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总工会通知,江门海事局陈俐娜“海荷”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获评“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这是工作室继江门市“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全国“巾帼文明岗”、“江门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6月,以女性干部、广东海事局优秀共产党员、广东海事局先进工作者陈俐娜同志为带头人,吸纳其他岗位女性干部职工为成员的团队。工作室承担着江门城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海事政务服务、口岸管理等工作,旨在发挥女职工智慧、培养女职工创新精神,聚焦海事主责主业,通过有效解决海事监管服务难题,努力打造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
工作室团队成员按照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分成创新领导小组、技术服务创新小组、技术服务应用小组,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室各项任务。近年来创新成果丰富:一是承担西江防范商渔船碰撞、辖区船舶遇险应急冲滩水域划定、防范进江海船与内河船碰撞等课题研究,其中《西江防范商渔船碰撞研究报告》及其《工作指南》获得广东海事局推广应用。二是建立“一桥一策”数据库,推动地方政府投入200万元在辖区重点桥梁安装智能预警系统。率先探索实施江门水道、睦洲水道特殊航段“船舶动态报告制”,有力防范船碰桥。三是有力服务地方发展。指导大长江等企业改进摩托车带电池出口装运方案,明显减少企业负担,提升本市摩托产业竞争力,获市领导肯定批示。开展中江高速改扩建西江大桥通航安全保障研究,编写《中江高速西江特大桥改扩建工程海事监管指南》等,获企业点赞。四是研究制定《西江下游新成沙航段船舶分道通航规定》并获发布实施,成为广东省首个内河分道通航制。五是创新游艇日常监管模式,梳理辖区游艇信息,建立“一艇一册”,制定《游艇日常自查建议性清单》,推行游艇日常清单式管理,对游艇实施动态跟踪,确保游艇活动全流程监管到位。
工作室致力于延伸优质服务外延,服务群众,回馈社会。一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成立“海荷”巾帼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扶贫帮困、关爱儿童等活动中传播海事巾帼正能量。二是精品课进校园,安全教育全覆盖。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主题积极探索青少年水上安全宣教正规化、系统化建设,不断创新宣教方式方法,多渠道、全方位打造涵盖宣教、实践、体验等内容的水上安全知识宣教和海洋航海教育平台,并逐渐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一套覆盖广泛、内容全面,集水上安全、海洋、和航海文化教育及志愿服务为一体的青少年水上交通安全公益宣教模式。近年来,累计开展讲座、直播、实践体验等各类宣教活动超100余场,惠及人数超86万余人次,影响学生、家长、老师等社会群众超百万人次,为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水上交通安全宣教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江门经验。三是打造“勤劳船娘”品牌,助推女性船员队伍发展。结合“世界海员日”等节点,举办“勤劳船娘 幸福生活”沙龙、“勤劳船娘”关爱日活动,促成江门市首家“船娘之家”挂牌成立,使船娘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船娘的权益得到保障,并引起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船娘群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长按扫码关注
文/图:陈俐娜“海荷”创新工作室
编审: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