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合肥市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政务   2024-12-13 17:31   安徽  


为切实做好全民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科普知识传播和推广,根据省安委办、省减灾办《关于印发安徽省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为主线,深入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各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媒体传播、全员参与的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推动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打牢安全基础。


工作目标


通过健全应急科普宣教机制,创新应急科普宣教模式,拓宽应急科普宣教载体,建强应急科普宣传队伍,提高应急科普的呈现效果和传播水平,扩大应急科普的参与面和受益面,推进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促进全民安全意识、重点区域本质安全水平、重点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努力实现“人人会避险、个个能自救”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目标。


主要任务


(一)共建共享应急科普资源

1.打造应急科普宣教平台。结合我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规划,集聚相关部门资源和渠道,打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应急科普宣教平台,在“合肥应急”政务双微、视频号等政务新媒体账号开设应急科普栏目,在安徽交通广播《合肥应急之声》专栏等媒体开设应急科普专题宣传。

2.建设应急科普资源库。根据省应急厅编制的《应急科普资料库》,围绕季节特点,聘请专家编辑制作有关应急科普宣传的文字或音频等资料,通过市县(区)村(社区)应急广播平台进行滚动播出。发动行业领域专家、高校、社会组织开展应急科普创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与制作,运用科技名家、名人等打造线上科普产品,不断丰富应急科普资源库。

3.推进区域科普一体化建设。从建立应急科普合作机制、加强应急科普共建共享、开展应急科普合作交流三方面,开展与南京、杭州等应急科普教育先发地区学习交流,协同推进全市应急科普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

(二)拓宽应急科普传播载体

4.开发各类平台应用终端。依据安全领域行业标准,鼓励各有关单位及培训机构积极开发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及公共安全领域的应急科普课程,通过手机客户端、智慧平板、教学大屏、电脑端、小程序等平台应用终端,满足多样化观看需求,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应急科普作品上传和学习、转发、下载播放等活动,满足各时段的学习、宣传需求。

5.构建应急科普融媒矩阵。发挥电视、广播、报纸、宣传车等传统媒介生动、直观的特点,以及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在线新媒介的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坚持同一内容多媒体生产、多渠道传播、多形态展现,实现多种媒体融合互补,形成传播矩阵效应,使公众科普需求与科普服务有效对接。

6.拓展应急科普传播渠道。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教活动,在地铁车载TV以及电梯、社区、街头等电子显示屏、公交车LED灯箱、楼宇电梯等开展应急科普宣传。社区要充分利用消防救援站、图书馆、避灾安置场所等设立应急科普宣教专区,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场所、科技场馆、博物馆等增加应急科普教育内容,打造群众身边应急科普园地。

7.加强基层应急培训演练。建立应急教育培训机制,把应急科普内容纳入培训教材和培训计划,以培训演练促进科普宣传教育,提高事故灾害防范、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制作应急避险演练手册和示范视频并广泛宣传。

8.发挥应急科普基地作用。组织开展参观学习合肥市科技馆(蜀西湖馆区)安全专题展厅、熠能星安全文化体验馆等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按照合肥市出台的《社区级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提高基层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水平。依托现有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安全文化长廊及警示教育基地等,扩充应急科普宣教体验功能,打造一批应急科普场馆,有效提升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丰富应急科普宣传形式

9.开展应急科普主题宣教活动。聚焦“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11·9”消防宣传日等重点时段,利用知识宣讲、应急演练、场景模拟体验、科普讲解大赛等形式,集中开展应急科普主题宣教活动。在日常科普中融入应急理念,动员行业学会、公益性组织、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深入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多形式、广覆盖的应急科普主题宣教活动。

10.开展应急科普“五进”活动。结合安全宣传“五进”,通过沉浸式讲授、情景式演绎、互动式参与等方式,普及防触电、火场逃生、台风避险等应急科普知识,常态化开展应急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

消防救援部门,根据目标受众人群的类别,针对性开展消防安全科普宣传。

教育部门,将中小学应急科普等公共安全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和活动,加强学生防灾减灾和安全知识教育。

应急管理部门,推出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引导家庭储备必备应急物资。

相关行业监管部门,针对高危行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筑工地以及旅游景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大型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应急逃生演练。

相关单位,围绕洪涝灾害易发区、森林防火重点区、老旧小区、“厂中厂”“园中园”“九小场所”等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害预防和应急避险知识宣传。

乡镇(街道),编制印发社区、家庭应急科普手册,组织开展楼层共建活动,引导家庭邻里互帮互促,查找并消除安全隐患;村(社区)依法协助乡镇(街道)开展工作。

11.开展线上应急科普宣传活动。各地各单位应组织发动线上应急科普宣传活动,邀请各行业领域专家、学者,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微动漫等多种形式,将应急知识以多元方式呈现给公众。借助政务新媒体,开展“微信转发科普知识”“安全应急知识答题抽奖”等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应急科普活动的积极性。组织社区、物业企业及时在居民微信群、QQ群进行安全案例教育宣传。


机制建设


(一)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部门沟通联系,积极构建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不同类型,明确相关部门的应急科普职责,加强科普工作规划,强化科普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议事协调机构负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灾害事件应急科普的牵头协调、联动实施和权威发布。气象、水利、地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自然灾害防治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应急管理、教育、公安、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安全生产行业监管部门要切实抓好本行业领域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商务等安全生产行业管理部门要大力配合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等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形成协调联动、资源共享的工作合力。

(二)上下联动发力机制。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经常性宣教与集中式宣教相结合,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应急科普服务体系,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专职科普队伍建设,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应急科普前沿阵地作用,强化末端发力,把应急科普融入“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乡村振兴、示范社区建设、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完善应急科普工作网络,拓展应急科普阵地。广泛发动安全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灾害信息员、森林护林员、农村交通劝导员、安全志愿者、乡村应急救援队伍等基层力量,织密基础宣传教育网格。

(三)媒体协调合作机制。加强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网络媒体、安徽交通广播、合肥电视台等各类媒体联系,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等的公益宣传。加强对违反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加强舆情跟踪和研究,积极回应和解读热点问题,采用科普方式将相关信息及时公布,营造有利舆论氛围。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应急科普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市安委会、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将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纳入到日常执法检查、应急救援等工作中,实现业务工作与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实现同频共振。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科普骨干队伍培育,招募应急科普、安全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家,推进安全宣传员、灾害信息员等群体整合,打造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兼职宣传队伍,坚持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三)推动落地见效。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每季度报送1次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市安委办、市减灾办将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开展质效评估,并将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重要内容,强化考核引领,确保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合肥应急
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