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微塾】诗词中动词的运用

文摘   2024-11-21 00:01   黑龙江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词微塾



诗词中动词的运用



一、本态动词的妙用


本态动词是指诗人表达事物动态时所选取的该事物自身所能发出的动词词汇。这些动词经过诗人的锤炼,能够使诗句意境不同凡响。


例如:

杜甫的“身轻一鸟过”:其中的“过”字,生动地描绘了鸟儿轻盈飞翔的姿态。

陶渊明的“采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的“见”字,传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其中的“敲”字,不仅表现了僧人的行为,还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二、移借动词的妙用


当诗人要创造的意境必须借助动词去体现时,而本态动词词汇已经不能完成其需求了,诗人就会运用移借动词来完成。


例如:

“数峰无语立斜阳”:其中的“立”字,将静止的山峰写活了,赋予了山峰以生命力。

杜审言的“云霞出海曙”:其中的“出”字,形象地描绘了云霞从海上升起的景象。

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其中的“弄”字,将月光和花影的动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毛泽东的“鹰击长空”:其中的“击”字,生动地表现了鹰在空中翱翔的英姿。

三、转化动词的妙用


转化动词是指将其他词性的词汇转化为动词,以完成自身的任务。


例如: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本意是颜色,但在这里用作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后江南大地的变化。

“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其中的“裹”字,将月光比作茧素,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笼罩江面的景象。


四、动词的多重效应


动词在诗词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诗句的表现力,还能起到多种效应:


描摹效应:


动词能够生动地描绘动作和情态,使形象具体可感。例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中的“徘徊”字,不仅使月光有了生命,还给月光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感情色彩。

使动效应:


动词能够使某些形象由“无生体”变为“有生体”,由“无情物”变为“有情物”。例如,“数峰无语立斜阳”中的“立”字,将山峰写活了。


点睛效应:


动词能够点出难言之妙,使诗句语出惊人。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虚实效应:


动词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诗句更加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春天的变化具体化。

传情效应:


动词能够传达诗人的情感,使诗句更加感人。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离别的悲伤。


动词在诗词中的运用是提高诗词表现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态动词、移借动词和转化动词的巧妙运用,诗人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使诗词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动词的积累和运用是提高诗词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希望读者在阅读、欣赏、教学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关注动词的妙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魅力。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关注


诗摘词选
采珠知境界,撷玉识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