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知名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携最新发布的非遗漆器作品重回公众视野,霎时在全网激起千层浪,首条视频不到6小时播放量过亿,相关话题#李子柒回归#迅速登顶热搜,海内外粉丝留言如雪花般涌入,网友感慨“出走三年,归来仍是顶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咱们先回顾以下过去,在2019年,人民日报报道过李子柒,夸赞她的视频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当初,李子柒的视频因为充满韵味的传统国风、宁静的乡村田园风格以及精美艺术感,在全平台收获了上千万的粉丝。有了官方的夸赞,李子柒的视频愈发受到关注,在2021年2月,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1年4月,李子柒又被官方评为“中国文化传播年度人物”。眼看着事业进入到顶峰期,在2021年7月,李子柒更新了一条视频之后,因为跟MCN机构之间的纠纷,开始了漫长的断更。
令人动容的是,账号虽然停更,李子柒并没有闲下来,她努力争取IP版权,致力于乡村振兴,走访非遗传承。2022年年底,在与前公司进行多次交锋后,杭州微念公司发出《和解公告》,李子柒终于顺利拿回了自己的IP版权。
李子柒为什么有耐心断更3年重新复出?
停更三年期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拜访了上百位非遗传承人。仍然在不断深化非遗文化传承的内容积累。在“流量至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选择向慢而行,李子柒为自己做了充分准备,也让大众对她的回归报以更多期待。
央视评价她:
“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夸赞她:
“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是李子柒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人民网赞赏她:
“李子柒向世界打开了美丽中国的一扇窗口,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
李子柒的视频,从影响来看,这种内容对乡村发展是有益的。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励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乡村文化和经济振兴中来,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促进乡村宜居、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等目标的实现,也时刻感染着屏幕前的观众。
之前,“非遗”“传统文化”等相关词汇就像博物馆里的古老藏品,供人观赏,离生活相去甚远。跨越时间的距离感让很多珍贵的技艺正在被逐渐遗忘。当非遗陷入失传困境,李子柒选择主动走进这片领域,把非遗推到时代的面前,令人动容。
云淡风轻的视频节奏里,也并没有一夜成名的高光剧本。李子柒的成长经历,也并没有开局就一手好牌,不过是年少辍学,端过盘子,做过打碟师,早早在江湖历练。所以我们看到,爆火的时候李子柒没有沉迷于物欲。仍然坚持亲力亲为,坚持输出原创视频。
“乡村”是她视频中永恒的主题,从山泽草木到四时风物,从农耕劳作到传统手艺,她用直观而细腻的镜头语言、浪漫而充满诗性的叙事风格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简单、质朴和宁静,让人感受到陶渊明笔下“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乡野意趣,更唤醒了现代社会年轻群体的故土记忆和家园情结。
李子柒的视频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窥探田园生活的新视野,更是一条让传统文化重新链接生活的新路径。这才是她“全网无代餐”的根本原因。而对于观众们来说,当人们能从一项技艺中感受到美好与欢乐时,才会愿意去接触、去了解、去学习。倘若有一天,非遗成了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存在,便是对这些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当前,互联网内容生态正在经历快速变革时期,观众喜好不断变化,创作者的流行趋势也在不断更新,李子柒的回归无疑向我们说明,坚守初心、深耕内容的优质创作者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我们期盼更多“李子柒式”的文化现象不断“破圈”,为网络生态圈带来正向价值引导,推动打造更多文化出海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