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三)

文摘   2025-01-13 10:48   山西  

县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三


十大培优行动(上)



(一)推动多元转型,培优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具有寿阳特色的“五五四”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坚持稳盘与提效并举,提升五大传统产业突出煤、电、气、化、建材“五业协同”,夯实县域经济基本盘。煤炭产业加快释放先进产能,煤电产业要盯住龙头扩规模,煤化产业积极推动潞安寿阳化工转产转型,煤层气产业着力推进增储上产,建材石料产业继续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提升行动。

坚持培育与壮大并重,构建“五新”产业矩阵。聚焦新能源、新物流、新制造、新材料、新文旅“五新”领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要建成山西中部“绿电”基地,“新物流”产业要打造太原周边最大的平台式物流枢纽。“新制造”产业发挥“链主”功能,集聚链式效应,支持强伟纸业建成160万吨造纸“航母”,高端生活用纸生产能力达到全省四分之一。“新材料”产业聚焦市场化、技术化、绿色化要求,重点推动精达丰10万吨化工新材料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新文旅”产业重点突出长寿文化,聚焦康养主题,做大黑水、鹿泉山寿星故事沉浸式旅游,打造“年轻人养心、中年人养身、老年人养老”的长寿康养基地,加强“怡然到晋中·周末休闲到寿阳”广泛宣传,持续打响“长寿之乡·安养寿阳”新品牌。

坚持布排与孵化并行,打造四个未来产业。实施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在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健康、未来应用场景四个领域前瞻布局。以资源优势赋能未来制造产业,发挥煤炭产业优势,探索发展高端化、智能化、无人化煤机装备,力争“十五五”期间智能煤机生产全省份额占到10%,建成华北地区重要的智能煤机制造基地。以区位优势开拓未来发展空间,抢抓山西通航示范省建设机遇,超前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建成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县。以农业优势推进未来健康产业,通过前瞻性战略视角和技术创新拓展规模化应用,助力玉米、杂粮等特优农产势能转化为大健康产业动能。以数字优势创新未来应用场景,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算平台等数字核心产业,形成山西中部数字经济新高地。

(二)推动项目提质,培优投资消费结构

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提升县域经济质效。

多措并举促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拓展“两新”政策惠及范围,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拓展乡村e镇新模式和覆盖面,全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扩量。要丰富县域多元消费场景,培育消夏夜市、美食节庆、传统古庙会,优化提升春宇、世宇、鼎尚等商圈,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商品流动和消费流通。

多管齐下扩投资。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以项目看发展、评担当、论英雄,坚持“跑部进厅”抢抓中央预算内、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资金政策,强化项目建设“总调度”,统筹项目全周期各项工作,确保按序时进度顺利推进。

多维联动抓招商。实施招商引资提效行动,创新招商模式,切实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项目。要完善招商图谱。

(三)推动集群成势,培优园区经济布局

经济发展核心在产业,产业提质关键在集群,产业集群载体在园区。要坚持赋能提质、扩量增效,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发展。

聚焦“三区一基地”,夯实园区经济“四梁八柱”。经开区要紧紧盯住“三个领先”目标不动摇,抓好环保造纸、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保持15%以上。平头融合区要紧紧盯住“数谷小镇”谋发展,加快污水处理厂、南庄110KV变电站等配套建设,加强数字企业招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要全市领先。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要紧紧盯住“华北有机旱作农业之芯”定位,瞄准“五化”方向,持续推动“片区+园区+廊带”建设,一产增加值提升10%以上,加快打造省内最具影响力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智能化煤炭产业基地要全力推动生产、储运、监管、全产业链四个智能化建设,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同步打造智能化煤炭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助力县域安全高效发展。

抓牢三大百亿园区,激发园区发展强大动能。环保造纸产业园要举好强伟龙头,系统推进宜多果蔬收购改造、项目用地规划审批、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工作,合作引入清风、维达、心相印等大牌,力争年内产值突破80亿。煤炭绿色循环产业园要加快建设步伐,开投公司主动同五矿产城、中航泰达对接,力争5月份开工基础设施,全年完成投资不少于5亿元。智慧交通物流园要抓好4个产业类、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功能食品园项目落地,今年园区营业收入务必要突破50亿元。两大专业化园区中,中储运园区要加快推动土地等手续办理,争取8月开工,全年投资达到5.5亿元;中储粮园区要年内建成投用,着力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支撑。

开展整体提升行动,增强园区管理能力水平。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推动七里河园区一号产业路、太原东二环高速ETC通道、城南新材料产业园基础管线等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8.2亿元,力争两年内全部建成,推动园区基础配套更加完善。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开展工业用地评价、城镇开发边界调整等工作,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重点完成七元矿20兆瓦低浓度瓦斯发电、中储运园区等项目选址报批,加快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规划环评等6项事项编制,确保年内化工园区获批,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强改革创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空间区位,加大与16所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布局新的产业园,提高“规上”企业研发覆盖率,力争再申报5-10项发明专利,搭建研发专利与企业投资高能对接平台,助推成果就地转化突破40%以上。

(四)推动改革深化,培优开放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已安排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推动具有寿阳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要主动融入战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积极申报自贸区试验区,协同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要主动承接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用好“飞地经济”“园中园”等模式,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引进项目资金到位率达到70%以上。主动吸引人才,继续实施“大院大所”工程,开展百名人才引进行动,探索推行人才“一卡通”政策,以产业引才、政策留才。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年内政务服务大厅搬入市民中心,所有审批事项全部入驻、集中审批,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专项行动,继续增设“办不成事”窗口,简化工作流程,压减幅度不少于20%。规范涉企执法行为,集中整治“四乱”,对年内首检合格的单位场所不再重复检查,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贯彻好即将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效。积极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年内专精特新企业增至12家,全面增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用好“以月答卷”机制和金融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好惠企助企政策,加大纾困支持力度,全力服务好企业和企业家。

(五)推动城乡统筹,培优新型城镇化质效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要构建“双核一带四中心”新型城镇化格局。“双核”就是县城和平头,未来要承载一半以上城镇化人口;“一带”就是以双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轴的产业融合带,未来作为产业布局、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四中心”就是解愁工矿集聚中心、尹灵芝红色文旅中心、松塔生态康养中心、西洛市级主城区连通中心。重点要在三方面发力。

一是增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实施12个老旧小区管网更新、城区供水污水管网改造、集中供热扩网、路灯节能改造、过街天桥等设施,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和安全韧性,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乡交通、供水、供热等一体化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

二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以城聚人、以人兴城、人城相宜,加快完善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案,稳妥有序推动进城农民落户并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启动寿水新城、华阳新社区建设,推动采煤沉陷区搬迁人口向县城集中;配套出台教育、医疗、出行政策,力争年内城镇常住人口新增3000人以上,提升城镇化率1-2个百分点。

三是推动城镇化联动融合发展。依托南燕竹卤肉加工、西洛玉露香梨、朝阳智能煤机等专业镇建设,按照产城融合、功能互补、优势突出、梯次发展原则,从规划入手,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力争实现特色产业产值、人口双翻番,打造宜居、宜业、智慧、生态新寿阳。


寿阳县第一中学校
面向师生,面向家长,面向社会,提高办学效率,办人民满意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