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头条按: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古代艺术系列”原创展览——《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于2024年12月1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二正式对观众开放,展期至2025年5月23日结束。
瓷器(china),曾是中国的代名词,以多样的器型和千变万化的颜色向世界展示着多彩的中国文化。颜色釉瓷器则宛如一颗隐匿于时光的明珠,于历史的斑斓深处散发着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温润光辉。
本次"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展览精选了200多件馆藏颜色釉瓷器,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37件,景德镇窑孔雀绿釉兰花纹觚、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盖罐、清雍正景德镇窑白釉刻菊花纹瓶等超过半数珍贵文物均为首次展出,部分重点文物将分时段对观众展出。
日夜更替,从晦到明,光影之间,古人萌发了最初的色彩观,黑白始分。
天地玄黄,步入农耕社会的古人对于厚德载物的土地充满了爱敬,土为黄色,以黄为中。
雨过天青,青山绿水,古人偏爱于大自然中那抹生机勃勃的青色。
赤日炎炎,如火烈烈,赤色在古人眼中既有高高在上的尊荣,又有着赤心未改的至诚。
白、黑、黄、青、赤,历经千年,五色变化,形成了纷繁灿烂的中国传统色。
展览共分为八个部分:以传统“五色”色系归类,以颜色釉瓷的发展为脉络,呈现出独特韵味和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表达颜色釉瓷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青釉瓷,青色是中国瓷器中的第一种颜色。早有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说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展示了越窑秘色瓷青翠欲滴之美。展览第一部分展示了越窑青釉葵口碗、龙泉窑青釉刻划缠枝莲纹凤纹尊等瓷器,带领观众领略青色的意境美。
青瓷后是黑釉瓷。黑色,深邃纯净,高雅华贵。以乌金釉瓷为例,其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瓶身玄光莹然,其釉器上饰以清晰的描金装饰,更显高贵典雅。
汉族尚青,北族尚白,白色体现了最早中国古代对瓷器颜色的追求,白色的瓷器,色泽温润。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描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德化白瓷的瓷塑作品多以佛造像、传统神仙等为题材,体现了崇德向善的文化内涵。
黄色,寓意着尊贵,寓意着吉祥,寓意着端庄典雅。弘治时期的黄釉瓷,釉色鲜嫩匀净,堪称真正的“娇黄”。弘治娇黄釉瓷后代皆有效仿,根据釉色深浅还细分成姜黄、蜜蜡黄、鱼子黄、鸡油黄釉等。黄釉瓷之美,在于其内涵,更在于其丰富。
郎窑红是红釉瓷中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其釉汁厚且具有极强的玻璃质感,如红宝石一样艳丽璀璨。红釉瓷制作工艺精湛,胭脂红、郎窑红、宝石红,每一种红色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故事,它们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展现。
窑变瓷,被成为瓷器的流霞,窑变瓷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气氛等因素的变化,导致瓷器表面釉色发生不可预测的自然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和纹理效果。
展览的第七部分“何以五色”,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科学知识解释瓷器怎样拥有多彩的釉色;第八部分“瓷器色彩墙”,则展示了广东省博物馆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开展的馆校合作研究成果,用现代色彩学的方式来解析瓷器上的色彩。
与以往的展示方式不同,本次"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展从色彩的角度来梳理瓷器的发展,带领观众运用感官,纯粹地感受瓷器之美。
文创方面,博物馆从展览展品、釉色等方面提取灵感,开发了十余种、80多款文创产品,包括粤博首款陶瓷盲盒、瓷器与馆藏书画巧妙结合的冰箱贴等,让能在瓷器上获得色彩的灵感,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较于西方用工业化的标准来辨析颜色,中国人对色彩的命名,更在于色彩带给人独特的感受。
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与色彩相关的诗词与瓷器交相辉映。古代的中国人,不仅从自然界中感悟色彩,还把色彩融入到了瓷器上面,即使是同一命名的色彩,在瓷器上也会呈现出轻微的差别,这也体现了中国人诗意洒脱、随性开放的状态。
观众欣赏瓷器,不仅是欣赏瓷器本身,更是从纯粹的色彩和简约的造型中,体会古代中国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编辑:郑祉韵
审核:廖宏超
监制:博物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