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关注印度的军事影视作品。作者认为,当下印度的军事影视作品往往通过虚构的情节,以夸张的、漫画式的表现手法渲染一种沙文主义情绪,所描绘的战场画面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作者认为,这类军事影视作品兴起于1990年代经济自由化时代。其最早的成功案例是1997年的《边境》,该电影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两名印度军人在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中“英勇牺牲”,尽管现实中两人均活到高寿才寿终正寝。这类电影描绘了一个姿态强硬的印度形象,助推印度军人地位在社会舆论中快速攀升。作者指出,印度军事影视作品更多聚焦描写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把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三者捆绑起来,塑造为印度的假想敌。但是其对印度其他方面军事安全冲突却笔墨不多,比如中印边境、印度干涉斯里兰卡、印东北骚乱等。作者还认为,印度的军事影视作品,不仅没有展现出现实中军事活动的复杂性与残酷,其在艺术方面也乏善可陈。这类粗制滥造的军事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在印度大行其道,或许是因为现代印度历史上没有经历大规模的、冲击到每个家庭的战争。这也使印度一些政治力量能够用这些军事影视作品推进自己的政治议程。南亚问题研究小组特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作者简介:苏珊特·辛格(Sushant Singh),耶鲁大学讲师、印智库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