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文末有福利
一、本文背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是如此。有一个好的文章开头,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打开一篇文章,如果文章的开头前面三句话无法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大概率读者就不继续往下面看了,那你的完读率就会变得更低,后面的文章写得再好也没有用。
二、正文
目前来看,公众号项目走到现在,平台对于内容的要求,也逐渐变高了起来。以往的那些AI写完AI发的垃圾文章,想在公众号平台获得推荐赚到钱,变得有点太难了起来。(当然也有,概率较低)
所以想要继续在公众号上拿结果,核心还是要回归本质,做好内容。这篇文章为大家带来我总结的8个文章开头模板,帮助大家写出令人欲罢不能的文章开头。
模板一:问句式
问句式包括三种:疑问、反问和设问。只要用了其中一种,都可以叫问句式。
比如我某次在抖音上刷到的电影解说博主<毒舌电影>在解读《搏击俱乐部》的时候,它的开头,就是问句式的:
一个人可以多痛恨自己的人生?
每次飞机颠簸的时候
他都祈祷能发生空难
他觉得到那一刻
他的人生就不再毫无意义了.
还比如公众号上的大号<拾遗>,在6月8日发布的文章《不要只知道巴黎世家,我们多的是中国世家》开头,也是用到了问句式。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中国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奢侈品?
底下有一个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中国不是没有奢侈品品牌,而是中国奢侈品的价值观不同。
提起奢侈品,很多人想到的是:爱某仕的限量套装,香某奈的高级定制。但说起高级定制,你知道中国云锦吗?
用的都是真圆金线、上等桑蚕丝。它是纯手工织作,需要两名师傅配合, 一天也只能织五厘米。“翡翠黄金缕,织成帝王衣”,有着1600年历史的云锦,那才是属于中国的高级定制。
如果你说“奢侈品”,你知道缂丝吗?
2021年,一件清乾隆年间传世缂丝,拍出了2.415亿的天价,相当于每平方厘米4457.5元。“一寸缂丝一寸金”,这才是真正的顶奢啊。
中国不是没有奢侈品,而是中国的奢侈品,从不贵在某个品牌或者某个logo。而是贵在:千年历史的沉淀;百年文化的积累;世代工艺的传承;吾辈坚守的态度。
这个开头为什么好?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很多人都会感兴趣的问题:"中国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奢侈品?"这个问题切中了当下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一个热点话题,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第二:引用观点,引出话题。作者随即引用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观点:"中国不是没有奢侈品品牌,而是中国奢侈品的价值观不同。"这个观点颠覆了很多人对奢侈品的传统认知,为下文讨论中国奢侈品的独特性做了铺垫。同时,这也表明作者并非单纯地提出问题,而是想通过解答这个问题,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举例说明,创造悬念。在引出话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列举了两个中国传统工艺的例子:云锦和缂丝。通过对这两个鲜为人知但价值极高的中国传统奢侈品的介绍,作者进一步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创设了悬念,让读者迫切想要知道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第四:点名主旨,升华主题。在介绍完两个例子后,作者总结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不是没有奢侈品,而是中国的奢侈品,从不贵在某个品牌或者某个logo。而是贵在:千年历史的沉淀;百年文化的积累;世代工艺的传承;吾辈坚守的态度。"这个观点将中国奢侈品的内涵提升到了历史、文化、工艺、态度等更高的层面,给人以深思。
模板二:对话式
以对话的方式的开头就是将与文章相关的事件以对话的形式放在文章开头,具有代入感。毛姆在他的小说《刀锋》里就是以这种形式作为开头的。
第二天清晨,电话响起,我接了起来。
“喂。” “我是艾略特·谭伯顿。”
“艾略特?你不是在巴黎吗?”
“没啊,我和我姐来芝加哥,想请你今天跟我们一起吃午餐。”
“当然好。” 他随即告诉了我时间地点。
那时,我认识艾略特·谭伯顿已有十五年。
文章以一通电话的对话展开,短短的几句对话中我们可以获得三个信息点:
1.文中人物“艾略特·谭伯顿”
2.他们在约一顿午餐
3.他们是认识十五年的老友
这段对话妙就妙在,既让读者获得三个信息,又让读者不知所云,继续往下去读会发现,书中的故事线越来越清晰,赞不绝口!
模板三:点名式
这个模板的特点在于能很好的传达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通过“点名式”的开头,读者在读文章时就仿佛和作者是多年之间的好友,及其容易拉近距离。
电影解说中常用到这种方式,比如:
如果把你关在一个房间,没有窗户,没有手机。只有一台电视,吃喝拉撒都在这里。你,受得了吗?这个男人把头伸出铁窗,歇斯底里的嚎叫,可外面的人无动于衷,将他一把按回。男人彻底崩溃,摔盘砸门,抱头痛哭,他叫阿灭。这是他被关起来的第三天。
还比如我自己很喜欢的公众号《Know YourSelf》在6月11日发布的文章《这种情绪不稳定,看上去是缺点,其实不用改》的开头: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点外卖的时候,伴侣明明说自己不吃,送到之后却非要凑过来,还说:“怎么吃饭还得分得这么细,吃几口怎么了”?
和朋友们在群里聊天聊得正开心,突然有人跳出来纠正“的地得”的用法,结果每个人打字都变得小心翼翼;
工作的时候,明明已经焦头烂额,但在同事好心想要分担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节奏和安排被打乱,严词拒绝了对方,搞得大家都很尴尬……
这可能不是“事儿多”或者无理取闹,而是和「秩序敏感」有关。
分析一下这段开头的好处:
这段开头运用了设问式和列举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设问式开头,引发共鸣。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点外卖的时候......和朋友们在群里聊天聊得正开心......工作的时候......"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遇到过的情况。通过设问,作者迅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有了"这说的不就是我吗"的感觉。
列举多个场景,增加代入感。作者没有只举一个例子,而是列举了三个不同的场景:点外卖、群聊、工作。这三个场景涵盖了生活的不同方面,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列举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代入其中,增加了文章的普适性。
场景描述细致入微,引起好奇心。每个场景的描述都非常细致,如"伴侣明明说自己不吃,送到之后却非要凑过来","突然有人跳出来纠正'的地得'的用法,结果每个人打字都变得小心翼翼"。这样的描述让场景变得非常具体和生动,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实际上都反映了一些心理或行为特征,引发读者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矛盾冲突凸显,制造悬念。每个场景都包含了一定的矛盾冲突,如伴侣先说不吃后来却要吃,朋友聊天却被人纠错扫兴,自己工作忙却拒绝同事帮助。这些冲突让情况变得复杂和有趣,也为文章埋下了悬念:这些行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巧妙引出主题,自然过渡。在列举完三个场景后,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否定了两个可能的解释:"事儿多"或"无理取闹",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秩序敏感'有关"。这样的过渡非常自然,既解开了前面的悬念,又引出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对"秩序敏感"这个概念产生兴趣。
以上这些,都可以形成一套开头撰写方法论,然后做成AI指令,不断的二次调用~
最近在研究AI写作,深感写作基本功的重要性。
AI写作,AI写作,写作是压舱石,AI是放大器~
码字不易,多多支持~
扫码加入我的免费知识星球<成长 | IP | 提示词>
好了,本文完结。以上,enjoy
文末有个10块的小册(现在29.9,也不贵,一杯奶茶钱)内容价值按照20倍交付.
我这么牛X,出的小册也不会太差
#阅读摘录
如何成为有头脑、生活幸福的人?坚持做有意义的事;坚持做有价值的人;坚持追求理智、正直、诚信。终有一天,一定能获得成功。身教胜于言教。如果你取得了成功,别人会更愿意向你学习。如果你坚持走正路,你更容易获得成功。你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你需要做的只是坚持下去。
--查理·芒格的99条人生建议:我一生中反复使用的几个思维方法
下方小册是我性价比最高的品.(小册目前订阅人数已过2千,放心入)
嗯,买了可以找我入群,这个群以<公众号>为场景,
探索公众号文章的AI撰写工作流和高效提示词指令。
<都看到这儿了,不关注一下?>
我的VX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