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凤燕 梁振宇 何文强 陈荣昌
第一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通信作者:陈荣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州实验室河套研究院
引用本文: 王凤燕, 梁振宇, 何文强,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度进展2024[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5, 48(1): 60-65.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1011-00598.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计疾病负担将持续增长。2023年以来,慢阻肺病早期识别、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和个体化治疗方面涌现显著进展。不同定义下的慢阻肺病早期状态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影响,需重视早期监测和干预。在发病机制方面,终末细支气管肺泡附着点被发现是小叶型中心肺气肿组织破坏的初始部位,循环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反映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肺功能变化轨迹,气道黏液-微生物组的演变为早期干预提供新方向。罗马提案的严重程度分类、弥散功能、脉冲振荡技术(IOS)支气管舒张剂反应性等预后因素为疾病管理提供新视角。治疗方面,支持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及时启动三联吸入疗法,超细颗粒剂型可能减少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恩塞芬汀和度普利尤单抗等新药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来研究将聚焦疾病异质性、新治疗靶点和药物,以改善慢阻肺病治疗效果和减轻疾病负担。
一、疾病负担趋势
二、慢阻肺病早期疾病状态
三、发病机制与生物标志物
四、疾病预后评估
五、吸入药物治疗
六、新型药物的开发
七、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略)
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加入读者俱乐部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