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01
自我介绍
周纯祎
湖北咸宁人,中共党员,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22级护理学研究生。
02
个人座右铭
“越努力,越幸运”
03
风采展示
科研方面:在论文方面,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论文1篇,科技核心论文2篇,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在学术交流方面,论文获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2023年健康老龄化会议”壁报展示1项;与导师共同参加海南三亚“2023全国护理学学科建设大会”1次;在科研课题方面,研究生期间协助导师成功申报课题基金两项,主持校级重点立项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2项。
实践方面:从研一入学以来,跟随团队走进武汉市基层社区,积极投身社区公益活动,与课题组伙伴一起为社区老人免费提供认知筛查服务与中医保健技术,志愿服务团队被湖北日报等媒体所报道。作为主要负责人成功申报“首义路首届惠民资金公益创投项目”一项。
奖项方面:获“2024湖北中医药大学挑战杯”优秀奖、一等奖等;2024湖北中医药大学时珍创新论坛三等奖。
04
学习感悟
1. 纵观全局,合理规划。研究生的三年时光是非常短暂且宝贵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有限的时间,争取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科研经验和成果。在进入硕士阶段前,我深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不足,从确定导师后就开始查阅导师及课题组师姐师兄们发表过论文,熟悉课题组的研究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统计学方法,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国内外文献,尝试从中获取选题灵感,尽早与导师商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确保自己能够在研一上学期结束前将第一篇小论文投稿出去。
2.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研一刚开始时,我们在上课的同时还要抽空参加社区筛查工作,每周还有文献汇报的任务,自己一时很难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节奏,常常深感压力。那段时间小论文频频被拒稿,每次一收到邮件,我就知道一定是不好的消息,导致那段时间我会经常怀疑自己做的东西是否毫无意义。面对这些压力和焦虑,我的脑海里无数次产生过想要放弃的念头,每次仅有一丝信念在支撑我。在寒假期间我重新开始阅读大量文献,不断思考我的论文还能如何进行修改和补救,于是在那个寒假我将所有的数据重新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部分全部推翻重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个月后的某一天,我终于收到了来自《护理学杂志》的录用邮件。这是我第一篇论文的发表经历,其中辛酸和泪水最终还是换来了最好的结局。由此,我开始相信努力真的可以带来好运。经过此番磨砺,后面论文的发表历程相对来说就顺利了许多。
3.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在美好且短暂的研究生期间,我最幸运的是遇到了我的导师——王云翠教授。如果说学术上的指导是导师赋予我们的“硬实力”,那么人格魅力的熏陶则是导师赠予我们的“软实力”。王云翠老师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形象是治学严谨,雷厉风行的“女强人”,而在我们课题组内部,用“至真至诚,亦师亦友”来形容王老师更加贴切。每次小组会,王老师总是会用“温柔而强大”的话语鼓励我们,要我们相信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当别的课题组论文数量突飞猛进而我们还没有收获时,王老师会耐心鼓励我们不用太去关注论文数量,不如争取把自己每一篇论文都扎扎实实做到最好。王老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着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哪怕只有微弱的光芒,王老师那如杨柳般温柔细腻却又弘毅坚韧的待人和治学之道,深深激励着我,让我能够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走向远方。
4.保持自信,结伴而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工作是枯燥的,业余时间可以多与朋友、同学、师姐妹们交流和分享趣事。司马懿曾说过“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研究生期间遇到每个人,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朋友和师长,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排版:李诗琦
编辑:赵杰、杨晓禹
执行初审:朱临风、毋志鑫
初审: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惠平
终审: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