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瑞(1920-1949),字淑芳,海安白甸人。李文瑞出生于一户殷实家庭,父亲李声远,字进之(亦字近之),以字行,居白甸施家溪。施家溪民国初隶东台县南芗市,后改东台县第五区。1940年新四军东进后,建立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此地为新四军“联抗”部队驻防区域。1943年建立民主政权紫石县,施家溪划属紫石县沙岗区,1948年改紫石县为海安县。解放后,施家溪为海安县白甸人民公社(后改白甸乡、镇)所属大队、村组。李进之家境富裕,在东台新桥西街、泰州善人巷等地均置有房产。生育三女一男,长女李文红,嫁给周家垛朱家,后朱家迁居泰州。三女李文桂,订亲不久病故。儿子李文宝,少年时代在施家溪生活,后去泰州上学,1951年应征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随部队回国驻湖北宜昌,1956年退役回泰州,直至病逝。李文瑞为李进之二女儿,自幼聪颖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后考入南通通州女子代用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为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立,是当时全国最早设立全科教育的女子师范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历年培养了大批优秀教育人才。南通女师在当时非常优越。是年1月,南通女教育家罗玉衡被任命为南通女师校长;次年,该校又增建校舍8间,花费建筑经费4050元(《南通师范学校史》第1卷)。李文瑞没有辜负名校名师。在校期间,她思想进步,认真学习。据同学邵冲世回忆,她和李文瑞相处不错,课后一起娱乐,踢踢毽子,打打台球。李文瑞长相清丽,不胖不瘦,举止文雅,为人和蔼,平日学习认真勤奋,思想积极向上。一方面,李文瑞人在女校,接受发扬女权思想,她每周都和同学高歌张孝若作词、徐立孙作曲的校歌:“西有长江滚滚,东有大海滔滔,滔滔滚滚把文明灌注吾曹,看当前突兀五山峙,引起伟大思潮,女权发展,教育提高,本着三民主义蔚成女界之英豪。”另一方面,李文瑞也积极投入抗日的历史熔炉中,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她和爱国知名人士韩国钧的孙女韩忠英、韩怀英也是同学,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具有爱国性质的歌咏队,多唱《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等歌曲。她还常常歌唱4分之2拍的《打倒小日本》:“打倒小日本,日本是帝国主义者,谋侵吞他竟敢占我各要镇,同胞们!你有心肠,怎能不问,我们一起来打倒小日本……”李文瑞在校期间,刻苦用品,成绩优良。1936年7月,李文瑞毕业于通州女师第十一届初中部,随之又考取通州女师师范部。
1938年3月17日,日军侵占南通。通州女师师生紧急疏散。6月,通州女师在金沙镇复课。12月下旬,金沙沦陷,女师再次疏散。李文瑞回到家乡。是年,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在日军进逼如城之前撤出,分别组成江苏省第一、第三临时师范,坚持游击办学。第一临时师范在泰县姜堰镇,第三临时师范在丰利镇,李文瑞转学至第一临时师范,于次年完成学业毕业。李文瑞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虬湖镇龙潭小学任教,是当年为数极少的新知识女性。龙潭小学前身为创办于宣统二年(1910)的南芗私立初等女子小学堂,民国二年改称龙潭小学(即解放后的海安县仇湖中心小学)。年青的李文瑞端庄秀丽,和蔼文静,气质优雅,处事稳重,学识渊博,深受学生爱戴与同事称赞。此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怀有坚定爱国之心的先进青年李文瑞带领学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教唱抗日歌曲,书写抗日标语。1940年新四军东进之后,龙潭小学的抗日宣传活动更是进入高潮阶段。1940年,李文瑞经人介绍,与在姜堰一所小学任教的青年教师胡增钰相识,共同的教育背景及志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1941年10月,李文瑞与胡增钰在上海举行婚礼。胡增钰,字静之,后以字行。祖籍安徽绩溪。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胡永源在东台洪氏茶庄学徒起,至1956年公私合营止,胡氏四代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泰县)历经130余年,经营茶庄、茶栈共12家。胡增钰为姜堰胡源泰茶庄老板胡炳衡三子,1919年出生于姜堰坝口北大街刘家桥巷,在姜堰读完高中后,未曾继承祖业,任小学教师数年。胡增钰1941年与李文瑞结婚后,即在上海协助父亲打理茶庄业务。胡炳衡当年在泰州时曾资助过在泰州中学勤工俭学的青年严启明,后严启明考取上海大夏大学,逐动员胡炳衡去上海大夏大学内开设胡源泰茶庄分号。1942年,胡增钰陪妻李文瑞回到苏北。是年12月间,李文瑞在泰州善人巷娘家大宅生育长子,取名锦涛。李文瑞奶水不足,只好请李文瑞小舅母刘秉霞代为哺乳。刘秉霞亦刚生育,奶水充足。1943年,胡增钰考入上海大厦大学经济系。1947年,胡增钰大学毕业后,再回姜堰,帮助堂兄管理泰县、泰兴、黄桥、季市等胡源泰茶庄。李文瑞长年生活于泰州娘家,细心抚育子女,从小给予很好的学前教育。长子锦涛6岁入泰州小学读书,李文瑞为其精心辅导,锦涛成绩一直非常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