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动作轻一点!先称一下重量,接着可以采咽拭子了......”12月1日,伍和启正在给一只灰鹤安装卫星定位追踪器。眼下,正是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迁徙的高峰期,一年一度的候鸟环志工作也正在紧张开展。伍和启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博士,这几天,他和同事们忙碌在拉市海边,跟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候鸟环志和采样检测,并为其中的一些“代表”安装卫星定位追踪器。携带了卫星定位追踪器后,科研人员就可以准确获取这只灰鹤在迁徙过程中的各项数据。12月1日,科研人员正在为一只灰鹤进行身体数据测量、安装卫星定位追踪器。(丽江融媒记者 秦文静 摄)工作人员趁着夜幕,通过设置在候鸟通道的诱捕灯光和捕鸟网,将“鸟代表”们“请”进工作室,测量、登记、拍照,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起为它们进行环志作业和采样检测,为后续的迁徙追踪研究提供样本数据。环志,就是给鸟类佩戴的具有唯一性的标识。环志是研究鸟类季节性迁徙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研究鸟类区系、繁殖生态学、形态分类学等的有效方法。“根据环志要求,我们需要知道环志个体的状态,了解雌雄、成幼、体重、体长等相关参数。获得这些数据后,会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最重要的物种数据。”伍和启说,给候鸟安装环志首先要使用安全方法捕捉候鸟,根据其不同的体形、生活习性等,按照候鸟体重与追踪器重量30:1的比例进行安装,佩戴不同规格的卫星定位追踪器。12月4日,伍和启正在为灰鹤采样。(丽江融媒记者 秦文静 摄)拉市海高原湿地是我国候鸟迁徙西部线路的重要通道,并于2024年列入《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近年来,栖息在拉市海越冬的候鸟数量稳定维持在10万只左右,共监测记录到鸟类341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23.5%,占云南省鸟类种类的33.27%。开展候鸟环志、迁徙追踪研究和采样检测,能够准确地收集到这一通道上候鸟迁徙、中转、越冬、繁殖、分布、健康状况等重要数据,为保护管理机构在管理决策、科研监测、栖息地修复等方面提供宝贵数据和决策支撑。采样检测的目的是监测候鸟携带的病原体,结合卫星定位研究,对野生动物疫病的流行趋势进行主动预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据云南拉市海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站长赵连勋介绍,借助这次冬季迁徙路线研究工作的契机,对捕捉到的活体候鸟做了干拭子、咽拭子和粪便的采集。拉市海航拍图。(丽江融媒记者 赵凤铭 摄)
此次环志工作期间,对灰鹤、灰雁、斑头雁、赤麻鸭、赤膀鸭、绿翅鸭、骨顶鸡、红嘴鸥、棕头鸥等1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50多只候鸟进行迁徙追踪和采样检测。据悉,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自2023年起开展相关工作,至今已环志和迁徙追踪候鸟10余个种类60余只候鸟。
“今年冬天,我们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环志,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些区域的候鸟来自哪里,去向何处,为拉市海湿地跟国内、国际上其他的湿地之间建立起联动。”伍和启说。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张瑛介绍,通过开展相关工作,争取用两年时间把拉市海高原湿地迁徙通道上的候鸟迁徙的规律和时空特征理清楚,为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作出积极努力。
来源:丽江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