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期:[18F]FDG PET/CT和CT放射模型的多中心开发和评估

文摘   健康   2025-01-09 19:41   江西  

  文献汇报信息汇总(向上滑动👆)

  主持人:戴西件博士、龚良庚主任彭德昌主任、李海军医师

李海军 2019-9-22 第1期:全脑功能活动和连接对未治疗双相障碍的分类:放射组学分析

王富勤2019-10-13 第2期: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脑龄预测

于帅2019-10-20 第3期:PNAS-复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功能连接降低

袁新2019-10-27 第4期:未用药强迫症患者海马体外形和亚区体积的异常

汤俊2019-11-3 第5期:儿童青少年可遗传认知能力和脑白质特性精神病理学的关系

王富勤 2019-11-10 第6期:基于神经影像学预测不同形式癫痫患者的大脑年龄

刘阳2019-11-10  第7期:嗅觉如何改变食物摄取?一项睡眠剥夺研究

梁丽红2019-11-17 第8肠道菌群有利于消除恐惧记忆?

范京怡2019-11-24 第9:阿立哌唑增效治疗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李海军 2019-12-8 第10期:老年OSA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与脑结构的关系

王富勤2019-12-15 第11期:机器学习:艾滋病患者是否加速脑老化?

2019-12-23  第12期(上):抑郁症患者功能性脑改变的可重复  性:来自1434名个体的多中心静息状态功能MRI研究的证据 
                          第12期(下):不同精神疾病脑网络结构的共性和异性

于帅2019-12-29 第13期:多中心物质依赖者灰质体积的机器学习分析

袁新2020-1-4 第14期:过度兴奋的行为表现是强迫症的一种内表型表现

汤俊2020-1-12 第15期:精神障碍的网络理论

刘阳2020-1-19  第16期: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以及良好睡眠者的患者的β/γ脑电活动

阚绍奎2020-2-9第17期:氯胺酮使抑郁症患者亚属扣带回皮质异常高活动性正常化

孙玉静2020-2-23 第18期: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记忆、认知和脑体积的影响

梁丽红2020-3-1 第19期:自闭症患者功能连接性的泛性和可重复性

范京怡2020-3-8 第20期:选择性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调节剂Basimglurant辅助抑郁症的究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李海军2020-3-22 第21期:轻度认知障碍者工作记忆状态时背景网络的静态和瞬时动态低频振幅变化

王富勤2020-3-22 第22期:Nature communications:基于深度学习预测大脑老化

于帅2020-3-29 第23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奖赏和新奇事物加工及精神兴奋药物作用的神经计算研究

2020-4-5 第24期: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与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的比较

汤俊2020-4-12 第25期:接纳承诺疗法对抑郁症早期干预的疗效

2020-4-26 第27期:AJP机器学习文章---精神分裂症加速脑老化

阚绍奎2020-5-10 第28期BP期刊: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电休克治疗的抗抑郁作用机制

梁丽红2020-5-17  第29期JAMA Psychiatry(上):自闭症的心理理论和镜像神经系统理论连接异常

梁丽红2020-5-17 第29期(下):首发精神病患者心理理论和镜像神经系统理论连接

范京怡2020-5-24 第30期:机器学习方法:老年抑郁症诊断和治疗反应预测

程杰2020-5-31 第31期:社交焦虑中的面部感知: 视觉皮质动力学揭示了过度警惕/逃避倾向

葛薇2020-6-7第32期: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症患者偏差语义网络的影响:使用语义启动的多中心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张晓洋2020-6-14 第33期:人类睡眠中的电生理、血流动力学和脑脊液耦合振荡

徐鹏娇2020-6-21 第34期:尼古丁对皮质纹状体的奖赏加工不同阶段反应的急性影响

李笑2020-6-28 第35期: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双任务受损的神经特征 

李海军2020-7-5 第36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白质损伤导致的脑结构网络变化

王富勤2020-7-12 第37期:颞叶癫痫的脑老化:实际年龄、大脑结构结构和功能年龄

魏志鹏2020-10-15 第38期:年轻男性吸烟者额-纹状体束异常变化

辛会珍2020-10-15 第39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老年患者灰质肥厚

李海军2020-10-23第40期:NC揭示Tau蛋白沉积与衰老和海马功能机制

段文峰2020-10-29第41期:Radiology影像组学-乳腺癌数字化钼靶摄影:乳腺实质放射组学的辅助价值

李坤瑶2020-10-29 第42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的研究进展回顾

2020-11-第43期:复发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变化

谢薇2020-11-6 第44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前后脑结构变化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

李盼梅2020-11-12 第45期:识别与慢性下腰痛神经病理学相关的脑区:静息态低频振幅振研究

舒永强 2020-11-19 第46期:海马体积与情绪障碍
刘翔 2020-11-19
 第47期:17分杂志:伸下舌头,道出你身体玄机

2020-11-27 第48期:Biological Psychiatry:岛叶-杏仁核通路是状态和特质焦虑的早期生物学指标

2020-11-27 第49期:持续正压通气改变OSA患者的脑显微结构和灌注模式

2020-12-3 第50期:跑步可有效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运动能力

2020-12-3 第51期:COVID-19并没有显著增加中国人患精神障碍患病率

2020-12-10 第52期:Radiology:多发性硬化患者动态功能网络属性变化

2020-12-10 第53期:重磅:CPAP治疗对治疗中重度OSA患者心血管和抑郁无效?

2020-12-28 第54期:短期CPAP撤离对并不会对OSAS患者脑血管反应受损

2020-12-29 第55期:OSAS患者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网络的改变

2021-01-14 第56期:睡眠中脑白质损伤及其与神经元同步性的关系

2021-01-15第57期:Nature Communication:父母的家庭收入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吗?

2021-01-16第58期:放射线学分析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对新辅助化学放疗的病理完全反应

2021-01-18第59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初次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前后的白质微结构异常

2021-01-19第60期:肥胖的全球发病率与发病机制

2021-01-20第61期:nature子刊重磅:帕金森病研究的两个世纪历程

2021-01-21第62期:情绪刺激对躁狂状态和正常状态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

2021-01-21 第63期:缺氧微环境:肿瘤干细胞进化的决定因素

2021-01-25 第64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缺氧剂量依赖性方式激活人结肠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

2021-01-27 第65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皮层厚度减少的网络证据

2021-01-27 第66期:ERO1α是一种新的人癌细胞系缺氧内源性标记物

2021-01-28 第67期: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2021-01-29 第68期:前扣带回皮质的功能连接性预测rTM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3个月后的治疗结果

2021-01-29 第69期:ERK/MAPK信号通路与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

2021-01-30 第70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它们在肿瘤治疗和组织修复中的潜在应

2021-01-30 第71期: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局部一致性降低和神经认知损害

2020-01-31 第72期:突破fMRI研究的信度瓶颈,实现临床实用

2020-01-31 第73期:轻度脑外伤后白质微结构变化的演变:纵向DTI和NODDI研究

2020-02-02 第74期:PANSS量表介绍

2020-02-02 第75期:监测睡眠纺锤波有望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2020-02-03第76期: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表现出可重复的功能连接变化

2020-02-04第77期:生命早期的免疫系统印记与微生物

2020-02-05第78期:COVID-19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长期影响一项队列研究

2020-02-06第79期:不午休的人会变笨?一个来自2000人的调查

2020-02-06第80期:肿瘤免疫检査点治疗可影响Treg细胞稳态导致自身免疫性副作用

2020-02-07 第81期:AMJ重磅:我们以往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弄错了方向?

2021-02-22 第82期:脑影像大型开源数据集

2021-02-23 第83期:p53缺失的结肠癌细胞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鉴定潜在的新耐药机制

2021-02-24第84期:肠道菌群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的?

2021-02-25第85期:儿童不眠性睡眠的系统评价

2021-02-26第86期:色情会上瘾吗?一项关于色情的fMRI研究

2021-02-27第87期:观看挤痘痘视频快乐吗?一项fMRI研究

2021-02-29 第88期:痴呆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

2021-03-03 第89期:高强度运动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一项初步随机临床试验

2021-03-04 第90期:脑血管周围间隙对早期帕金森病的作用

2021-03-06 第91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帕金森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3-07 第92期:昼夜节律的可变平衡和新陈代谢与疾病中的自噬

2021-03-08 第93期: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SNCA低甲基化与现象转换

2021-03-08 第94期:静息状态下的全脑连接动力学追踪

2021-03-09 第95期:纠正间歇性低氧可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患者的炎症反应

2021-03-10 第96期:淀粉样蛋白PET和tau-PET的诊断价值

2021-03-11 第97期:默认网络:独特自我与多彩世界的邂逅

2021-03-12 第98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CPAP停药过程中缺氧和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来自三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进一步证据

2021-03-14第99期:多孔硅纳米粒子治疗在抑制异种胶质瘤细胞群迁移中的有效性

2021-03-16 第100期: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动态功能连接

2021-03-17第101期:AAV介导的ULK1抑制在体外和体内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突再生 

2021-03-19第102期:多系统萎缩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021-03-21 第103期:精神分裂症的动态功能连接模式及其与幻觉的关系

2021-03-22 第104期:坚持CPAP随机试验治疗OSA患者残余过度日间嗜睡

2021-03-23  105期:高血压导致痴呆的风险——概述与未来的方向

2021-03-25  第106期:神经退化与生物钟

2021-03-26107期:阿尔茨海默病的异常动态功能连接

2021-03-27 第108期:帕金森病和睡眠/觉醒障碍

2021-03-28 109期: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认知控制网络间动态功能网络连接的破坏

2021-03-29 第110期:动态共变脑的运动-连通性: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2021-03-30  第111期:帕金森病的睡眠/觉醒问题

2021-03-31 第112期:电惊厥治疗的抗抑郁效应和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分区功能改变的关系

2021-4-01 第113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短暂自发大脑活动的时间组织改变

2021-04-02  第114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日间警觉性:潜在的剂量依赖性,不同药物类别的差异效应

2021-04-03  第115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和血液透析前后夜间体液移位

2021-04-10  第116期:重度抑郁症的人格特征与动态功能连接的关系:一项静息态分析

2021-04-11 第117期:心血管危险因素、脑结构变化和认知能力下降三者之间的联系

2021-04-12 第118期:神经内分泌-代谢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睡眠障碍

2021-04-13  第119期:APOE4携带者后扣带皮层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有效连接改变:一项初步研究

2021-04-15 第120期:无症状但默认模式网络轨迹有差异的个体面临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2021-04-16 第121期:缺铁与睡眠

2021-04-17 第122期:重置“夜猫子”的晚睡时间对心理健康和表现有积极的影响 

2021-04-18  第123期:多发性硬化伴或不伴萎缩患者认知障碍的决定因素

2021-04-19第124期:“GrimAge”是一种表观遗传的死亡率预测指标,在严重抑郁障碍中会加速

2021-04-20 第125期:母亲围产期抑郁症状与子代18岁时精神病性经历:一项纵向研究

2021-04-21第126期:老年抑郁症与Aβ(皮层淀粉样蛋白)负担降低相关

2021-04-22 第127期: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电休克治疗的抗抑郁作用机制

2021-04-25  第128期:外泌体与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

2021-04-27  第129期:维生素D3与安慰剂对抑郁或临床相关抑郁症状风险及情绪评分变化的影响

2021-04-28  第130期:免疫细胞中的TREM2/PLCγ2信号:功能、结构洞察力和潜在的治疗调节 

2021-04-29第131期:APOE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和个体化识别之间的关系

2021-04-30第132期:低氧环境下肿瘤的重编程:新兴概念和相关治疗策略

2021-05-07第133期:APOE和认知储备对阿尔茨海默病功能网络的影响

2021-05-08 第134期:枳子厚朴汤抗失眠有效部位的综合筛选及药效物质和机制的网络药理分析

2021-05-09 第135期:免疫细胞中的TREM2/PLCγ2信号

2021-05-10 第136期:人皮层中的微观结构增殖与面部加工的开发相结合

2021-05-11 第137期:大脑连通性差异评估的快速转换

2021-05-12 第138期:多系统萎缩的广泛白质损伤

2021-05-13 第139期:重温失眠患者的夜间心率和心率变异性

2021-05-15 第140期:红景天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重度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2021-05-17 第141期:觉醒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连接和动态性的贡献

2021-05-18 第142期:人类海马亚区前后轴的功能连接差异

2021-05-19 第143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导致空间导航过程中抑制性连接受损和空间编码重新激活

2021-05-21 第144期:基于质谱技术的抑郁症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及逍遥散治疗

2021-05-22 第145期:社会网络、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对成年和老年重性抑郁障碍病程的预测意义

2021-05-23  第146期:用共激活模式分析观察功能网络动态特性的性别差异

2021-05-24 第147期:一项调查重性抑郁障碍复发预防的新研究设计

2021-05-25  第148期:红景天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重度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2021-05-26  第149期:双相情感障碍与重性抑郁障碍中抑郁的独特神经解剖学基础

2021-05-27     第150期:抗精神病药物对重度抑郁症和精神病患者脑结构的影响

2021-05-28  第151期:亨廷顿病的动态功能网络连接及其与运动和认知的关系

2021-05-29  第152期:习惯喝咖啡的人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大脑功能连接模式

2021-05-30  第153期: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成人大麻使用障碍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的抑郁症状和大麻使用

2021-06-01  第154期:针灸作为产前抑郁症辅助干预的可行性:一项实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2021-06-02  第155期: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边缘系统的内在连通性分别区分重度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

2021-06-03  第156期:新冠大流行对有无抑郁、焦虑、强迫症人群的心理健康影响

2021-06-04 第157期:R语言字体错乱乱码

2021-06-05 第158期: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皮质厚度异常的荟萃分析

2021-06-06 第159期: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开心散对抑郁症患者及CUMS大鼠脂质代谢的抗抑郁作用

2021-06-07 第160期:系统狼疮红斑静息态脑网络的异常功能连接

2021-06-08 第161期:多组学揭示柴胡低极性部位抗抑郁作用的机制

2021-06-09第162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连接的个体间变异性结构紊乱

2021-06-11 第163期:重度抑郁症患者摄入多种益生菌4周后白细胞介素-6基因表达的变化——普罗维特研究的初步结果

2021-06-12第164期:不同血统青少年失眠的多基因风险

2021-06-15 第165期:青年时期的血管健康程度是否会影响中年的血管自我调节功能、步态以及认知功能?

2021-06-16 第166期:桦木酸对α3β4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调控

2021-06-17 第167期:通过含有毒性淀粉状蛋白-β寡聚体的外泌体传播阿尔茨海默病病变

2021-06-18 第168期:失眠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困扰的关系

2021-06-19 第169期:NeuroMark:基于自动化和自适应ICA的管道,用于鉴定脑疾病的可再现FMRI标记

2021-06-20 第170期:持续气道正压治疗、血糖和糖尿病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1-06-21第171期:平板运动改善C57BL/6J小鼠慢性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诱发的焦虑样行为和认知障碍

2021-06-22第172期:通过含有毒性淀粉状蛋白-β寡聚体的外泌体传播阿尔茨海默病病变

2021-06-25 第173期:氟西汀对大鼠昼夜节律分子标志物、认知缺陷、氧化损伤和慢性恒定光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生物标志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2021-06-26  第174期:失眠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困扰的关系 

2021-06-27    第175期:芳香疗法治疗失眠症的荟萃分析

2021-06-28 第176期:细胞内离子和蛋白质纳米颗粒诱导的渗透压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刺激的肿胀和脑水肿

2021-06-29 第177期:内侧颞叶连通性及其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认知的关联

2021-06-30  第178期:微生物群调节与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的行为和生理异常

2021-07-02  第179期:冰片对复方丹参制剂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脑分布的影响

2021-07-03  第180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2021-07-04  第181期:失眠治疗中的非药物策略

2021-07-05 第182期:年轻人对睡眠的不良信念与易受压力相关睡眠障碍的关系

2021-07-06 第183期: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术前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

2021-07-08 第184期:信噪比超过70分贝的自复位图像传感器及其在脑表面成像中的应用

2021-07-08 第185期: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多基因风险相关的大脑不对称模式

2021-07-09 第186期:帕金森病相关认知障碍

2021-07-10 第187期:重性抑郁障碍弱连接状态下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

2021-07-12 第188期:睡眠剥夺会损害人脑分子清除

2021-07-13 第189期:自闭症障碍患者可以进行新的分类啦!

2021-07-14 第190期:siRNA负荷的体内评估和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结果

2021-07-15 和抑郁症say拜拜

2021-07-17 第191期:预测阿尔兹海默病前临床阶段的影像标志物:MRI?PET?

2021-07-18 第192期: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静息状态子网络内和子网络间的动力学变化发生在多个频段

2021-07-19第193期: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机器学习预测帕金森病的最佳脑深部刺激参数

2021-07-20第194期:头痛啷个整

2021-07-21第195期:体力活动和运动治疗获得性脑损伤: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

2021-07-22我们与你们同在!第196期:肌萎缩的最新研究

2021-07-23第197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如何治疗?

2021-07-24第198期:聚焦超声丘脑底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试

2021-07-25第199期:年龄与重度抑郁症病程之间的关联:一项为期2年的纵向队

列研究

2021-07-26第200期:功能和结构MRI表征真实针灸和想象针灸的镇痛效果

2021-07-27第201期:早发抑郁症风险与多基因倾向、父母精神病史和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

2021-07-30第203期:主动与假间歇θ突发经颅磁刺激对双相抑郁患者的疗效:一2021-08-02第204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依赖于大脑状态的动态功能连接模式

2021-08-03第205期:明亮光线疗法治疗妊娠期抑郁症的效果: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2021-08-05第206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依赖于大脑状态的动态功能连接模式摘要

2021-08-06第207期: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连接障碍的瞬时状态

2021-08-08第208期:孤独在大脑中是什么样子?

2021-08-10第209期: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的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2021-08-11第210期:基于网络的统计:识别大脑网络的差异

2021-08-12第211期动脉僵硬度与中年男性抑郁症相关

2021-08-13第212期: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会影响皮质萎缩么?

2021-08-14第213期: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与睡眠障碍

2021-08-15第214期:DWI弥散加权成像病灶在脑小血管病进展中的作用

2021-08-16第215期:与晚期早产儿成熟度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变化

2021-08-17第216期:喙部前扣带回皮质形态预测

2021-08-18 第217期:心血管风险负担与痴呆和脑部病变的关联: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2021-08-19 第218期:静息态fMRI数据的功能网络连接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比较

2021-08-20  第219期:皮质醇、儿童情绪虐待和抑郁症相关记忆偏差的神经信号

2021-08-21 第220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变化

2021-08-22  第221期:儿童期睡眠障碍和青春期前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关系

2021-08-23第222期:临床混合型焦虑、抑郁的情绪......

2021-08-24第223期:轻度认知障碍静息状态网络的有效连接性探索:结合ICA和多元Granger因果分析的fMRI研究

2021-08-25第224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维生素D与抑郁症、肥胖症的关系

2021-08-26第225期:轻度认知障碍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之间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是否不同?

2021-08-28第226期:静息态网络的融合分析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2021-08-29第227期: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褪黑素稳态的分子调控

2021-09-01第228期:人脑静息态网络的电生理特征

2021-09-02第229期:精神分裂症的一项ICA静息fMRI研究

2021-09-06第230期: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白质高信号位置与认知的联系

2021-09-06 第231期:美国成年抑郁症患者吸烟、缺乏运动、酗酒和肥胖与质量调整预期寿命的关系

2021-09-0第232期:特定区域白质改变可以区分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血管性痴呆?

2021-09-07第233期: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和突显网络

功能连接的改变:一项基于ICA的静息状态fMRI研究

2021-09-08第234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和新方向

2021-09-09第235期:MRI对于精神分裂症——奢侈品还是必需品?

2021-09-12第236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的起源

2021-08-13第237期:静息态fMRI局部脑活动的动态测量

2021-09-14第238期:教育程度是否能抵抗血管危险因素对大脑的影响?

2021-09-15第239期:fMRI在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中的应用

2021-09-16第240期:基于线性ICA分析的自闭症谱系障碍静息状态网络异常连接检测

2021-09-17第241期:基于Infomax算法的GIFT工具箱中独立成分分析(ICA)对多发性硬化症(MS)的rsfMRI研究

2021-09-18第242期:弥散加权成像揭示白质微观结构随衰老、病理和认知的变化

2021-09-19第243期:大脑功能结构在激活和休息时的对应关系

2021-09-20第244期:神经影像研究元分析:抑郁症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多重异常

2021-09-21第245期:基于功能磁共振和机器学习的帕金森病最佳脑深部刺激参数预测

2021-09-23第246期:AD和aMCI患者灰质萎缩模式的性别差异

2021-09-24第247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神经网络动力学减弱

2021-09-26第248期:辩证行为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以及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节作用

2021-09-27第249期:伴与不伴睡眠呼吸暂停的肥胖者清醒时上气道动态显像

2021-09-29 第250期:无监督聚类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2021-10-07 第251期:特发性帕金森病症状侧优势的分类

2021-10-09 第252期:磁共振支持向量机鉴别......

2021-10-10 第253期: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分类的动态功能连接和图卷积网络

2021-10-11 第254期:多任务fMRI 和机器学习方法改善了失眠症患者大脑活动模式差异的预测

2021-10-14  第255期:基于Infomax算法的GIFT工具箱中独立成分分析对多发性硬化症的rsfMRI研究

2021-10-19 第256期:基于多种模式和关系的联合学习诊断帕金森病

2021-10-20 第257期:大脑功能结构在激活和休息时的对应关系

2021-10-24  第258期:认知未受损帕金森病的代偿性神经机制

2021-10-25 第259期:使用fMRI和机器学习预测精神病认知行为治疗后的症状改善

2021-10-28 第260期:利用多队列医学数据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预后

2021-11-04 第261期;基于深度学习的fMRI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认知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2021-11-7第262期:社交焦虑症患者和非社交焦虑症患者最重要的人生目标

2021-11-8第263期:有痴呆风险的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结构性脑相关

2021-11-9第264期:基于rs-fMRI的图论度量和机器学习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1-11-10第265期:医学影像中的深度学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fMRI大数据分析)

2021-11-16 第266期:Alzheimers & Dementia: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特征与皮层厚度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关系

2021-12-20第267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谷氨酸与工作记忆激活的关系2021-12-21 第268期: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
2021-12-23 第269期:lancet Psychiatry:降低精神病人胆固醇和心血管风险临床研究

2022-1-11 第270期:Schizophrenia Bulletin:小脑-丘脑-皮质超连通性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类并预测长期治疗结果 

2022-1-12  第271期:JAMA Oncology:与癌症风险相关的免疫介导疾病

2022-1-17 第272期:JAMA Network Open:人工智能可预测2年内患痴呆风险

2022-1-18 第273期:BMJ:生活方式越不健康,社会经济地位越低,死得越快

2022-1-19 第274期: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功能连接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水平分类

2022-1-24 第275期: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成像软件研究的系统回顾

2022-1-25 第276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网络特性

2022-1-26 第277期:结合rs-fMRI和结构MRI预测MCI向AD进展

2022-2-11第278期:Molecular Psychiatry:机器学习方法预测重度抑郁症患者大脑脑老化

2022-2-23第279期:抗精神病药物初治性精神分裂症中的灰质连接体异常和年龄相关效应

2022-3-4 第280期:BJP:数据驱动的聚类可区分具有不同大脑连通性和症状特征的重度抑郁症亚型

2022-3-21 第281篇:Science:基于GWAS研究的重度精神疾病的基因共表达

2022-3-22 第282篇:PLoS Med: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与痴呆风险的关系:英国生物库的队列研究

2022-3-28 第283篇:BRAIN: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代偿机制的脑电图证据

2022-3-29 第284篇:PLoS Med:双相情感障碍维持心境稳定剂治疗期间的肾脏、内分泌、肝脏和代谢不良事件: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2022-3-30 第285篇:Psychological Medicine:未经治疗的重度抑郁症药物治疗缓解的预测:多变量预测模型的开展和验证

2022-3-31 第286篇:NATURE COMMUNICATIONS: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前期的功能性脑老化加速

2022-4-1 第287篇:青少年重度抑郁障碍的静态和动态连接性分类

2022-4-2 第288篇:Neurology:一种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无先兆偏头痛神经标志物

2022-4-8 第289篇:Neuropsychopharmacology:未接受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皮层形态计量学的性别特异性改变

2022-4-13 第290篇:Brain Stimul:使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韩国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2022-4-19 第291篇:糟糕的睡眠为何会影响认知?还会与哪些疾病风险有关?

2022-4-22 第292篇:Molecular Psychiatry:通过深度学习,基于额叶-后部功能失衡,识别和验证主要精神疾病的亚型

2022-4-23 第293篇: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社区正常认知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研究

2022-4-29 第294篇:Molecular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白质异常:一项多中心的弥散磁共振研究

2022-5-5 第295篇:Front. Aging Neurosci:额叶脑电图和事件相关预测痴呆症

2022-5-6 第296篇:nature communication: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和MRI数据识别多发性硬化症亚型

2022-5-13 第297篇:nature communication:用亚型和分期推断法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异质性和时间复杂性 

2022-5-16 第298篇: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脑功能网络的连接障碍与抑郁症中的血液炎症标志物有关

2022-5-17 第299篇:Susanna S. S. Ng:持续气道正压不能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2022-5-18 第300篇:Hum Brain Mapp:从时间变异性角度看睡眠剥夺后的异常动态功能连接

2022-5-26 第301篇: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障碍与血液炎症标志物相关

2022-6-2 第302篇:通过静息态fMRI数据整合大脑连通性和活动性基于注意力的混合深度学习框架

2022-6-6 第303篇:Nat Sci Sleep:基于深度学习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日间嗜睡相关脑连通性评估

2022-6-7 第304篇:J Med Syst:基于静息fMRI和残差神经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自动诊断和多类分类深度学习方法

2022-6-17 第305篇:Nature communications:突触密度降低与抑郁严重程度和网络改变有关

2022-6-22 第306篇:nature communication:基于功能磁共振和机器学习的帕金森病最佳脑深部刺激参数预测

2022-7-3 第307篇:Molecular Psychiatry:通过深度学习,基于额叶-后部功能失衡,识别和验证重大精神疾病的亚型

2022-8-24 第308篇:Hum Brain Mapp:在无合并症的未经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中的多尺度模块化结构特征

2022-9-1 第309篇:NeuroImage: clinical:脑桥卒中患者功能分离与整合之间的失衡:动态功能网络连通性研究

2022-9-1 第309篇:NeuroImage: clinical:脑桥卒中患者功能分离与整合之间的失衡:动态功能网络连通性研究

2023-1-11 第310篇:Radiology:健康成人的静息状态功能 MRI:时间动态脑共激活模式

2023-5-4 第311篇: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心理健康和身体活动之间共享的大脑和基因结构

2023-5-5 第312期:个体化功能性连接体鉴定了跨诊断患者精神症状可推广生物标志物

2023-11-28 第313期:Neuroimage:万峰及戴西件团队提出基于功能连接活动的激活网络框架,建立新型大脑网络时空连接模式

2023-12-1 第314期:不同慢性疼痛疾病中脑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差异达

2023-12-3 第315期:区域葡萄糖代谢的变异性和人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

2023-12-7 第316期:评估肿瘤浸润性CD8细胞和抗PD-1或抗PD-L1免疫疗法反应的放射组学方法:成像生物标志物、回顾性多队列研究

2023-12-9第317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灰质萎缩与基于图谱的神经递质图谱的对应关系具有临床意义

2023-12-10第318期:基于脑激活的个体识别揭示了疼痛和触摸引起的个体独特的激活模式

2023-12-11第319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定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关系: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研究

2023-12-13第320期:心理健康和身体活动之间共享的大脑和基因结构

2023-12-15第321期:食物摄入诱导的味觉和消化后多巴胺能环路影响人类进食欲望

2023-12-21第322期:Neuron | 偶尔失眠会重置大脑,缓解抑郁

2024-1-9第323期:类淋巴功能在衰老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中起保护作用

2024-1-12第324期:智能手机成瘾患者线索反应的神经相关性研究

2024-1-13第325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皮质结构网络的改变

2024-1-16第326期:脑桥卒中患者功能分离与整合之间的失衡:动态功能网络连通性研究

2024-1-17第327期:表征无合并症的无药物强迫症患者的多尺度模块化结构

2024-2-20第328期:通过深度学习,基于额叶-后部功能失衡,识别和验证重大精神疾病的亚型

2024-3-1第329期: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

2024-3-5第330期:海马亚区体积预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的脱离

2024-3-29第331期:以海马体为中心的灰质协方差网络预测轻度认知障碍的发展和逆转
2024-4-25第332期:白质的结构-功能耦合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异常的大脑连接
2024-7-18第333期:RP-RS-fMRIomics作为一种新型成像分析策略,助力脑神经胶质瘤的诊断
2024-10-16第334期:FDG PET结合结构MRI用于准确的脑年龄预测
2025-01-09第335期:[18F]FDG PET/CTCT放射模型的多中心开发和评估,以预测立体定向身体放射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癌症的区域和/或远处复发

 “ 


本期分享的是张丽萍等人发表的(影响因子:8.6,1区Q1)一篇题为:“Multicentric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 18F]FDG PET/CT and CT radiomic models to predict regional and/or distant recurrence in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by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的文章。


[18F]FDG PET/CT和CT放射模型的多中心开发和评估,以预测立体定向身体放射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癌症的区域和/或远处复发

摘要

目的:利用[18F]FDGPET/CTCT放射组学,结合临床和剂量测量参数,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早期癌症(ES-NSCLC)患者立体定向身体放射治疗(SBRT)后的区域和/或远处复发。

方法:我们回顾性地收集了2010年至2020年间,来自列日大学医院的464ES-NSCLC患者(60%用于训练,40%用于测试)和布雷斯特大学医院(外部测试集)的63ES-NSCL患者,他们接受了SBRT治疗,并接受了预处理[18F]FDG PET/CT和计划CT。使用PyRadiomics工具箱®提取了放射学特征。采用ComBat协调方法来减少中心之间的批量效应。使用神经网络方法对临床、放射学和组合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以预测区域和/或远处复发。

结果:在训练集(n=273)和测试集(n=191n=63)中,临床模型在预测区域和/或远处复发方面表现中等,C统计值为0.530.5995%CI0.410.67)。放射模型(original_firstorder_Entropyoriginal_gldm_LowGrayLevelEmphasisoriginal_glucm_DifferenceAverage)在训练集中实现了更高的预测能力,并在测试集中保持了相同的性能,C统计量为0.700.7895%CI0.630.88),而组合模型在0.500.6295%CI,0.370.69)的C统计量下表现良好。

结论:SBRT前模拟和数字[18F]FDG PET/CT提取的放射学特征在预测局部和/或远处复发方面优于临床参数,并讨论了ES-NSCLC的辅助全身治疗。现在应该对我们的模型进行前瞻性验证。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癌症、立体定向身体放射治疗、放射组学、机器学习、[18F]FDG PET/CT

介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已成为无法手术的早期癌症(ES-NSCLC)的治疗标准。许多研究表明,局部控制非常好,毒性很小。尽管这项新技术因其显著的局部控制率而得到广泛认可,但复发的主要风险是发生远处转移[4]。此外,剂量学参数似乎对局部控制(LC)有影响,但对区域或远处复发的风险没有影响[5]

正在进行的研究正在评估包括免疫疗法在内的联合治疗对SBRT的益处(NCT03924869NCT03050554NCT03833154),一项研究表明,免疫疗法可以提高无复发生存率[6]。因此,使用非侵入性工具来选择区域或远处复发风险高的患者是很有趣的,这些患者可以从伴随或辅助全身治疗中受益,以避免其副作用[6]Gao等人基于临床参数开发了一个多中心模型,并进行了内部和外部验证,以预测远处转移扩散[7]。该模型确定了一个高危患者亚组,其远处转移率较高。然而,该模型的敏感性中等,在测试集中没有统计学意义[7]。作者强调了放射组学改善结果的潜力。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是一种结合代谢和功能评估的分子成像技术,能够提高癌症的诊断准确性、初始分期和再分期,并优化治疗和治疗反应的随访[8]。关于[18F]FDG PET/CT的预后影响,标准化摄取(SUV)和代谢肿瘤体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9-13]

已经表明,肿瘤异质性可以通过医学图像的定量分析来研究,包括[18F]FDG PET/CTCT。这些互补的分析使ES-NSCLC的预测和预后模型得以开发[14-18]。然而,据我们所知,没有任何放射学研究包括完整的剂量学分析,这可能是预测复发风险的重要偏差。机器学习(ML)方法,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ANN[19,20],允许通过使用灵活的非线性关系组合参数来构建预测模型[21]

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ML模型,使用[18F]FDG PET/CT/或原发肿瘤体积的CT放射学特征,结合(或不结合)临床参数,预测接受SBRT治疗的ES-NSCLC患者的区域和/或远处复发风险。

方法

患者信息

回顾性研究20104月至202012月期间,来自两个机构(比利时列日大学医院(CHU)和法国布雷斯特大学医院)的组织学或临床诊断为ESNSCLC T1<3 cm)和T23-5 cm)且无淋巴结受累的患者接受SBRT治疗。临床和病理数据包括年龄、诊断日期、性别、世界卫生组织表现状态(PS)、临床T分期、CT测量的肿瘤大小(根据放射科医生的报告)、组织学、突变状态、肿瘤大小、吸烟史、肺部手术或放射治疗史,以及外周与中心(由位于支气管近端2cm内的肿瘤定义)肿瘤位置(表S1)。我们还收集了详细的剂量学参数。排除标准为局部晚期NSCLC、转移性肿瘤、非小细胞组织学以外的癌症、过去5年内有癌症病史、SBRT疗程不完整以及伴随或辅助全身治疗。对于无法接受或拒绝活检的患者,包括临床癌症肺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核医学医生和放射肿瘤学家在内的多学科肿瘤委员会基于强烈的成像怀疑,对NSCLC的临床诊断进行了验证,该怀疑显示[18F]FDG PET/CT摄取较高,并且间隔3个月连续两次CT扫描增加。根据第八国际癌症控制联盟的TNM分期系统,使用CT、脑成像(磁共振成像(MRI)或CT)和[18F]FDG PET/CT对癌症进行临床分期。在597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70名患者未包括在内,因为[18F]FDG PET/CoT不可用(n=50)或因为PET/CTCT成像质量差(n=20)(补充数据D,图S1)。最后,共纳入527名患者,其中布雷斯特CHU63名患者和列日CHU464名患者。关于布雷斯特CHU63名患者,21名患者接受了模拟PET/CT2016-2018年),42名患者进行了数字PET/CT2019-2020年)。

这项研究得到了两个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治疗

详细的治疗方案见补充数据A

在列日的CHU,使用专用机器(CyberKnife®Accuray)进行SBRT。为每位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呼吸门控方法[22]PTV 80%等剂量线的处方剂量范围为4060 Gy,分为35个部分。在布雷斯特的CHU,使用规划CT(西门子、Somatom)结合Varian实时位置管理(RPM)门控系统生成了呼吸分选的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4DCT)数据集。处方目标是99%的计划目标体积(PTV)应至少接受99%的剂量,PTV的最大剂量高达处方剂量的140%。处方剂量范围为4860 Gy,分为35个部分。所有治疗均通过容量调制电弧疗法(VMAT)进行。

端点

区域性复发被定义为肺门、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转移性复发被定义为同一肺叶(距离原发肿瘤1.5厘米以上)、其他肺叶(同侧或对侧肺)或其他器官的衰竭。这些失败必须根据CT[18F]FDG PET/CT结果进行组织学或临床确认,并由多学科委员会验证。复发和第二原发性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必须考虑病理学发现、复发和原发性肿瘤之间的间隔以及与SBRT场相比的失败位置[23]。在死亡的情况下,报告的原因是癌症特异性或非癌症特异性。当患者在死亡时出现癌症复发时,考虑特定死亡,但有其他确定死因的患者除外。所有事件均从放疗(RT)的第一天开始测量。OS是从RT的第一天到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日期计算的。在分析时活着的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被审查。随访采用反向Kaplan-Meier估计法计算[24]

PET/CT成

PET/CT研究使用3种扫描仪和3种采集方式进行。在列日的CHU,研究是使用交叉校准的飞利浦Gemini TFBB进行的。在布雷斯特的CHU,使用西门子Biograph mCT2016年至2018年)和西门子数字Biograph Vision 6002019年至2020年)进行了研究(补充数据B,表S1)。

计划CT成像

使用2种扫描仪和2种采集方式进行规划CT成像CT研究。在列日的CHU,研究是通过飞利浦华晨大口径CT(飞利浦医疗)进行的。在布雷斯特的CHU,与西门子Somatom(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莫尔文西门子医疗保健公司)进行了研究。未使用造影剂(补充数据B,表S1)。

肿瘤体积描绘

[18F]FDG PET检查被导入MIM工作站(MIM Software®ClevelandOHUSA)。3D原发肿瘤体积的分割由经验丰富的放射肿瘤学家(F.L.)使用基于梯度的方法(PET Edge®)半自动完成[25]

原发肿瘤也在(iPET/CT和(ii)计划CT上进行了描绘(Liège CHU使用到期CT扫描,Brest CHU使用平均值)。每个CT都使用之前经过验证的半自动方法独立分割,该方法利用3D Slicer®GrowCut算法[26]

另一位专家对[18F]FDG PET检查(P.L.)和CT扫描(F.C.)进行了半自动分割,该专家对F.L.在训练集中随机选择的子集(n=50)中的先前描绘结果一无所知,以评估读者间的差异性(补充数据C)。

放射性特征提取

使用PyRadiomics v3.0.1(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从每种图像模态的分割体积中提取了106个放射性特征[27],并遵循IBSI(成像生物标志物标准化倡议)基准[28]。对所有PET图像进行2×2×2 mm3空间重采样,并使用三次样条插值对CT进行1×1×1 mm3空间重新采样,然后提取放射学特征。考虑到我们的多中心数据库中存在的PET/CTCT模型配置以及采集/重建参数的数量,应用了ComBat后验统计协调方法[29]。然后,使用z分数进行归一化,因为特征范围非常不同,高值特征对分类器性能的影响可能比低值特征更大。

预后分析

选择区域和/或远处复发的预测作为主要终点。预测远处复发(有或无区域复发)、孤立区域复发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被选为次要终点。除了放射学特征外,数据还包括临床和剂量学参数(补充数据B,表S2)。为每个终点设计了三个模型:(I)标准模型(仅包括临床和剂量学数据),(II)放射性模型,以及(III)组合模型(包括临床、剂量学和放射性特征)。Liège CHU的完整数据集通过随机抽样在训练队列(60%n=273)和测试队列(40%n=191)中分开。

在协调和归一化后,首先使用曼-惠特尼检验选择特征。仅保留了与结果相关的统计相关特征。然后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保留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在Spearman系数≥0.7的情况下仅保留最显著的特征。对于每个模型,最不重要的特征被分开,其余的特征被提供给下一个模型的开发。所选模型是基于1000次自举复制的平均精度最大化的模型。在建立每个模型之前,使用合成少数超采样技术标称连续(SMOTE-NC)对不平衡数据进行校正。多层感知器是一种基于前馈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器(https://spark.apache.org/docs/latest/ml-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html#多层感知器分类器)。多层感知器由多层节点组成。每一层都完全连接到网络中的下一层。输入层中的节点表示输入数据。所有其他节点通过输入与节点权重ww和偏置bb的线性组合,并应用激活函数,将输入映射到输出。输出层中的节点NN的数量对应于类的数量。多层感知器采用反向传播来学习模型。我们使用逻辑损失函数进行优化,并使用L-BFGS(有限记忆Broyden Fletcher GoldfarbShanno)作为优化程序。关于我们多层感知器网络的优化参数。对于基础知识,我们选择了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层感知器。对于隐藏层,我们选择了自动计算单位数。对于停止规则,我们选择使用最大训练时间(每个组件模型):15分钟(这是默认设置)。对于合奏,我们选择了投票(默认设置)。我们使用1000作为增压和/或装袋的组件模型数量:1000。在高级部分,我们选择了30个作为过拟合预防集,对于重复结果,默认情况下使用种子229176228进行重复分析。最后,对于预测器中的缺失值,我们选择删除列表,从模型构建中删除预测器上缺失值的记录。

然后在测试集上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然后使用MedCalc®15.8版,MedCalc Software bvbaOstendBelgium)进行统计分析。为了确定重要参数的阈值(p≤0.05),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约登指数一起使用。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Se)、特异性(Sp)、平衡准确度(Bacc)和C统计[30]以及F1 Max)在内部和外部测试队列中评估模型。然后,患者被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绘制了模型的Kaplan-Meier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测试了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之间的差异。计算Harrell一致性指数(C指数)。决策曲线也用于模型的评估。

结果

527名接受ES-NSCLC SBRT的患者中,分别有105名(20%)和143名(27%)患者出现局部和远处复发,队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补充数据C,表S2)。

区域性和/或远处复发模型

在训练、测试和外部测试集中,188名(68.9%)、120名(62.8%)和48名(76.2%)患者分别出现了区域性和(或)远处复发(p=0.11)(补充数据C,表S2)。

在训练集上使用曼-惠特尼检验预选了30PETCT放射学特征。在第二步(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PET成像的5个放射性特征仅显示内部相关水平低于0.7,随后用于训练模型。

最佳临床模型结合了3个特征(临床分期、组织学和年龄)。最佳的放射学和组合模型分别基于仅来自PET成像的3个放射学特征(original_firstorder_Entropyoriginal_gldm_LowGrayLevelEmphasisoriginal_glucm_DifferenceAverage)和4个(相同的放射学特征和临床分期)变量,其中最重要的是original_first order_Entromy(贡献率分别为48%43%)。

区域性的临床、放射学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和/或无远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42p<0.0001p<0.0001),C指数分别为0.5495%CI0.480.61)、0.6895%CI,0.620.74)和0.5995%CI/0.530.65)(图S2)。这些模型用于将患者分为两组:区域和/或远处复发的低风险和高风险(表123;图2)。相比之下,联合模型的AUC较低(尽管仍远高于仅临床),分别为0.6795%CI0.600.73)和0.5695%CI0.430.68),C统计值分别为0.6295%CI0.540.69)和0.5095%CI0.370.63),临界值为77%(表2和表3)。只有放射模型对区域和/或远处无生存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C指数分别为0.7095%CI0.640.76)和0.7195%CII0.590.82)(图1)。

根据临床模型,高危患者亚组在训练组(44.4%[36/181]25.5%[192/192]p=0.0033)、内部测试组(40.6%[28/69]35.2%[123/122]p=0.56)和外部测试组(29.4%[17/17]27.8%[10/36]p=0.84)中的区域和/或远处转移率较高。对于放射模型,高风险亚组的区域和/或远处转移率在训练组(47.7%[151/72]10.7%[122/13]p<0.0001)、内部测试组(52.5%[118/62]12.3%[73]p<0.00001)和外部测试组(41.7%[36/15]0%[27]p=0.0004)中有所增加。在内部和外部测试集中,只有放射性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将这两种模型应用于整个队列,与临床模型(=69)相比,更多的区域和/或远处复发患者将在放射组学模型(n=149)后充分接受系统治疗。然而,使用临床模型的更多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全身治疗:258200。相反,更多的复发患者将不会接受临床模型的治疗:102名患者vs 22名患者。

图1 临床(A)、放射(B)和联合(C)模型的Liège测试集和临床(D)、放射组(E)和联合模型的Brest外部测试集的区域和/或远处复发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2 基于预处理[18F]FDG PET/CT的风险分层策略流程图,如临床(A)和放射模型(B)的合并集所示。这些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区域和/或远处复发的低风险和高风险。高风险患者可以接受系统性治疗,低风险患者可以免于系统性治疗。因此,更多的复发患者将接受放射模型149(B)和69(A)的治疗。然而,临床模型258(A)与200(B)患者相比,更多患者将避免不必要的全身治疗,但102(A)和22(B)复发患者将不会接受治疗

讨论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放射学的模型,可用于临床实践中预测区域和/或远处复发的风险,并可能指导临床医生决定为接受SBRT治疗的ES-NSCLC患者提供伴随和/或辅助全身治疗。该模型以高灵敏度(85%100%)和中等特异性(53%58%)优于临床模型。

ES-NSCLC中,SBRT局部治疗后复发的主要模式是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发展[4]。在ES-NSCLC接受SBRT之前预测区域和转移复发风险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些高危患者中,除了SBRT外,还可以考虑包括免疫疗法在内的全身治疗。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可能受益于辅助化疗[31]。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SBRT中加入免疫疗法可以提高无复发生存率[6],前瞻性研究正在进行中(NCT03924869NCT03050554NCT03833154)。有一种非侵入性工具来选择将从这种额外治疗中受益的患者,以避免免疫治疗引起的副作用,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6]

两项研究侧重于临床参数,并制定了几个评分来预测远处复发,包括年龄、组织学或肿瘤分期,如我们的研究[7,32]Gao等人基于临床参数和标准PET特征(SUVmax)开发了一个多中心模型,并进行了内部和外部验证,以预测远处转移。该模型确定了一个高危患者亚组,他们在训练集(23.9%[71/71]12.5%[953/953]p=0.006)、内部测试集(26.7%[15/15]13.3%[241/32]p=0.148)和外部验证数据集(28.6%[14/14]16.4%[116/16]p=0.259)中的转移扩散率增加。该模型的灵敏度适中,在测试集中并不显著。在我们的研究中,产生最佳结果的临床模型包括其模型中也存在的3个临床参数。临床和放射学模型确定了远处转移率增加的高危患者亚组:(i)对于临床模型,在训练集(37.1%[59/159]13.2%[114/15]p<0.0001)、内部测试集(32.8%[43/131]25.0%[60/15]p=0.36)和外部测试集(20.7%[29/6]14.7%[34/5]p=0.77);(ii)对于放射模型,在训练集(48.5%[136/66]5.8%[137/8]p<0.0001)、内部测试集(54.4%[90/49]8.9%[101/101]p=0.0001)和外部测试集(37.0%[27/27]2.8%[36/1]p=0.0014)中。相比之下,放射模型在预测远处转移的发生方面优于临床模型。

此外,我们选择在任何时间而不是1年内复发作为终点,因为复发的中位时间约为20个月(表S2[7]。几项研究使用[18F]FDG PET/CT[33]CT扫描[34]的放射分析,调查了接受ES-NSCLC SBRT的患者的预后因素。

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区域和/或远处复发[17,35-37][18F]FDG PET/CT研究是回顾性和单中心的,没有一项研究包括训练测试方案或外部验证队列。此外,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考虑了相对较少的不符合IBSI指南的放射性特征,这些特征基于不同的分割方法或强度离散化方案,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些研究中发现了不同的特征。不符合IBSI指南的放射性研究之间的再现性和比较是不可行的[28]。相比之下,Yu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从增强CT图像中提取的放射参数在2INSCLC患者队列中的预测价值,这2个队列对应于一个训练队列(n=147)和一个独立验证队列(n=295[38]。他们开发了一个模型来预测总体生存率和远处转移复发的风险。他们的模型由两个放射性特征组成。然而,这两个队列没有接受相同的治疗:训练队列中的患者接受了手术,而验证队列中的那些患者接受了SBRT。此外,队列显示患者年龄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解释了治疗的差异。这些潜在的偏差可能会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产生影响。在另一项研究中,Sawayanagi等人证明了GTV衍生的GLSZM特征在治疗前CT图像上对接受治愈性SBRT治疗的局部NSCLC患者OS的预后价值[39]。与这些研究相比,本研究的样本量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使用经SBRT处理的外部测试集。另一个重要点是我们最好的模型从模拟PET/CT到数字PET/CT的可重复性。数字PET/CT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同时减少了辐射剂量和检查时间,因此必须在PET/CT这项新技术上验证放射模型,这将在未来几年内装备大多数中心[40]

我们还开发了远处复发和孤立区域复发的模型,因为我们可以讨论最后一组患者的不同治疗[41]。孤立性局部复发患者的亚组预后似乎更好,我们可以避免系统性治疗,并建议密切监测,为他们提供早期局部挽救治疗(补充数据E)。

我们还开发了远处复发和孤立区域复发的模型,因为我们可以讨论最后一组患者的不同治疗[41]。孤立性局部复发患者的亚组预后似乎更好,我们可以避免系统性治疗,并建议密切监测,为他们提供早期局部挽救治疗(补充数据E)。

在我们的研究中,放射性模型中保留的三个放射性特征是从PET成像中提取的,并且对阅读器间的分割变化具有鲁棒性(类内相关性>0.80)。最重要的是original_firstorder_Entropy(在放射模型中暗示为48%),它是一个一级特征,将异质性肿瘤分类为最有可能发生区域或/和远处复发的肿瘤。其他2个是纹理特征(original_gldm_LowGrayLevelEmphasisoriginal_glcm_DifferenceAverage),其中一个(original_glcm_DifferenceAverage)是之前在列日大学医院部分队列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已经强调的参数(本研究中称为差异性的特征)[14]。由于纳入模型的临床参数(肿瘤分期)的性能较差,组合模型的表现不如单独的放射模型。没有剂量参数可以预测区域和/或远处复发的风险。这一结果与文献一致,其中剂量学参数仅与局部控制相关,而与放射治疗场外复发的风险无关[5,42]

我们的研究有几个局限性。它的回顾性可能会导致一些偏差,包括在少数情况下缺乏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确认,就像许多基于SBRT治疗的癌症患者的研究一样。尽管如此,每个病例都在一个多学科委员会中进行了评估,以尽量减少这种偏见。2个外部测试组的随访时间比Liège队列更短,这可能解释了复发率较低和癌症特异性死亡人数最低的原因。对这两个队列的放射模型进行长期评估将是有趣的。我们的模型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这意味着,即使不存在疾病,该模型也更容易检测到疾病,而且假阳性率更高,导致模型仍然无法仅识别真阳性。然而,从临床角度来看,似乎更有趣的是,对几乎所有有复发风险的患者都有更好的敏感性而不是特异性。神经网络通常被描述为黑匣子,使得生成的模型难以理解[43]。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最好的模型仅由3个放射性特征组成,这些特征各自的贡献可以使模型易于理解,并产生关于其肿瘤异质性表达的假设。放射性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放射性特征与标准指标(如SUV测量值或代谢体积)的相关性,尤其是在PET中。在我们的研究中,构成我们模型的3个特征与标准参数具有低到中等的相关性((ρ=0.290.42)。在放射学研究中,特别是涉及PET的研究中,以体素数量表示的体积可能是最重要的混杂因素。由于PET的空间分辨率有限和体素的大规模采样,这个问题涉及低体积病变,这意味着对少量体素进行纹理分析,使得这些纹理特征提供的信息与体积的相关性有限。几项研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最新结果表明,根据放射工作流程中采用的特征和方法,特别是灰度离散化方法或纹理矩阵的设计,利用纹理特征的下限约为510 cm3[4344]。在我们的研究中,考虑的体积范围为4-60cm3,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1cm38cm3,这对应于最小体积的500个体素,但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00个和2500个体素。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我们的研究在放射性质量评分(补充数据F)上得分为53%36个项目中有19个),与之前的大部分放射性研究相比,这是有利的。

结论

[18F]FDG PET/CT中提取的放射学特征在选择接受SBRT治疗的ESNSCLC患者时优于临床变量,这些患者具有较高的区域或远处复发风险,可用于更好地个体化受益于辅助全身治疗的患者。前瞻性验证是必要的。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987783/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链接


科普与科研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科普知识以及国内外一些科研进展。本公众号前身为睡眠障碍与脑科学,着重健康科普及脑科学领域。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