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磷酸盐类( bisphosphonate,BP) 药物是上世纪80年代开发出的一类新型骨吸收抑制剂,目前作为一线用药广泛用于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质丧失,包括骨质疏松症、骨髓瘤、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等。
然而随着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相应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相继出现。近来有实验证实包括唑来膦酸在内的BP 药物可能会使颌骨坏死,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BONJ) 。
前段时间,有位牙医分享了他自己的体会——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类似的案例——
病例报告
患者,男,63 岁。患者发现患前列腺癌后接受化疗,化疗10 次,每次化疗药物中包括天晴依泰(唑来膦酸) 4 mg。
后患者因14、16晚期牙周炎在外院行14、16 拔除术。因为各种原因,患者未告知医生正在使用唑来膦酸。术后拔牙创面一直不能愈合,反复流脓,严重影响饮食和生活质量。
后进医院治疗,检查见14、15、16 缺失,拔牙创未愈合,骨面暴露,触之明显疼痛,有脓液溢出,颊侧牙龈红肿( 图1) 。
锥形束CT 示拔牙窝内空虚,周围骨质硬化影,提示骨质有破坏( 图2) 。结合患者病史诊断为:BONJ。
入院后采用抗生素加局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并清除部分坏死上颌骨质,取部分牙龈组织及骨质送检。病理报告示:( 右上拔牙创牙龈) 多量粒细胞浸润( 图3) ;( 右上拔牙创骨组织) 炎细胞浸润,见部分死骨( 图4,图5) 。1 周后患者逐渐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未诉不适。
哪些药物可引起颌骨坏死?
1.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具有抑制骨吸收和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迄今已有40余年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相关高钙血症、实体瘤骨转移以及多发骨髓瘤溶骨病损等。除轻度胃肠道刺激外,此前严重副作用报道较少,曾一度被认为是安全度较高的药物。2003年,马克思(Marx)等首次揭露36例患者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 Zometa,择泰)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性颌骨坏死,由此,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概念被提出。
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双膦酸盐类药物可分为不含氮和含氮两大类。
前者代表药物有氯屈膦酸二钠、依替膦酸二钠、替鲁膦酸二钠等,多为第一代药物; 后者代表药物有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帕米磷酸二钠等,多为第二和第三代药物,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中效用最强的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高钙血症、变形性骨炎及其他恶性肿瘤的骨转移。
在使用BP 药物治疗前应当接受口腔检查,及早拔除病灶牙以免感染扩散至颌骨; 尽量避免静脉给BP 药物; 对于必须接受口腔治疗的BP 药物使用者,治疗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做好评估,告知患者可能引起BONJ 的风险。
口腔助理/执业/主治/海量题库,随时可以体验机考模拟考试,
还原机考真实考试形式
赶紧来模考吧
咨询了解题库加微信
版权说明:本图文转摘自网络,转载仅做分享,仅供行业专业人士参考及交流,不代表本账号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文中涉及到的药理或实验操作过程做过验证,不视为医疗意见或建议。本账号不对上述摘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客服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口腔文摘《图文合集库》
点击下面文字进入图文合集库阅读
口腔文摘微信:492804429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二维码进入商城了解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