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徒步,这十条一定铭记在心!【更新】
文摘
体育
2024-10-29 19:09
北京
秋天,是爬山赏红叶的热门季节,几乎所有的人都蠢蠢欲动,有些人看着别人拍回来的美照,感觉自己也应该能去爬。
户外群里各种咨询路线情况的,有些人只用第一句话就知道是完全无户外经验的小白,而咨询的却是有挑战的户外路线,并且还准备单独行动,不听劝的那种,这真的很让人揪心。所以,再重复一遍,户外非景区,一定要有敬畏的心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体能、经验和装备到位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去户外,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唯一责任人,所以必须做好充足准备。
户外徒步登山时体能消耗比较大,心脏高负荷,心率可能达到180次以上,所以,必须有强大的心肺保障。一定要确认自己没有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等健康隐患,否则野外可能出现意外而根本来不及救治。所以,户外徒步应该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适应,强度逐步增加,使自己的心肺和肌腱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些都需要日积月累。有些年轻人一开始确实可以完成大强度,但由于肌腱锻炼不到位,可能造成关节或肌腱损伤,因爬山废掉膝盖的案例很多,只有肌腱力量强大,才能更好减少关节磨损。
参加户外活动应该根据季节、气象条件和自身体能选择路线,提前了解地形和线路强度,建议新手选择景区路线或者领队比较多的户外队伍参加活动。即使参加别人组织的户外活动,也要提前做功课,熟悉路线环境,要清楚路线的起点、终点,爬升量,中间可能的难点等信息,建议多看相关路线的视频和轨迹。北京周边的香山、三峰一带、京西古道等都是周末户外的热门练腿儿路线,路网丰富,也可以自己多走多练。一定要提前看天气预报,有无雨雪大风等不利条件,按照气象条件准备装备。并不是变化的天气就不出行,雨后更容易出云海,雪后能看千里冰封,随身装备要根据天气做好应对。关于气温和海拔的常识: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所以山顶要冷的多,两千米高的山比山下低12度。户外最大的风险是大风,如果加上下雨更可怕,大风会有严重的风寒效应,-10度气温加上5级大风,体感温度可能比-20度还冷,冬季北方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如果刮白毛风体感温度会低于-30度,走路举步维艰。冬季户外大风天必须保护好头、耳朵、脸部以及手,雪天必须穿上雪套以免鞋子进雪。
即使不是冬季,10度左右气温的阴雨天加大风也容易导致不知不觉的失温,更不能大意,甘肃马拉松21条人命的事故就是血的教训!冬季如果走偏僻的路线,最好不要轻装出行,建议多两件备用衣物。
首先,务必背上双肩背包!双肩包不仅用于携带物品,更是户外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装备。在意外摔倒时,它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背部和脊柱。 与普通双肩包不同,登山用双肩背包配备有胸带和腰带,能更好地固定在身上。科学设计的背负系统能够分散肩部压力,稳定身体重心,减少晃动。 单日背包容量通常在20升到40升之间,考虑装水、食物、衣物、登山杖、充电宝、摄影器材等物品。 户外活动必须要备足衣物、食品和水,以确保安全回程。日常装备包括外套(冲锋衣)、登山杖、护膝、备用衣物、充电宝、头灯、手台、垃圾袋、创可贴和绷带等。 夏季应携带户外雨衣,因为单凭冲锋衣无法长时间防雨。冬季的山顶需注意全身防风,雪地活动时要配备雪套和冰爪。 户外着装通常遵循三层穿衣原则,内层速干、中层保暖、外层防风的原则,热的时候随时脱,冷的时候随时加。 避免穿棉质贴身衣物,因为出汗后不易干,遇到风吹会感觉冰凉,容易导致失温。 现在各自媒体把冲锋衣炒上了天,其实冲锋衣在低海拔户外活动中使用频率并不算高,爬山出汗时不用穿,热天时不能穿,长时间下雨也不行,注意冲锋衣虽然能短时间防水,但如果遇到持续几个小时的雨水,一般会渗透,因此需要额外配备雨衣。 春夏秋季都应该戴遮阳帽,一方面可防晒,另一方面可避免树枝刮伤面部皮肤和眼睛。 在冬季挑战严寒天气时,需要穿厚实的羽绒服,配备防风保暖帽(最好能保护耳朵)、面罩和手套等。 另外,冬季气温低,手机容易低温而关机,因此建议将手机放在内层口袋保暖,并最好备有备用手机。 徒步的关键在于行走,行走靠双脚,而一双合脚的徒步鞋则是顺利行走的关键。 户外路况复杂,有碎石路,有湿滑路,也有冰雪路,因此旅游鞋和普通运动鞋并不适合。徒步鞋的鞋底设计更为突出,具有深度牙纹和更高的硬度,这使得它们在碎石路和雨天的防滑性能要好得多,也不容易穿透。 另外,成熟户外路线也可以选择越野跑鞋,它们专门设计用于户外路面,提供更好的缓冲性能。然而,在路况复杂或者没有明显足迹的地方,建议穿着徒步鞋,因为越野跑鞋可能支撑不够,存在刺穿的风险。 对于新手而言,中帮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能更好地保护脚踝,减少扭伤的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鞋的选购应该比普通运动鞋大一号到一号半,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以免在下山时造成脚趾受压的情况。 户外徒步消耗大量能量,因此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食量携带方便的熟食。在携带食物或水时,应保持充足的储备,特别是水,以备意外情况下需要延时下山。 食物方面,建议携带路边小吃(可携带USB加热饭盒)、糖果或巧克力(用于补充能量)、压缩饼干、士力架等能量补充食物。 对于水和饮料,夏季消耗量较大,建议每小时至少配备一瓶水(500毫升),另外,过多排汗时需要携带功能饮料或盐丸以补充电解质,因为人体缺乏电解质容易引发抽筋。在夏季,可以使用保温瓶装冷饮。而在冬季,水的配备量可按夏季的三分之一来安排,同时可以使用保温瓶装热水。在北方冬季,应避免使用水袋,以免结冰。 提醒:冬季上山时应注意防火,切勿使用明火,否则会涉及刑事责任。秋林铺近期因有人在山上燃放烟花而被封闭!说实话,这样的人刑拘都不为过! 在山上,任何非天然生物类垃圾都应该被装进垃圾袋并带下山。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户外爱好者,不要留下污染环境的痕迹。丢弃的塑料垃圾很难降解,因此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户外活动中,迷路是最常见的问题,也是导致大多数事故的主要原因。 虽然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GPS智能手机,但在偏远山区,手机通常无法获得信号。然而,GPS卫星信号却是普遍可以接收的。学会使用户外导航软件按照预设轨迹行走非常重要。常用的两款户外助手app为两步路和六只脚app。在出行前,请务必下载好所需区域的轨迹和离线地图,以便在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自由行走。 在选择路线时,尽量参考多条成熟轨迹。有时候会有探索性质的轨迹,不一定通行。多参考轨迹可以避免走入偏僻路线的风险。 很多新手,户外经验不足,也会有很多拿着轨迹找不到路的情况,特别是断崖区域更难参考轨迹找路,导致迷路和救援。 如果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及时返回轨迹,重新找路或沿着原路返回。有些路线可能会突然中断,这很可能是因为走错了方向。记得要随时依据轨迹进行导航,确保自己在正确的轨迹上。 在户外徒步中,山体和断崖景观既壮丽又潜藏着潜在的危险,因此必须格外小心。 避免在悬崖边行走时成群结队,提前错开或保持安全距离至关重要。如果距离太近,一个人的滑倒或踩踏松动的岩石可能导致其他人受伤甚至丧命。 在雨天尤其要警惕,远离河谷和溪流附近的区域,因为这些地方易发生山洪。雨后更应该避开这些地方,因为地面可能变得湿滑,增加了滑倒和失足的风险。 除了以上的危险地段,还应该留意其他可能的潜在危险,比如悬崖上的不稳定土壤,潜在的山体滑坡区域等。在徒步过程中,保持警惕并避开这些潜在危险地段,是确保户外活动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走悬崖或其他危险路段时,尽可能利用四肢来增加身体的支撑面积,以减少滑坠的可能性。在攀岩或爬升时,务必佩戴头盔以防止上方的落石造成伤害。 如果迷路或者受伤被困,应立即呼叫同伴并利用轨迹寻找正确的路线。 对于自己规划的路线而言,迷路通常是受困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勉强前行,最好的方法是返回可见的轨迹,重新找到正确的路线。 即使迷路受困,如果备有足够的衣物、食物和电源,并且环境温度不是太低,也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选择原路返回,或者坚持到第二天再寻找路线也是可行的。 对于不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人来说,崴脚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发生崴脚时,可以进行简单按摩处理并及时下撤。通过经常锻炼,可以使踝部肌肉更强壮,从而减少崴脚的发生频率。 在下雨天,要及时穿上雨衣,保持身体干燥,避免衣物湿透导致失温。即使雨停后,树林仍可能会使身体迅速被湿透,因此需要持续穿戴雨衣一段时间。 抽筋是户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及时补充电解质、适当休息和做拉伸运动来缓解。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如果发生摔伤或滑坠导致行动困难,应立即呼叫队友或请求救援!
*对户外感兴趣的欢迎加友加群!
*原创整理,感谢点赞和关注!持续分享优质户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