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底蕴和前瞻性创新思维的材料学科领军人才,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研究生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于2024年10月27日,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先进材料楼共同举办“博览群材·智创未来”沪上三校材料专业博士生论坛。此次论坛汇聚了“复交济”三校荣获国家奖学金的杰出博士生,他们以探险家之资,分享在科研征途中所遭遇的挑战与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论坛由黄嘉迪主持。
论坛开始,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党委副书记许妍发表致辞。她指出,本次论坛汇聚“复交济”三校的杰出青年学者,通过交流他们在科研探索中的奇闻趣事和深邃见解,激发思想的火花,推动学术界的深度对话与知识创新。这场盛会不仅是材料学科的学术盛宴,更是青年才俊以科研精神和智慧,共同铸就2035年“科技强国”宏伟蓝图的青春誓言,是一次智力与激情的交汇,标志着新一代科技梦想的起航。期待在这里,同学们能共铸深厚友谊,拓展学术视野,携手启航,共同迈上青年一代科技创新的新征途!
朋辈引航
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三位来自三所高校的国奖获得者,来分享他们在入门新领域、经验和理论的抉择、电子皮肤的进化之旅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 张子煜
第一位嘉宾是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21级博士生张子煜。他分享的题目是《我的科研生存日记:从入门到快速入门》。针对如何快速入门一个小领域这个问题,他提出应该以研究方向为出发点,寻找广泛可行性支撑,寻找前沿方向与课题组专长方向、技术、可用设备与材料的兼容点。对于如何快速入门实验及分析这个问题,他建议应定量分析器件性能,最好可以多个手段各自确定同一个现象。而对于如何快速入门写作这一点,他建议在基本确定完整文章框架与示意图后再开始撰写。
上海交通大学 唐宏才
第二位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1级博士生唐宏才。他分享的题目是《经验or理论,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听谁的?》。他的研究内容是适用于钙钛矿@CIGS叠层太阳电池的全印刷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他分享了自己在科研旅途中遇到的三种情况——理论实用、经验错了;理论不适用、经验对了;理论不适用、经验错了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实验经验永远保持怀疑;对理论不适用的情况保持接受。他提倡:大家应该客观的接纳实验过程中的玄学因素。
同济大学 张小宇
第三位嘉宾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1级博士生张小宇。他分享的题目是《电子皮肤,进化!》。他的研究内容—电子皮肤的进化之旅主要分为三大块,四部分工作,为了提高压力检测范围,他设计了梯度结构气凝胶/离子凝胶基压力传感器;为了提高拉力检测范围,他在第一块工作的基础上,制备了负泊松比可拉伸多孔弹性体基拉力传感器;最后为了提升器件的集成度,他的第三块工作使用导电多孔电极和水凝胶电解质构筑了电容器型自供电传感器。
提问互动
在论坛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抓住机会向优秀学长们请教科研道路上的关键问题,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面对“如何迅速掌握学科前沿”的提问,张子煜建议通过研读高影响力论文来把握行业动态,并与同行保持密切交流,以便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和创新灵感。
当被问及如何面对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一致的问题时,唐宏才坦言,自己会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多次验证结果,并多角度分析误差,以确定改进方向。他鼓励大家面对实验中的不确定性要保持客观和开放的态度。
针对同学关于“电子皮肤”研究的疑问,张小宇则建议根据需求挑选材料,并鼓励尝试多样实验设计以寻求最佳方案,这一解答深化了在同学们对传感器材料设计的认识。
逐梦起航
在本次博士生论坛的交流中,来自“复交济”的优秀博士生代表不仅分享了科研前沿的探索与实践,更通过真诚的互动启发了同学们对做好材料科研的思考。三校青年才俊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科研挑战、分享实验乐趣,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增进了彼此的学术联系。希望大家能将此次论坛收获的思考和见解带入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不懈奋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科技篇章!
转载自复旦大学有料材说
责任编辑 |戚方舟 方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