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徐大受与苏东坡的黄州岁月

文摘   2024-09-03 15:13   福建  



昨天在朋友圈中做了一个小考证:
在鼓山的灵源洞蹴鳌桥东端岩壁上有三个颜楷大字:“忘归石”。

仔细看,是蔡襄任福州知府时与友人游玩时留下的。
熙宁辛亥,为1071年。
除了蔡襄,还有吕百能、徐大方、徐大正。
徐大正,建州建瓯人,字得之,人称北山学士。筑室北山下,名闲轩,秦观为之记,苏轼为赋诗。
熙宁六年(1073),徐大正赴省试,过富阳严子陵钓台时,与苏轼相遇,二人定交。
1080年,苏轼贬黄州,知州徐大受乃徐大正之兄(一说堂兄)。与苏轼相见如骨肉。
苏轼在黄州得到五十亩荒地,改号东坡,正是拜徐大受所赐。
徐大受,元丰六年卒于湖南。
徐大受的子孙多流落苏州、常州、无锡一带,宜兴翰渎《徐氏宗谱》,奉徐大受为始祖,子孙兴旺。
明代的徐霞客,现代的徐悲鸿皆为徐大受后裔。

以下一节,选自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拙著《东坡六记》。
东坡被贬黄州半年后,徐大受来黄州任知州。
如果没有苏东坡,后代有人会知道徐大受是谁吗?

苏东坡说徐大受是东海人——实际上是福建瓯宁人——富有学问,不喜欢金钱富贵,也不喝酒,做过两年多的黄州知州。

黄州有史以来的行政长官应该很多很多,但留下名字的徐大受,正好在这里遇上了苏东坡,所以他是幸运的。而此时的苏东坡遇上徐大受,同样也是幸运的——他与东坡一见如故,也从来没有把东坡当成需要他时时监管的“贬官”,而是视之为亲如手足的密友。

对于黄州知州徐大受,苏东坡是非常赞赏的。他在《遗爱亭记》中说:

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

这未尝不是东坡的为政理念之体现。

苏轼对徐大受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在《与徐得之三首之一》的信中说:“始谪黄州,举目无亲。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

受徐大受的影响,时任黄州通判的孟震,对苏轼也礼敬有加。苏轼把这两位上司视为不拘形迹的朋友,甚至毫无顾忌地与他们谈笑风生。

徐大受经常邀请苏轼与他一起饮宴吟诗,特别是每年的重阳节,徐大受都必定邀上苏轼一起饮酒赋诗,正如苏轼自己在《醉蓬莱》的前言中所写:“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

在黄州,苏轼至少有5诗是与他有关的:《太守徐君猷、通判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送牛尾狸与徐使君》《徐使君分新火》《张无尽过黄州,徐君猷为守,有四侍人,姓为孙、姜、阎、齐,适张夫人携其一往婿家,既暮复还,乃阎姬也,最为徐所宠,因书绝句云》以及在徐大受死之后写的《徐君猷挽词》。在《挽词》中,东坡深情地回忆了他与徐大受在黄州时共同栽种柳树和在安国寺竹林间的遗爱亭品茶饮酒,以及黄州百姓听说徐使君离世所表现出来的悲伤。

如果说到苏轼在黄州所作的66词中,与徐大受有关的竟达17之多。其中有一首《南乡子》: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正是在这首词中,苏轼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明日黄花”。

元丰四年1081)十一月二日,黄州雨后微雪,太守徐大受带着酒来拜访苏轼,苏轼一边饮酒,一边写下三首《浣溪沙》。等到第二天酒醒了,下起了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此时,徐大受早已离去。苏轼对着茫茫大雪,旷野江渚,苏轼就又续写了两首,共成五首。

苏轼所以写了这么多与他有关的词,实际上又与徐大受一个叫胜之的姬妾有关——这些词,基本上都是和徐大受一起吃饭喝酒,或即席而为,或酒醒后所写。

注:这些词为《定风波·两两青红半晕腮》《少年游·银塘朱槛曲尘波》《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浣溪沙·雪里餐毡例姓苏》《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醉蓬莱·笑劳生一梦》《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减字木兰花·娇多媚杀》《减字木兰花·双鬟绿坠》《减字木兰花·天真雅丽》《减字木兰花·天然宅院》《减字木兰花·柔和性气》《菩萨蛮·碧纱微露纤掺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徐大受家有三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歌妓侍妾,其中一个叫胜之的最为出色。

在一次重阳节的聚会上,全身心投入歌舞之中的胜之打动了苏轼,胜之舞罢乏力,一边笑着一边喘吸着倚靠在徐大受的身上,年纪不小了的徐大受爱怜地看着胜之,这些情景,都被苏轼记录在《减字木兰花·胜之》之中

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妙舞蹁跹。掌上身轻意态妍。

曲穷力困。笑倚人旁香喘喷。老大逢欢。昏眼犹能仔细看。

此时的徐大受,年纪已经老大,而扎着双环发髻的胜之,此时不过才十四五岁年纪的样子,苏轼调侃徐大受“老大逢欢,昏眼犹能仔细看”,足见徐大受并不忌讳胜之在苏轼来的时候一起相见、谈笑,或者平时就常常以相互间的调侃来取乐。苏轼陪胜之掷过骰子,也送过她建溪、双井茶和庐山的谷帘泉水:“建溪双井茶、谷帘泉与胜之。胜之,徐君猷家后房,甚丽,自叙本贵种也。”此事见于《西江月》中: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白面。

建溪所出的“龙焙”,乃是极为珍贵的御制之茶;而“谷帘泉”,陆羽《茶经》将天下的泉水分为二十品,将庐山的谷帘水置于第一。苏东坡将这些上等之物送与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可见他对此人的欣赏。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对徐大受从不把他当罪人看待的感激之情。

元丰六年(1083)的春夏之际,苏东坡得了眼病,在家里有一个月没出门,人们竟传言他死了。病好之后,他与几个朋友在江上一条船里乘兴饮酒,“面江际天,风露浩然”,返回临皋亭已是夜深,家僮早已睡着,鼻息如雷,门敲不开,东坡也无奈,就乘醉写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依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早晨,就有人盛传他作此词后乘小舟长啸而去,这消息却把徐大受吓着了,以为“州失罪人”,他忙赶到临皋亭看个究竟,却只见东坡鼾声如雷,宿酒未醒,徐大受才放下心来。

很快,徐大受另有任命,要离开黄州,苏东坡又写了一首《好事近》送他。

不幸的是,徐大受在去湖南上任的路上竟然死了,妻子张氏和两个岁数不大的孩子扶着徐大受的灵柩又回头经过黄州,苏轼分别写了《徐君猷挽词》和祭文,并写信给徐大受的弟弟徐大正,劝他担当起两个侄子的教育职责,“则君猷为不死矣。”在《祭徐君猷文》中,他又写道:

惟公蚤厌绮纨,富以三冬之学;晚分符竹,蔼然两郡之声。家世名臣,始终循吏,追继襄阳之耆旧,绰有建安之风流。无鬼高谈,常倾满座。

文章充满了惋惜之情。

元丰七年(1084)七月,苏东坡离开黄州北上时,路过当涂姑熟,在朋友的宴集时竟然意外地再次见到了胜之。在酒席上,苏东坡感慨地与胜之谈起徐大受的往事,说到情深之处,竟至潸然泪下,哪知胜之已经全然忘却了故主,看到东坡如此伤感的样子,忍不住咯咯大笑起来——此后,苏东坡逢人就讲,不要以为歌姬会有真情!

不过,感慨之余,苏东坡还是留下了一首《西江月》,前有小序:“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在词的最后,东坡引用了《汉书》卷七十六《张敞传》的典故:张敞为京兆尹,“然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意思是胜之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歌声圆润美妙如明珠滴入水中,刚刚画成的眉毛极其美丽,然而,东坡却宁可以扇遮面,不愿意再见她了。 

来源:十丈莲花馆


侨号 CHINESEHORN
联结全球华人,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八闽乡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