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湖十年蜕变,成为城市人工湖泊高质量保护与发展的典范

文摘   2024-11-18 18:05   广东  


城市因水而美

产业因水而兴

百姓因水而乐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生态修复与治理

白云湖实现了从人工到人文的蜕变

从水利到美丽的蝶变

成为城市人工湖泊

高质量保护与发展的典范




白云湖地处广州市白云区,总面积2.07平方千米,水面面积1.06平方千米,是为一座集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于一体的具有湿地特点、岭南风格的综合性人工湖泊。



早期突出问题

白云湖作为人工湖,其早期主要功能为引水—蓄水—补水,景观结构单一,且引水水质不稳定;随着周边河涌生态日趋健康,白云湖景区停止了大流量调补水,导致湖泊水体流动更新周期延迟,富营养问题开始突显;人工湖泊水生动植物缺乏,原生土著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协调,生态脆弱,未能形成良性循环体系。因此,白云湖作为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白云湖建设前
白云湖建设后


主要做法

一是以制度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制定《白云湖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白云湖水生态修复构建方案》等文件,不断优化水利风景区旅游建设总体设计;严格景区管理,制定涵盖绿化管理、公园卫生、运行管理、设施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基建管理等六大部分70多项管理制度,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


二是以文化融合打造水文化品牌特色。运用现代手法将岭南古典特色元素与周边设施环境充分融合,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工程景观、人文景观、廉洁文化景观、红色历史景观的精品园林,形成白云(山)—珠江西航道(水)—白云新城(城)平原河网区特色水文化品牌,实现由单一水利工程向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综合公园的成功转型。


三是人水和谐拓展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拓宽滨水空间,建设休息亭、亲水活动广场、栈道和拱桥等观赏设施,补充完善主出入口均配套小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对标最新旅游景区标准升级家庭卫生间、母婴室、热水间等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观景、赏景、游景的优质服务。


四是以共建共治共享构建治理新格局。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社会参与”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形成项目建设合力;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促进白云湖周边区域生态文明提质增效;邀请高校、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开展研究,持续强化技术支撑;联合属地政府、国企举办龙舟赛事,打造云湖学堂和服务驿站,不断丰富文化资源和提升服务功能。


白云湖建设前
白云湖建设后


治理成效

近年来,白云湖工程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拓展观光游赏、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等功能,由单一水利工程成功转型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综合公园,成功打造了集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风景区,有力推动了环白云湖28平方公里数字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一是丰富岭南文化,突出水文化品牌特色。一湖多景,移步换景,形成了独具岭南特色的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工程景观、人文景观、廉洁文化景观、红色历史景观,成为了水生生态系统科普宣传的基地。


二是提升景观品质,提升民众幸福感。依托一渠两湖三园,形成白云(山)——珠江西航道(水)——白云新城(城)平原河网区特色水利风景区。通过配套完善湿地公园,拓宽滨水空间,建设亭廊、亲水广场、步道、栈道和拱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环境,促进湖泊周边高质量绿色发展。2021年12月,白云湖水利风景区入选第一届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为广东省首例。2022年12月,入选水利部首批《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白云湖建设前
白云湖建设后
白云湖建设前
白云湖建设后


01

2023年,广州白云湖工程入选水利部第四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02

2024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广州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批)名单,白云湖成功入选并获得授牌。

03

2024年,白云湖入选首批4个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名单。




白云湖以水利工程为依托,从单一的“治水”“造景”转向注重生态系统修复、地方水文化挖掘和人水和谐的亲水格局打造,使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水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纽带。





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广州白云湖
世界级数字湖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