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超宽红外传输窗口的硫系玻璃材料

文摘   2024-07-22 09:01   湖北  

在光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寻找具备卓越红外传输性能的材料一直是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硫系玻璃(Chalcogenide Glass),作为一种主要由硫(S)、硒(Se)和碲(Te)等第VI族元素构成的特殊材料,因其能够高效透射长波长红外光而备受瞩目。这些元素因其较大的原子质量,在红外光谱区域展现出独特的透射能力,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玻璃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红色框起来的是硫族元素

硒元素的玻璃化机制:深入理解与探索

硒(Se),作为硫系元素家族中的关键成员,其玻璃化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机制。硒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在于其两个外部电子形成稳定的σ共价键,而剩余电子则以孤对形式存在。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硒在熔化状态下极高的分子灵活性,使得其在冷却过程中易于形成玻璃态。硒的这一特性不仅为理解玻璃形成的基本原理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硫系玻璃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硫系玻璃的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

为了制备出具备实用价值的硫系玻璃,科学家们通过精细调控材料的组成和制备工艺,以实现对其性能的全面优化。

Se-As-Ge成分的玻璃,可以透射1至15μm的光,看起来更像一块金属

具体而言,引入三价原子(如砷As、锑Sb)和四价原子(如锗Ge)等交联剂,能够显著提升硫系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从而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例如,Se-As-Ge成分的硫系玻璃在红外光谱区域展现出优异的透射性能,能够透射1至15微米的红外光,为红外探测、热成像等领域提供了理想的材料选择。

Ga-La-S成分的玻璃,基于S的玻璃在可见光波段也略微透一些

碲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创新引领发展

尽管碲(Te)与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其自身并不易于形成玻璃。针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通过创新性的方法,如将卤素原子接入Te链中,形成TeX玻璃,从而实现了对更长波长红外光的有效透射。此外,通过将Te链与Ge原子或其他孤对缺陷原子结合,进一步稳定了玻璃结构,提升了其透射性能。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克服了碲元素在玻璃化过程中的难题,也为硫系玻璃材料的多样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应用前景与未来展望

硫系玻璃在红外光谱区域的卓越性能为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红外探测领域,硫系玻璃的高透射率和低噪声特性使得其成为红外探测器的理想窗口材料;在热成像领域,硫系玻璃能够有效捕获并传输红外辐射,为热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在红外激光传输、光纤通信等领域,硫系玻璃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示出几种玻璃的不同的导光区域:石英玻璃在2微米以内非常通透,之后是氟化物玻璃、硫元素玻璃、硒元素玻璃、碲酸盐玻璃等。

展望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制备工艺的不断进步,硫系玻璃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同时,随着红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硫系玻璃材料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因此,加强对硫系玻璃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仅有助于推动光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将为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光电读书
读读书,聊聊天,谈谈跨学科的光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