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紧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的目标任务,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作出系统部署。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紧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的目标任务,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第一,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产业工人在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产业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高速铁路、载人航天工程、深海勘探、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等方面展现作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勇攀高峰,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实施与建设中,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持续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通过理论宣讲、劳模宣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产业工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爱国心、创造力,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第二,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产业工人身处生产制造领域最前沿,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培养和塑造一支以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着眼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技能中国行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青年技能人才锻造行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等。疏通技能人才引育用留的机制性梗阻,开展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设立大国工匠表彰奖项,选树产业工人队伍中的技能拔尖人才、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更好支撑教育发展、创新突破。第三,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力量。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是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创新活动不仅源自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来自从事生产的工匠和技师,工作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产业工人在促进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速推动了新技术、新装备更快更好应用与推广,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通过持续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产业工人创新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用,采取“揭榜挂帅”“技师+工程师”团队合作模式,引导和支持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产业工人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产业工人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奖等组织推荐工作,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工人创新融入企业研发链条、国家创新体系。第四,完善产业工人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产业工人作为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就都离不开产业工人的奋力拼搏和忠诚奉献。市场化改革以来,不同身份、地域、行业、岗位的职工,在就业岗位、工资收入、社会福利、社会声望等方面呈加速分化趋势。当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即产业工人收入水平在行业之间、地域之间、岗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企业内部,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收入仍有较大差距。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目标即帮助产业工人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以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签订技能人才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能级工资)、技术创新激励专项集体合同等方式,让广大产业工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第五,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发力,形成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强大合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涉及党委、政府、企业、工会、社会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前瞻布局、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投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也需要市场机制“无形之手”推动,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在产业工人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方面,要通过顶层设计,加强各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开展评价考核工作,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国有企业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中国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头部企业将改革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针对中小企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能力和意愿不足问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最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企业充分发挥作用的统筹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文章里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赵明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审核:解欢庆、闫雨田 编辑:秦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