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海茫茫,芦花飞舞。2月6日,位于焉耆县四十里城子镇的相思湖苇区,大型采割机穿梭在芦苇丛中,马达轰鸣、芦花飞舞,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相思湖苇区,连片的芦苇随风摆动,像金色的海洋在翻腾。收割现场,工人们正忙着收割、打捆、装车、运输。采割机器轰鸣作响,打破了苇区的寂静。芦苇采收期一年只有四十多天,务工人员要抢抓时机收割芦苇、增加收入。
四十里城子镇店子村村民买合木提·玉素甫说:“我在相思湖苇区务工近50天了,一天能挣400元左右,一个冬天能挣2万左右,收入还是很不错,我也很满意。”
近年来,焉耆永疆鸿育苇专业合作社全部采用大型机械采收芦苇,提高了芦苇采收产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冬季合理有序地收割芦苇,可以有效避免芦苇腐烂在水中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收割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芦苇画等,还可以做成沙漠草方格,防风固沙。
焉耆永疆鸿育苇专业合作社立足芦苇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芦苇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吸纳当地农民成为合作社成员,芦苇的采收、拉运和打包都由当地的农民来完成,以此带动他们稳定增收。
焉耆永疆鸿育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云说:“ 今年草方格的芦苇需求量比较大,所以收割的芦苇不愁销路。我们人工用量也比较大,主要工作就是芦苇的打包、运输和小型收割机的操作。有近四百人在苇区务工,他们大多都是焉耆周边的农民,合作社也本着发展促就业理念,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增加收入。”
近年来,焉耆县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合理开发芦苇资源,加速苇田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相较以前手工收割,冬季机器收割芦苇不仅可以解决人工收割芦苇时留寸茬的问题,还对保护芦苇区苇芽越冬、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芦苇是挺水植物,它能在含盐千分之七以内水中正常生长,耐盐耐涝吸水能力非常强,对相思湖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蒋玲 纳锐 )
来源:焉耆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刘 豫
责编:果琴琴
编辑:热孜颜·托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