数民族文学分支副主编,现任《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编委会委员兼《中国谚语集成》副主编。
• 学术成就:著有《民俗学概论》《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神秘新奇的世界——民族民俗审美谈》等理论专著,主编《中国民俗大系》(31卷本)、《亚细亚民俗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等。其中,《民俗学概论》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1979-1989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最佳著作奖。
• 社会贡献:上世纪80年代,积极倡议并发起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90年代,发起成立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1999年与陈佩斯共同发起并创建《中国民俗》网站。
• 艺术成就:退休后,师从著名画家齐白石弟子陈硕石和李苦禅弟子徐东鹏,专攻齐派大写意花鸟,曾应邀在日本名古屋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许多作品被国外研究机构和友人收藏。


惊闻民俗学家、非遗专家陶立璠教授离世,我们深感悲痛。他的离去是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重大损失。

陶立璠教授一生致力于民俗学和非遗的研究与保护。他深入田野,探寻民俗的根源;他伏案疾书,为非遗的传承留下珍贵的资料。他的研究成果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民俗和非遗的认知之路。

陶立璠教授不仅是学者,更是一位教育家。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智慧和启发。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如蒲公英般,将陶教授的学术精神传播到各地。

他的离世让我们深感惋惜,但他的学术成果和精神将永远流传。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守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让我们用一副挽联来表达对陶立璠教授的深切缅怀:

上联:立民俗之基,护非遗之宝,功德无量
下联:璠玉之质,学者之风,楷模宛在
横批:风范长存

愿陶立璠教授安息,他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综合整理自中国非遗研究院、川文艺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微信公众号等

爱知学者
不开会,就无法了解学术界的前沿动态。 不开会,就无法向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爱知学者,学术情报小助手,第一时间推送学术会议、刊物征文信息! 邮箱:mraizhi@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