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挺戏剧的。
讲的是HR薇薇,她最近在招人,遇到了刚毕业时的领导来面试。
前领导认出薇薇后,嬉笑、挑逗的问:现在在这家公司“混”的怎样,还记得当初他对我不薄不?
而对于薇薇的面试提问,他回答的颠三倒四。
了解到他在之前的几家小公司都过的太安逸,稳定的薪资、舒适的生活,直到上家公司被某家大公司收购,而收购的公司不要他,他才真正开始感受到焦虑,才出来找工作。
薇薇把他的简历放到了淘汰的一边,跟他客气了几句,就让他走了。
薇薇说:
“他在之前的公司,是我主管,美其名曰人事主管,其实只是个挂空的职位,手下管着我们3个人。
跟我们一样,干的还是专员的活,天天做制度,开会议,抓面试、社保、离职挽留之类的琐事。
每天准时上下班,上班时间玩玩手机,刷刷微博,偶尔起来走动一下监督我们工作,平时也比较混日子,没什么真材实料。
在我们部门还是出了名的“老赖”。
但他又不是真的什么时候都赖,当部门有预算、有奖励的时候,他永远会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作为领导,这无可厚非。
但后来,他闹出了“私吞部门奖金”这么一件丑事,我毫不犹豫的就离职了,一个这样的领导,不值得追随。”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继续在上家公司“混”下去的。
当然,出来找工作屡屡碰壁的他也证明了,你可以混,但早晚是要付出代价的。
职场上,不进则退
汪涵的妻子、主持人杨乐乐辞去节目,从娱乐圈退隐,至此就很少露面。
有一次,杨乐乐突然上了一档访谈节目,更在谈话中提到当初退隐的原因。
她说,之前一直在做节目,刚开始觉得做的特别好。
但是,越到后面就觉得,自己在无限地重复同一件事,没有前进,也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久而久之,就对工作的意义产生了怀疑,陷入了迷茫中。
而生完孩子后,杨乐乐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因为当妈妈让她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决定隐退,全力带娃。
杨乐乐的隐退原因,引起很多人共鸣,因为她隐退前的状态,是很多职场“老人”的状态—内卷化。
个体或者系统,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
如今,社会的飞快的发展,内卷的事情可以说随处可见。
就像薇薇的前领导一样,虽然是人事主管,但是每天做着人事专员的工作,每天准时上下班,上班时间刷刷微博、玩玩手机。
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事情,停滞不前,选择安逸,最后只能让自己被淘汰掉。
而在职场中,多少人长期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杨乐乐面对职业的内卷,可以选择回归家庭,因为她有汪涵的托底。
可现实中,更多的人没有退路,无处可逃,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内卷中,日益贬值。
作家余秋雨在《借我一生》里写到: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选择。
人生当中作出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学习中成长的过程,也是在为自己筑造“安全感”的过程。
社会是残酷的,如果在该努力提升自己能力的时候,选择停滞、选择安逸,那很快就会被淘汰。
无论你正在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不断学习,精进自己,提升自身能力,才能为未来赚足安全感。
职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努力工作的员工会让老板感动吗?
其中有条高赞回答,总结的很到位:
做为老板,我当然可以被你感动,只要你不要我为这份感动买单,我可以一天感动好几次,每次都感动出高潮。
但是,你要我为这份感动买单,对不起,我得先想想。
不要想着仅凭努力工作,去感动老板。
感动了老板又怎样,你自身没有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累死也捞不到多少实际好处。
纯粹就是浪费自己的业余时间,损耗自己的身体。
努力,真的是件没有门槛的事情。
只要想努力,很多人都能做到努力。而让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做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留点时间给自己去学习、充电。
让自己拥有职业上的核心价值,这远比努力更能打动人心,更容易带来利益。
只有这样子,你才不会成为企业往死里压榨的普通员工。
因为很多老黄牛一样的员工,在看不到其他价值的时候,最终被老板视如敝履。
日剧《年龄歧视》中,一位30岁的女性职员不堪忍受上司的讥讽和白眼,愤而辞职。
她这样叙述自己遭受的不公:
“我在公司拼死拼活工作十年,却落得这个下场。没人把我当做经验丰富的女职员,都把我当做上了年纪的黄脸婆。”
职场上从来都是看结果,不看过程。
不管你做了多久,多么努力,没有结果就只是个空个幌子。
《资本论》里,有这样一句话: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做生意,就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榨取剩余价值。
做生意,不是做慈善。他们在明面上,谈着奉献,实际上,只是想要员工在现有的薪酬上,付出更多免费的,义务的劳动,获取员工更多的剩余价值。
讲利益的地方,不要讲感情。
不要老是做没有意义的加班,否则赔光了健康,赔掉了升值的时间,再无翻盘的机会。
写在最后
在职场上,从来都是能者上,不能者下。
所以,当你处于职场困局时,如果你不想逃,也不想认输,更不想再混日子,下面这4点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1、提升自我认识,让自己更清醒的认识自己
在《我的前半生》里面贺涵说过一句特别有意义的话:
如果你连输在哪里都不清楚,那么接下来的几十年,你恐怕要一输到底了。
在确定自己真的输了之前,为什么不先抽丝剥茧分析一下,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呢?
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方向并规划未来,生活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有提升的机会。
2、别再为过去的决定后悔
为什么当初要混日子、不学一项技能、从事哪个行业......人生是无数个选择的合集,我们无法做到每一个决定都正确。
因此,我们应当将错误和遗憾,看成我们生命重要的一部分。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
不去为过去的选择后悔,而是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才能避免从一个遗憾,走向另一个遗憾。
3、减少无用的社交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所有职场圈子,一旦触及到利益就会变形。
所以,相比于加入了成千上万个平庸的圈子,不如将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经营自己身上。
在知乎上,很赞同@铁木君说过的一句话:
别小瞧那些一个人吃饭的人。那些喜欢独行的人,只是很早就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
伪合群是妥协的开始,真正牛逼的人能在黑暗中独自成长。
4、保持好奇、多思考
乔布斯在17岁那年休学后,把时间全部投入到感兴趣的课堂上。
当时,他深深痴迷于书写,认为书写有着不同于科学的历史感和艺术感。
于是常常跑去上课,学习了serif 与sanserif字体,以及如何在不同字母组合间变更字间距。
由于纯粹兴趣使然,乔布斯也并未想到,这些东西在他往后的生活中会有什么实际作用。
当10年后设计第一台Mac电脑时,他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字体派上了用场,于是把这些东西都设计进了麦金塔,于是第1台能印刷出漂亮东西的电脑就这样问世了。
这就是好奇带来的神奇的力量。
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会容易逃避问题,逃避学习,轻易掉入“内卷”。
而一个有好奇心的人,每一次的体验、思考都将成为未来的财富,对抗“内卷”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每一次好奇的探索,都是打开一道有可能性的门。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当你停止追逐错误的东西时,正确的事情才有机会抓住你。”
点个“在看”,与大家共勉!
那怎么星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