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科学普及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迄今世界上唯一一部科普专门法律,现行科普法自2002年施行以来,22年间有力促进了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1年的1.44%提升至2023年的14.14%。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11位。
2024年11月3日,学生在河南省洛阳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科技节上参观“机器狗”科技展示活动。黄政伟摄(新华社)
新定位强调科普重要性。
此次修订从法律层面明确科普在新时代的定位: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修订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科普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同等重要”的提法,意味着科学普及不是科技创新的附属品,而是将携手并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科普是连接科学研究与社会大众的桥梁,它能充分激发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创新智慧。此次科普法增加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这是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一个时间段,集中、密集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这一举措积极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科普需求,让更丰富的科普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新要求提高科普准确性。
网络流传的伪科普是当前一大痛点。有人打着“科普”旗号散播伪科学和谣言,借机带货;有人利用AI技术制造假新闻、假音频视频,开展网络诈骗。此次修法作出了加强科普信息监测的相应规定,要求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还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传播虚假错误信息的,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2024年12月10日,诸暨市明德小学的学生在AR虚拟现实科普实验室上科学课程。徐昱摄(新华社)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此次修法规定,国家部署实施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任务,在符合保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开展必要的科普。还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新技术、新知识开展科普。这就对新技术、新知识科普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机制增强科普吸引力。
近年来,我国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199.67万人,其中,专职人员27.39万人,兼职人员172.28万人。但总体而言,科普队伍建设仍然相对滞后,科普人员缺乏职业认同、上升渠道狭窄等现实问题也很突出。
新修订的科普法增加了“科普人员”专章,要求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等,对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目前,已经有18个省份启动了科普类职称评审工作。以法律形式推动完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对科普人员的权益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将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投身科普事业,保障科普人才队伍发展。
今天的中国,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响应时代之变、回应人民之需,新修订的科普法突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价值和使命,让我们对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