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到龙门山,古蜀文明最新发现与彭州密不可分!
旅行
2024-10-24 15:10
四川
10月19日,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十一次年会暨“互动与交流视野下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汉举行。据了解,三星堆遗址不仅首次发现了手工业作坊——玉石器“生产车间”,还找到了这些玉石器的原料产地,很大可能就在成都平原西北部的龙门山地区。2022年10月18日至2024年5月14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故宫博物院,在1934年、1963年、1999年和2000年的发掘工作基础上,对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再次进行了考古发掘与勘探,陆续找到了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石器生产加工遗迹等400多处,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4000多件,初步确认是三星堆的玉石器生产作坊,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早于祭祀坑埋藏年代。“我们发现了非常集中分布的玉石器加工相关遗存,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包括石器原料、坯料、废料、玉石器残片堆积、石斧成品坑等,基本代表了石器生产加工的不同环节。”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说。玛瑙珠、石斧和石圭,是三星堆玉石器作坊区中比较常见的种类。“此外还有其他20多个种类,不少是首次发现。比如暂时命名的石璜,也可能是三联璧的一部分;还有只有上半身的石人,并非残缺,平整的边缘表明,它的头部、四肢等都是分别做好后再进行拼接。”通过岩性分析,目前可辨认的三星堆玉石器材质共19种,以板岩和砂岩较多,原料来源非常广泛。在与成都平原周边地区岩性对比后,考古人员初步提出:相当一部分三星堆玉石器原料,很可能就来自三星堆西北部的龙门山地区。许丹阳表示,三星堆人对玉石器的生产加工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比如礼仪性的玉石器,就会用透闪石玉、绿松石这些珍贵的玉器,或者像滑石岩这种质地比较软的;像工具类的玉石器都会用比较硬的材质,比如凝灰岩。不同器物选用不同的材质。”接下来,三星堆考古人员将继续在玉石器作坊周边区域进行发掘工作,进一步了解作坊区整体布局,并探索玉石器生产加工体系。未来也计划在三星堆城内开展考古工作,“比如针对城墙、道路、水系、壕沟等做工作,了解整个城市的道路网络结构以及水资源利用情况。除了城内,我们还计划在城外西北部进行勘探调查,寻找三星堆王陵区,希望能有所发现。”许丹阳说。
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今四川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关于这段历史,目前大部分专家相信,古蜀人是由原本生活在岷江上游的古羌人翻越龙门山来到成都平原,在这里繁衍生息。天彭镇(今天彭街道)名虽是新取,但“天彭阙”一名却很古,是蜀人族群魂归的祖庭。追本溯源,彭州曾是古蜀国定居立业之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鱼凫田于湔山,杜宇教民务农。”小鱼洞古名丙穴,是古蜀人的繁衍生息之地。鱼凫王作为古蜀先王,带领子民在小鱼洞境内活动生产,使小鱼洞与万春镇鱼凫遗址以及广汉三星堆遥相呼应,成为古蜀文明的重要一环。湔江河谷是古代蜀国 “立业建都”之地,而后,古蜀先民沿着湔江走出河谷,经湔江支流马牧河、鸭子河,来到了现今广汉市的三星堆一带,建立起强大的“三星堆王国”。商周时期,彭州是古蜀人活动的重要区域,今天的彭州分布有大量这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考古工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不断有重要发现。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先后发掘了原濛阳镇竹瓦街遗址、肖家庵遗址、唐家店遗址,原致和镇梅花村梅花泉遗址和万家村米筛泉遗址、太清乡龙泉村遗址和原致和镇战国青铜器窖藏等。这些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以商代至西周时期的居多,最晚可到战国,证明彭州一直是古蜀人重要的活动区域。1959年和1980年在彭州竹瓦街发现的两处西周早期窖藏,共出土青铜器40件,其中9件铜罍尤为精美,填补了同属十二桥文化的金沙遗址未见大型青铜礼器的空白,在古蜀青铜文明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三星堆祭祀坑的发现,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让世人惊叹。而三星堆灿烂的青铜文化,其铜料就是在彭州发掘,冶炼成青铜后,由湔江水路运送到三星堆。这也正是三星堆没有青铜作坊遗址却拥有众多青铜器的原因。龙门山自古即是有名的金产区和玉石产区,实地取样分析,专家发现三星堆青铜器的成分与龙门山铜矿有很大相似度。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玉石器超过两千件。经鉴定,这些“石玉不分 ”的远古信物和龙门山玉垒山脉的玉石质地一样,属石质含量重的软玉,即蛇纹玉。同时,两地相距不足五十公里,水源丰沛的湔水上下贯通,能为运输铜矿、蛇纹石矿提供便利交通条件。因此,专家推测:古蜀人在彭州龙门山地区开采并冶炼铜矿,再顺水而下,将青铜运到三星堆铸造,从而造就了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