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与年:个人生死是小,党的安危事大,还是我去更稳妥

文摘   2024-09-14 15:53   福建  

项与年1894年-1978年),原名项廷椿,后化名梁明德。1894年出生在龙岩市连城县朋口镇文地村。早年受中共海外党组织委派,在荷属东印度婆罗洲三马林达的华侨中开展工人运动,成为当地华侨华工的群众领袖之一。1938年,他历任中共三边地委、关中地委、绥德地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旅大行署农林厅厅长、东北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高级专员、辽宁省监察厅副厅长等职务。

长期艰苦的革命工作将项与年塑造成一名机智勇敢、沉着坚定、对党忠诚、廉洁自律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最为辉煌的一页,是他和战友在获得庐山会议‘剿共计划’这一重要情报后,为了及时送到中央苏区,他敲掉门牙,扮成乞丐,穿越重重封锁线,日夜兼程,把这一关系到革命全局的重要情报及时送到瑞金,亲自交到周恩来手中。其时,正处在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前夜……”

这是1996年,习仲勋同志为纪念项与年同志的文集《山路漫漫》所作序言中的一段,简练生动的文字记录了他无私无畏为党奉献的峥嵘岁月。

“个人生死是小,党的安危事大”,革命事业危难之时,他用石头敲碎门牙、扮成乞丐,成功送出重大情报

1934年9月,蒋介石在江西庐山牯岭召开军事会议,部署进攻中央苏区的“铁桶围剿”计划,妄图通过加大第五次“围剿”的力度来最终消灭中央苏区。会后,赣北第四区“剿共”保安司令莫雄因冒死将情报交给了项与年等地下党员。项与年主动请缨负责这次传递情报的任务:“这一带地形我熟悉,而且当地的方言我也熟,江西客家话我都能讲。个人生死是小,党的安危事大,还是我去最稳妥。”
随后,项与年扮成教书先生,怀揣着密写字典出发了。由于封锁森严、哨岗林立,经过反复思考,他计划伪装成乞丐通过层层封锁。为了让自己更像乞丐,他用石头砸掉自己四颗门牙,顿时,他的嘴里血流不止,疼痛万分却意志更坚。当他走下山时,已是脸色苍白,嘴腮肿胀,面部变形,加上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俨然成了一个乞讨的叫花子。他强忍疼痛将四本密写字典藏在满是污秽的袋子里,上面放着乞讨来的发馊食物,深一脚浅一脚下山前行。沿途敌军哨兵见了,很远就捂住鼻子将他赶走。
经过7天的翻山越岭、重重盘查,项与年终于将情报及时送到了周恩来手中。当周恩来接过这份绝密情报时,几乎认不出眼前的“叫花子”就是相当熟悉的老部下项与年,感动之情无以言表。
得益于项与年拼死送出的情报,毛泽东同志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及时做好了准备,提前带领中央苏区红军开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此后,“乞丐情报官”“叫花子情报官”成为了项与年在红军中响亮的名号。


为官从政,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坚持正义,树立了廉洁典范

1947年至1953年,项与年历任松江省建设厅副厅长、辽宁省监察厅厅长等职。

1951年底,党中央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项与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提出了“打虎和退赃相结合”的建议,成为辽宁省第一个退回礼品的干部,主动退回曾接受的物件礼品:调离延寿县时县政府送的一床毛毯,离开松江省时单位赠送的一支派克钢笔,调离辽宁省时单位赠送的一块瑞士手表、一件棉大衣和1吨煤。

任职期间,项与年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和礼品,不谋求额外财富;在审理重要案件时,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坚持正义,坚决将涉案者绳之以法,树立了清廉典范。

“党的工作在哪,家就在那”,他一生都在为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培养出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儿郎

1959年,项与年回到故乡连城县文地村,看到乡村贫穷落后的状况,立即拿出身上仅有的500元交给食堂司务长改善大家伙食;回辽宁后,又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台40千瓦的发电机送给家乡公社,并捐款为公社办发电站和架电话。而他自己仍然过着俭朴清贫的生活,多年来身上的衬衣都没有换,还是那件补了又补、穿了多年的破衬衣。

1954年项与年与儿子项南合影

与父亲项与年一样,福建原省委书记项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始终坚持真理、锐意改革、勤政廉政、亲民爱民,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项南最喜爱的诗词,同时也是对项与年家风的最好诠释。

1959年国庆节,项与年与家人在北京天安门人民广场

“爷爷和父亲一生都在为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着,在他们心里,‘党的工作在哪,家就在那’”。孙女项小米、孙子项小绿说,“爷爷和父亲的‘忠孝廉节’情怀,化在一件件小事中。他们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位共产党人、一名人民公仆的真实榜样。”

来源:同心福建

侨号 CHINESEHORN
联结全球华人,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八闽乡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