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物育种技术,将盐碱地变成饲草“绿洲”

科技   2025-01-20 17:57   北京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粮要靠中国种,种子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表示,智能设计育种是种业创新的重要基石,不论是在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育种方面,其潜力都不可小觑。

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产、优质和稳产。种康介绍,传统育种手段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才能培育出符合需求的品种。通过智能设计育种,科学家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控”育种过程,实现性状的模块化“组装”,达到理想状态。

“如何实现种业升级换代?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学科交叉手段,如人工智能、计算生物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等。”他说。通过多学科结合,能够帮助科学家深入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过程,并找到其中的关键机制。

近年来,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水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方面优势明显,引领了国际育种发展方向。“水稻只是我们的一个起点,希望通过一系列前沿探索,验证和完善技术思路,逐渐推广至玉米、小麦、大豆等更多作物上。”

图片由AI生成

接下来,种康的目标是饲草育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在日常饮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些蛋白类食物主要来源于草食性的牛、羊和以大豆、玉米等为主要饲料的猪、鸡以及水产品等养殖动物。

我国养殖畜牧业对饲草需求量大,高质量牧草品种培育十分急迫,传统的饲草育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畜牧业对高产量、高品质饲草的需求,因此提升饲草育种水平尤为重要。“借助水稻育种研究的经验,加速饲草育种进入设计育种的新时代,实现饲草优质种质资源的精准设计与创新。”

饲草的供给能力提升不能与口粮争地,因此需要考虑利用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通过培育耐盐碱的饲草品种,用科技创新的方式解决盐碱地利用问题,将盐碱地变成饲草的“绿洲”。

图片由AI生成

“这既能助力解决蛋白类食物供给增加的问题,也能降低盐碱地利用成本,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种体现。”种康建议,要重视耐盐碱生物育种创新,尤其是大力加强耐盐油料、饲草作物的分子育种研究;布局耐盐碱育种科技创新专项,高起点实现育种技术迭代,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完善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布局,筹建饲草全国重点实验室,补齐集约化养殖饲草供给短板,确保肉奶刚性需求的供应安全。

种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育种时间进一步缩短、育种精确度大幅提升,还将有能力对更加细微的性状进行“微调”,包括精准设计营养性状等,这将带来更加丰富的农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来源:光明网
推荐阅读

海南拟撤销审定39个水稻品种

2025-01-15

悦目 || 《中国种业》2025年第1期最新文章速递

2025-01-14

建议收藏!330项农业行业新标准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

2025-01-14

关于举办2025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的通知

2025-01-13

河南一种企拟获全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2025-01-13


中国种业
《中国种业》是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月刊。主要报道农作物种业相关的产业政策、科研进展、种子经营与管理等内容的综述、论文以及新品种选育推广栽培等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