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崇州丨《化成院》:诗为树咏,树为诗传

政务   2024-11-17 10:34   四川  

《青听崇州》第21期

和崇州蜀南小学李瑞涵同学一起

跟随大诗人陆游足迹

品读“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



陆游在蜀州为官时,在蜀州留下了很多的诗作佳篇。1174年陆游从青城山归来至此,写成《化成院》一诗,描写沿途景色,化成院就是现在的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崇州市街子镇凤鸣村(原三郎镇化成村),始建于隋大业初年(605年),也称太岁寺、万岁寺,因隋炀帝杨广赐额“化成” (《嘉庆崇庆州志》),故又称“化成院”。后来化成山、化成村也因此得名。



1174年,第二次出任蜀州通判期间,陆游在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时,曾游历化成院,这两株有数百年树龄的桢楠给陆游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化成院》一诗中,陆游详细记录了此次化成院之行的所见所闻。





化成院 / 宋·陆游


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

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

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

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

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

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

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

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

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





寺内“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 其诗句里面的“孤塔”和“双楠”就是大明寺里的“塔”和两棵参天楠木树。

化成院“孤塔”(已损毁)


大明寺中的“双楠”见证了崇州千年的历史,成为天府十大树王之一。我们现在依然能看到这两棵高大苍翠的桢楠树,它们的树龄超过1400年,胸围分别为4.11米和4.64米,树高分别为16.6米和17.2米。



历史上这两株桢楠曾遭遇雷击,导致树干拦腰折断。饱经磨难的桢楠,依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如今从存留的主干上早已长出新的树枝,如碗口般粗壮,枝繁叶茂,夭矫青苍,好似两把大伞,守护着大明寺的山门。



据记载,当地人就很重视保护这两棵桢楠。清朝同治年间,崇州知州李为刻碑晓谕当地百姓僧众保护双楠及化成山林,在这块《护双楠碑》中,有“不准砍伐,以护双楠而壮观瞻”的记载,这通辞严令峻的“禁伐碑”,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对保护大明寺及周边生态林木,阻止破坏行为起到了较好的震慑警示作用。


这块《护双楠碑》也是国内少见的古代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禁令之一。遗憾的是,原碑在“5·12地震”中损坏。如今立于山门左侧这株桢楠下的石碑,为地震后恢复重建时复制。



除了这块《护双楠碑》,山门右侧桢楠树下也立有一块石碑。这块石碑由清朝同治年间崇庆州(今崇州)举人张鼎元书刻陆游游历化成院后所写的《化成院》。

陆游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述了840多年前“双楠古翠”的盛景。诗为树咏,树为诗传,天府之国的灵韵于诗树之间得以呈现。





历经千年,虽饱经磨难,这两株桢楠在有力的保护下,如今愈发苍翠,茂盛的新枝、挺拔的身形、浓密的绿叶,无一不展示出生命的自信与顽强。





- 本期朗读者 -





李瑞涵


崇州市蜀南小学少先队员

崇州市优秀少先队员

学校大队部宣传委员

学校“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 青听福利 -


我们倡导阅读

也希望更多人一起阅读

评论区点赞前3位的朋友

将获得“青听崇州”礼包

精美图书、限量版定制徽章

点赞截止日期:11月22日12:00


恭喜以下朋友获得新一期礼包

请工作日团市委办公室领取礼包

联系电话 82272267(杨老师)


#特别鸣谢 

感谢新华文轩崇州分公司为本栏目提供支持。





今日崇州
崇州新闻和城市营销发布平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