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 Crops Res. | 作物氮状态与产量形成:对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跨物种比较

文摘   2024-08-13 22:00   北京  


文章信息

Information

文章标题:Crop nitrogen status and yield formation: A cross-species comparison for maize, rice, and wheat field crops

标题译文:作物氮状态与产量形成:对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跨物种比较

发表期刊:Field Crops Research

在线时间:2024.07.31

通讯作者:Ignacio M. Rodriguez; Ignacio A. Ciampitti

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Agronomy,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研究背景

Background

     有效氮(N)管理是作物实现潜在产量的关键因素,但过量施用氮肥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定期进行作物氮诊断以提供适当的氮输入是推荐的农业管理措施。作物氮状态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已在玉米、水稻和小麦等主要谷物作物中得到证实。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这些作物进行跨物种比较,以了解作物氮状态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产量构成(穗粒数和粒重)。














主要结果

Results 

      作物氮状态在开花期与所有作物的产量(GY)和籽粒数(GN)之间显示出强烈的关系(GY的R²在0.66-0.93,GN的R²在0.58-0.94),而与粒重(GW)的关系较弱(GW的R²在0.30-0.83)。

      玉米对NNI的GY敏感性最高(S=964 g m−2),而小麦的敏感性最低(S=496 g m−2);水稻对NNI的GN敏感性最高(S=23859 GN m−2),而玉米的敏感性较低(S=2673 GN m−2)。

      玉米表现出NNI与GW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尽管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这种关系在水稻和小麦中不太明显。














文章图表

Figures & tables

Fig. 2:对于玉米(A)、水稻(B)和小麦(C),粒产量作为籽粒数和粒重函数的线性模型的平方和。也显示了每种作物的观察对数量(籽粒数和粒重)。

Fig. 3:玉米(绿色:A, D, G)、水稻(橙色:B, E, H)和小麦(蓝色:C, F, I)在开花期氮营养指数(NNI)的粒产量、籽粒数和千粒重的函数。实线表示拟合的线性模型。提供了估计的线性斜率及其95%置信区间(括号内)。此外,显示了每种作物的决定系数(R2)、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平均偏差误差(MBE)和一致性指数(d)的值。

Fig. 4:由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粒产量(GY)、籽粒数(GN)、粒重(GW)和开花期氮营养指数(NNI)的双标图。A,玉米;B,水稻;C,小麦。

Fig. 5:玉米(A)、水稻(B)和小麦(C)的相对粒重(GW)与相对籽粒数(GN)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每种作物的等产量线,即相对GW和相对GN的组合,结果在相同的相对GY水平。圆圈形状的填充表示开花期的氮营养指数(NNI)值。













作物生理生态

文献阅读|分享

邮箱:maize2020@126.com

作物生理生态
追踪前沿,共读经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