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分调剂13.5万学费,复读成了唯一出路?”
“我孩子考了633分,结果被调剂到中外合作办学,学费从6000涨到13.5万,我们实在是承担不起,只能复读了。”——一位广东家长的朋友圈,最近成了“吐槽大会”。
事情其实不复杂:一位广东考生,高考633分,原本冲着南方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去,结果被调剂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冷门专业,学费直接从一年6000元飙到了13.5万,家长一看这账单,差点当场休克。最后的结局?复读!这个在朋友圈发愁的家长,估计连做梦都没想到,考了个高分,结果却“负债累累”到要让孩子重新来过。
“学费涨了22倍,家长成了‘甩手掌柜’?”
先不说这13.5万的天价学费,单单这调剂操作,就已经够考生和家长“咬牙切齿”的了。要知道,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可是“火到发烫”,以629分的高调投档线甩了好几所985高校一大截,招来了不少高分考生。这位633分的考生,放到别的985高校,妥妥上个王牌专业不成问题,可这次却栽在了调剂这道坎上。填志愿的时候,明明志在701组的热门专业——物理学,结果因为招生人数有限,最后被调剂到了702组的“中外合作办学”,学费直接飞升到13.5万!
家长的心情咱们也都懂——谁都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但上个大学学费涨了22倍,这事儿换谁都得坐不住。6000块钱一年变成13.5万,简直就是从“普通工薪家庭”跳到了“富豪豪宅区”。这哪是南方科大,这简直是“南方科大地产”!家长再三表达无奈:“我们家真供不起这学费,只能让孩子复读了。”
“调剂调到天价学费,南科大背锅,还是家长没看清?”
看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事儿到底该怪谁?是南方科大玩了调剂“文字游戏”,还是家长自己没搞清楚规则?其实,南方科大早在招生公告里就明确说过:“如果不想被调剂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千万别勾选服从调剂!”南方科大也不是没提醒过,可有些家长和考生为了“保底不退档”,就随手勾了个服从调剂,结果就被调剂到了最贵的专业,只能自己“交学费买教训”了。
说白了,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学校。俗话说:“家长心急如焚,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家长们填报志愿的时候,心里总想着“多一个选择多条路”,但忽略了背后的代价——中外合作办学,这可不是什么“普通公办专业”,那可是真金白银的“土豪班”。13.5万的学费,很多家庭咬咬牙也得考虑清楚,是不是能负担得起。
“复读这条路,真的是‘拯救一切’的唯一选择吗?”
眼看着孩子花了633分的好成绩,却只能复读,很多家长心里估计都在捶胸顿足。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教育是个“烧钱的活儿”,但这回,南方科大的“调剂事件”可真是让不少家长的“荷包”直接烧穿了。这位633分的考生,复读到底值不值?这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
复读的压力,家长们是知道的。就算是考了高分,再来一年也不一定就稳拿985高校的王牌专业。复读这一年,不仅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还是心理上巨大的负担。更何况,复读成本不低,光是培训班的费用和一年的生活开销,算下来也得花不少钱。复读一年的结果,可能还不如一开始调剂的专业。可话说回来,面对13.5万的学费,很多家庭也只能“硬着头皮”选择复读。
“南科大,你是黑马还是黑心?”
南方科技大学,这几年确实是高校里的“黑马”,从建校到现在不过十几年,居然在QS世界大学排名里蹿升到了前500。学术水平和硬件条件的确不差,教师队伍里还有62位院士,这些都是它能吸引高分考生的重要原因。但这次调剂风波,似乎给这匹“黑马”抹了点黑。高分考生被调剂到学费13.5万的中外合作办学,这让人不得不反思:南科大,你是不是太“黑心”了点?
其实,南科大的招生政策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很多家长和考生没有充分了解志愿填报的细节。南科大一直强调“入学后可以自由选择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调剂后能降学费”。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昂学费,早就在招生简章里写得明明白白,家长们要是没仔细看,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教育的本质是公平,还是‘拼经济’?”
当教育逐渐变成一场“拼经济”的游戏时,谁还能保持理性?13.5万的学费,让多少家庭望洋兴叹?其实,从某种角度看,这位考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如今的高校招生体系下,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着“国际化”的旗号,把学费抬得高高在上,仿佛只要交了钱,学生就能获得一个“国际化”的未来。但现实是,很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这笔巨额开支,最终只能选择复读,继续在“高考独木桥”上厮杀。
那么问题来了:教育的本质是公平,还是“拼经济”?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高分考生,真的要因为一张天价学费单,失去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吗?这场调剂风波,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却折射出整个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深刻反思。
“最后小编想问:你愿意花13.5万选择调剂,还是再拼一年高考?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