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村名故事:房、园、冢中的历史韵味》
《雄安村名韵》
雄安村名故事长,“房园冢”字蕴华章。
七间房里岁月藏,十间屋下忆闯王。
新盖房村烽火望,历史风云映沧桑。
许家园中姓氏换,岁月流转韵悠扬。
袁家园内忆过往,乾隆足迹留芬芳。
菜园南北绿意盎,种菜传统永流香。
石冢村里寻古意,石坟高地话时光。
三冢之村岁月长,大坟见证旧辉煌。
村名满满皆过往,雄安未来更辉煌。
作者陈超群
在雄安新区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村名,却蕴含着无尽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从那些带“房”字的村名说起,七间房村、十间房村和新盖房村,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起源。七间房村,清朝光绪年间,从安新县采蒲台迁来的人们在此盖起七间房居住,从此这个村落有了自己的名字,见证着人们对新生活的开拓。十间房村,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北京后,部分义军留驻于此,六户人家定居,十几间住房成了村落的开端,后独立成村,名为十间房,仿佛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新盖房村,清顺治元年,烽火台下,信、董两户迁此盖房成村,曾经的容城县一角,如今在雄县的版图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而带“园”字的村名,如许家园、袁家园、南菜园和北菜园,更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家园最初名为仲家庄,随着明朝万历年间许姓家族的迁入而改名,展现了家族变迁与村落发展的紧密联系。袁家园,清乾隆年间由金、范、李、赵四户人家打鱼为生而起,后因袁姓菜园而得名,乾隆下江南巡视至此打的水井,更为这个村落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南菜园和北菜园,原名辛立庄,清末易名,种菜历史悠久,如今依然有很多民户以种菜为生,那一片片菜园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绿色画卷。
再看带“冢”字的村名,石冢村,明永乐年间,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该地是石坟高地或掘土得石刻“石冢”二字而得名,承载着对过去的敬畏。三冢村,建村于宋朝初,附近三个大坟赋予了它独特的名字,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雄安新区的每一个村名都是一个故事,它们积淀着厚重的历史,记录着美好的过往和深刻的寓意。这些村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将伴随着新区的发展,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