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想要出海寻找机会,你是不是听了各种分析,甚至看了不少“大V”的观点?
有的说出海能赚大钱,有的却说风险太大,出海就是“被割韭菜”,各有各的理由。越听越迷茫,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说出海,却说不出一个可以落地的方案?是因为大多数人太浅薄了,为什么浅薄?因为他们的根基都在国内,所谓的出海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式地待个7、8天,回来就说出去某某地方考察调研了,说是考察,实际就是旅游,让很多人跟风盲从。
但是大家思考一下,这些人没有在那个国家生活三到六个月,凭他们的片面感受能说出多少真实的情况呢?大多数内容不过是道听途说,未经验证。
涂饰商情一直信奉一句话:没有深入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得亲自去丈量这个世界,了解当地的方方面面,才能有资格说一声:“出海真不容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涂饰商情在国外实地调研,预计在国外调研6个月到一年时间。
之前和国内一些涂料企业老板聊了,说他们一直关注涂料行业的出路,最近出海的话题很火。他们发现,国内很多写这类文章的作者不过是纸上谈兵,稍微好点的也只是出差调研,但对相关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完全不了解。
有的老板说之前看过涂饰商情的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内容,觉得涂饰商情的内容比较有见解,写的东西能弥补目前市场上空洞的内容,不是一味鼓吹出海,而是基于实际经历的中性见解。
涂饰商情最近也劝退了一些人,他们经常问:“去马来西亚怎么找客户?乌克兰还能做某某行业吗?好不好做?”
在这里涂饰商情统一回答:不能,不好做。
这个回答的意思就是,“别人能,你不一定能。”
如果你真的要出来,就不需要问别人意见了。有时候,缺的只是那份勇气。
涂饰商情在海外一个月了,也在空无一人的角落里偷偷流过眼泪。那些心酸和不为人知的经历,只有自己清楚。
人和人之间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所以那些博主和大V的言论你得辩证地看。你不在一个国家呆上半年,很难深刻理解其中的难处。
对我来说,出海就是用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商业模式去“收割”国外市场,把国内的好产品、好服务带到海外。很多人问我,在国外待了这么久,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挑战的确有很多,远超你的想象。各种认知之外的困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波接一波地袭来。
如果要说最大的困难,无非两点:沟通和信任。
第一个问题就是沟通。沟通问题最典型表现为语言障碍,这种不仅仅是一个翻译能解决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仅有口头语言,还有肢体语言,怎么才能读懂别人的言外之意?就像中国人说,到饭点了,留下来吃饭吧!其实是主人想赶你走了。而外国人也会有类似的言外之意,看你会不会懂暗示。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意味着信息、人脉、机会。你无法用语言融入,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我见过很多同胞在海外做生意,有的只做中国人生意,因为语言不通;有的被同胞欺骗,也是因为语言不通。
第二个问题是信任。任何人初次见面都不会立即建立信任,这是一条基本规律。要想通过事实证明自己或者对方值得信任,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你需要有强有力的背书,比如行业资质、以往成功案例,甚至是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这些都能为你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加分。其次,实地考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步。亲身走访了解对方的企业实力、经营状况以及产品质量,是建立信任的关键。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深入了解,可以让彼此更加放心,逐步形成合作的基础。
涂饰商情也在转型,通过接触更多海外客户,为企业和经销商提供服务。但打开海外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更好地服务外国客户,正在尝试各种方法拓展社交圈,不只限于生意上的,还包括生活中的本地朋友。
总结来说,出海确实不容易,尤其在涂料行业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但只要你做好充分准备,认清困难,勇敢迈出这一步,就有机会在海外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 深刻理解涂料行业结构性机会的重要意义
■ 以邻为鉴 亚洲涂料如何做到百亿市值
■ 经销商和企业转型别想太多,必须先干再说
■ 涂料企业下沉直销抢客户 经销商要被抛弃?
■ 低价艺术涂料会摧毁高端涂料市场吗?
■ 12省市基建被叫停!苦日子或成新常态
■ 一无所有的经销商,请放下面子全力赚钱
■ 放弃or深耕?涂料行业的焦虑和困惑何解?
■ 行业的真相:太善良的经销商很难赚钱
主编:东哥
编辑:吴宇
校对: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