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内容由世毕盟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
由世毕盟教育(微信公众号:gguconsulting)
排版发布。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中山大学 – 基础医学专业
GPA:3.9/4.0;IELTS:7.5;
GRE:163+163
OFFERS:
Yale - CSC-Yale BBS PhD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Track);
Harvard - Master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MBI);
Columbia - MS in Biostatistics with Public Health Data Science concentration;
JHU - Master of Health Science in Epidemiology(带奖);
Oxford - MSc in Global Health Science and Epidemiology;
Cambridge - MPhil in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Utrecht University - Master in Epidemiology
我不想把申请总结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个人成长史,因为我相信除了我妈,并不会有太多人在意我见过几次凌晨三点的校园,更何况我见得最多的也是在看书刷剧之后而非熬夜苦读之间;我也确实没什么鞭辟入里的行业见解可以与大家分享,这段时间因为申请认识了一些很厉害的朋友,最大的感悟就是我能够收获自己觉得尚可满意的结果,可能更多依赖的还是很多很多运气和一点点方法吧。所以就简单分享一下我觉得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如果可以的话,还有我侥幸拥有的运气。
自从下定决心留学,我看过不计其数的申请总结,它们中经常包括一个重要性排名,类似于“推荐信≥论文>GPA>标化”,在我看来,最前面应该加上一条,“心态”。对这届申请者尤其如是。
我经历过很多濒临心态崩溃的瞬间,第一次是在入学后没多久。阴差阳错地,我来到了所有理工科专业中最像文科的医学专业,与此同时,我参加了两个不同的学生会组织和一些社团活动。时间管理是我认为在整个大学阶段学到的最宝贵的技能之一,我也庆幸我在大一的时候就逼迫自己掌握了它。
时间管理也可以被看作一种思维方式: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最大效益化——如果你的导师/实习的老板帮你制定过工作表的话,你就会羡慕资本家在这方面所拥有的天生敏锐,这就是为什么你命中注定是个打工的——它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举例而言,我会在新书刚发下来时就照着往年的考题把重点内容标黄,然后在每节上课老师吹水的时候过三章,覆盖那节课的内容以及它的前后两章,在第二周以及下个月的空闲时间再看一遍,最后到考前一周及一天整体捋一下。参照遗忘曲线做出一些适合自己脑容量以及生活规律的调整,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任务。另一个例子是不同的时间适合做不同的事,通勤路上适合拿百词斩刷单词,室友都睡了的深夜适合微积分和线代,昏昏沉沉的复习周适合在背完一本书后奖励自己一个喜茶冰淇淋。
我相信我所有厉害的朋友们都是个中高手,但是千万、千万别沉溺到自我满足和自我感动中去,觉得把生活的全部都用努力的证据塞满就意味着不曾虚度光阴,不是的,这只是手段,永远都不是目的。
接着上一个话题说一下标化考试吧,这个标化考得我的心态也不是很好,我的雅思考了两次都被审查(investigate),GRE由于记错时间只复习了五天。
这两个标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都是词汇,就像前面提过的,我所有的词汇都是在通勤的间隙用百词斩和考满分刷的,把相应考试的板块都过一下就没什么问题。雅思的话,听力靠看剧,阅读靠文献,写作靠模版,口语靠人品。模版指的是可以准备一些万能开头结尾和转折句式,找几个话题形成一下自己的模版,开始考试了可以无脑往上敲,有效避免写不够字数的情况。另外我个人觉得机考更有利于写作,打字对于我们写字手残人士真的太舒服了,阅读机考也提供右键选择标亮这种功能。
GRE的话,复习战线真的没有必要拖得太长,五天有些夸张,但是一个月以内绝对够用。推荐一个简洁高效的方法:直接刷机经。填空1300和阅读300,计时去做,做到一定数量常考的词汇和逻辑就有个大概概念了。我就刷了一半左右,准确率大概9/10,上考场出分也差不多这个水平,甚至每个session最后还剩下8min检查。
今年G很多项目都说不需要甚至不考虑,但是有总比没有有优势,半个月的脱产复习也并不会占用太多精力。当然也不要放太多精力在标化上面,330相比320可能就是网红新品万物皆可咸蛋黄,是好吃一些,但是没有必要为此多排两个小时的队。
另一个崩溃大型集中发生地是科研。如果可以,谁不想要一份论文高产似母猪,导师美名传天下的科研呢,可是现实往往不能如愿。
我尝试过一些不同的方向,找到兴趣所在之后开始试图寻找一些能够为自己能力背书的经历,随后就遭遇了iGEM全队取消评奖资格和UCLA-CSST疫情项目取消的双重打击。当时陷入了对未来失学的恐慌以及很深的自我怀疑,最终我发现,真正能够打败自我怀疑的只有彻底的自我否定,接受自己天性里的懒惰和虚荣,接受没有人能够做到永远自信从容,接受所有世事无常的风雨和彩虹,尽量做到无愧于心从一而终,就好。
虽说是兴趣所在,其实也免不了一些功利化的考量。既然入了医学的天坑,就不能让这五年掉的头发付诸东流,顺应转码的潮流,加上确实切身感受到医疗资源信息化的匮乏和国内相应体系化建设的巨大缺失,所以选择了医学信息这个方向。关于具体的研究感受,同生物信息区别还是很大的,在我看来和同临床之间的密切沟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这个方向更强调转化医学的一些应用性和可行性概念,能够切实对临床的痛点做出应对也算是我们的情怀所在吧。
申请相关项目需要补一些基础的课,在统计和计算机之间选择了统计作为辅修,加上Coursera拿了一些数据科学的证书,从这个角度来讲也要感谢疫情的发生,不然一个医学生是绝对分身乏术跨校区上完这么多课的,怎么说都至少需要赫敏的时间转换器和哆啦A梦的任意门才行。
总的而言,目前我还没有后悔这个选择,希望未来的自己也能不忘这份初心。
也做过一些志愿者工作,一段临床见习以及在药企的实习。
除了把简历填满,这些经历都挺有趣的,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至于对申请能够起到的作用,我觉得可大可小。小了说是“每个人都有课外活动我不能没有”,大了说是“These experiences made me realize that many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s most pressing needs are internationally and cross-industry shared, and that any contribution I can make in this area will have a far greater impact on more than just one country alone.”(摘自我的PS)
所以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见仁见智,当然主流观点认为科研才应该是学术类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你也可以把缩在角落划水的经历吹成同风浪搏斗征服汪洋大海嘛。
最后,经历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好。
讲故事又称画饼,是资本家们的另一项天赋技能,如果没有,建议多看看虚构性人物传记,月亮和六便士这种,激情塑造一下自己义无反顾的追梦人形象。
我的选校列表就很追梦人,全是梦校没有保底。我觉得与其去一所自己不想去的学校取得一纸文凭,不如gap一年环游世界……好好搞科研发论文来年再战。可能我只是太过幸运没有沦落到这样的境地所以才口出狂言,但有一点我觉得是真的:不要选那些录了你也不情愿去的学校/项目,对自己的未来负点儿责。
另外作为首尾呼应,申请的时候时间规划也必不可少。尽管很多学校是rolling 制度,但是早占坑总没有坏处,从八九月份准备初期就可以做个表格,整理记录一下材料准备和提交进度,尤其是送分和WES认证这种繁琐容易出错的环节。虽然我搞得一团乱糟糟,但是感谢贴心(和那些不太贴心的)的小蜜,有任何问题不要担心打扰到他们,直接发邮件问吧,因为如果不问的话可能他们审核你乱糟糟的材料需要耗费更多的心力。
至于拿到offer之后该怎么选……救命啊我也想知道答案。
关于GGU(世毕盟),修改得很native的文书和非常真实且有帮助的mock interview就不用说了,我最感激的是,培训师和mentor(耶鲁大学博士)在我心态最崩溃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支持,这种心里有底的感觉,是每个彷徨的申请人都梦寐以求的吧。
衷心感谢这一路上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在这里写鸡汤的我。
看过很多份申请总结,可依然过不好这个申请季。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牛推吗,是因为GPA拉垮吗,是因为发不出SCI吗,都不是,也许只是因为,命运推着你奔向那座城市,那所学校,那些会和你共同书写人生故事的人们。
世毕盟学员仅2024 Fall部分申请结果
世毕盟是13年服务品质始终如一的中国教育品牌,
是定位于美英名校申请的专业咨询机构和个人发展平台。
<成功案例>
仅2024 Fall世毕盟学员的部分申请结果:
Princeton 17例,Harvard 18例,MIT 20例,
Stanford 38例,Cambridge 20例,Oxford 16例......
(以上录取案例,均实名制备案,接受学员和家长的监督)
世毕盟咨询热线:400-6368-809
短信预约咨询:18600251066
邮件预约咨询:service@gguconsul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