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拜年更有新意?来学学老祖宗的超强仪式感!

时事   2025-01-29 22:26   北京  

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


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

天南地北,年味拉满

怎样拜年更有新意?

古人的压岁钱竟然不是真的钱?

↓这个春节,一起长知识↓


怎样拜年更有新意?
来学学老祖宗的仪式感!


唐宋时期,人们会在正月初一穿上新衣服或朝服。如果是小家庭拜年,长幼都要正衣冠,然后敬椒酒、饮桃木熬的汤,再敬屠苏酒,这不仅体现长幼尊卑,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健康成长、老人能延年益寿。



古人还会用拜年帖致以新年的问候与祝福,一般会在上面写吉祥的祝福。

古人见面时很少有身体接触,普通人会拱手礼,男士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性则相反。拜的过程中伴随着语言,被称为“唱喏”,根据远近亲疏,会有不同的表达。




新春市集竟然从汉代就有了?
古人过年也爱“买买买”!



过年赶大集的风潮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其实,古人过年也爱“买买买”!


新春市集始于汉代,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木偶戏、蹴鞠、踢毽子……百年间变迁的节日集市,有着古今不变的热闹与喜乐。戳↓和千百年前的古人,一起逛逛新春市集~





压岁钱不是真的钱?
古代小朋友收到的压岁钱长这样!


古时的压岁钱最初并不是真钱,而是“压胜钱”,也叫“花钱”。它有着钱币的形状,上面往往印有寓意吉祥的吉语或图案,但不能作为货币流通,而是承载着美好愿望与祝福的物件。



例如下图这枚清代的“压胜钱”↓↓正面铸有“多子多孙”,背面为“维熊维罴”,祈盼子孙繁盛、勇武多才。小撒笑称,熊和罴跟子孙放在一块,估计“熊孩子”就是这么来的吧~


“年”字原本的意思是啥?
小提示:和丰收有关!


我们常说“过年”“新年”“今年”“明年”……“年”被用作一个时间单位,那你知道“年”字原本的意思吗?


古人以天文物候作为“计年”时间变化的参照。《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岁指星行一次;祀指四时一终;年指锄禾一熟;载指物终更始。



《说文》记载:“年,谷熟也。”古人把五谷生长周期叫做“年”。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考证,“年”是寓意丰收喜庆的美好日子




△甲骨文中的“年”,上面是“禾”,下面是“人”


汉武帝实行太初历规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以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当时称新年为元旦。此后各朝代直至清末,一直延续这个历法,“春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古人春节吃什么?
这些美食看馋了!


中国人从有“年”的概念开始,便有了年夜饭。“年夜饭”这个词最早在清代出现,《清嘉录》中记载,“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合家欢三个字,承载了年夜饭在中国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景。




秦汉时期,春节饮用由花椒、柏枝酿制的椒柏酒
南北朝时,椒柏酒加入更多香料演变为屠苏酒



魏晋时期,过年流行吃大蒜、小蒜、韭菜等五种香辛蔬菜拼制的“五辛盘”

唐代家家户户过年要吃用麦芽制成的粘牙甜食,叫“胶牙饧”



宋代流行在盘中放柏枝、柿子和橘子,取谐音“百事吉”。🍊


明代的文献里可以看到吃扁食的说法。《燕京岁时记》说到过年这一天吃饺子,白面作成角(饺)。🥟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仪式感

还~有~这~些~


抢花生🥜

每到新年,广东潮汕地区都会举行抢花生的年俗活动。“抢花生,熟掺青(青在潮汕话中意为生的),年年生”,寓意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男女老少齐聚,个个摩拳擦掌,随着花生洒落,人群沸腾,欢笑声、呼喊声交织。抢到的是花生,收获的是满满的福气!戳↓快来接好事、接好运啦~🥜



买花花


古人对花有多钟爱?逢年过节赏花、买花,可以列入“打卡清单”。过新春,饱满的年宵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寓意团团圆圆,来年也会红红火火!


春节年宵花到底怎么插?只需记住这五步~戳视频解锁👇



跳跳舞

火遍全网的英歌舞上春晚啦!总台蛇年春晚舞台上,多名英歌舞传人跳起非遗舞步,英姿飒爽。



英歌舞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众人齐舞时,鼓槌翻飞,步伐铿锵,气势如虹,被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氛围组”舞者们手中英歌槌挥舞,敲出对新年的热烈期盼: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新岁胜旧岁,万事尽可期!

祝你“巳巳”如意,好运连连!

你家有哪些趣味年俗?

点击【写评论】一起分享吧~❤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ID:CCTV-channel1)综合《金蛇起舞·中国年味》、《古韵新春》、《古韵新声》春节节目、《朝闻天下》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央视一套”视频
👇👇👇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央视频【央视一套】账号

央视一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